劇作“注水”,棄劇還是倍速播放?

近期熱播的《新世界》《安家》等電視劇高開低走,儘管擁有孫紅雷、孫儷等一批成熟演員,題材也不乏閃光點,奈何拖沓的節奏、浮誇的表演,令不少觀眾搖頭嘆息.面對好戲注水,差評、棄劇和倍速播放成了觀眾常見的選擇。(見4月7日《文匯報》)

國產電視劇注水的問題由來已久。注水的電視劇,劇作敘事拖沓,情節冗長,藝術水準降低,直接影響觀眾的觀看體驗。

別以為注水是“爛劇”的專利。如今,一些好題材電視劇,或者說,在開播前期口碑還算不錯電視劇,也難逃注水的嫌疑。如開播前備受期待的行業劇《安家》,不僅被硬生生拉長了集數,還拓展出多條支線劇情,好好的女性職場劇一下就變成了婆婆媽媽的情感劇。

“爛劇”會被觀眾很快棄劇,這當然是這類劇作的悲哀。而被注水的所謂“好劇”,則會享受到“倍速追劇”“微博追劇”等待遇,這同樣值得創作者們深刻反思——你不潛心創作、細心打磨,觀眾也不會慢慢品味、細細咀嚼。

一項調查顯示,超七成年輕人在視頻平臺追劇時會開啟“倍速”功能、“只看ta”功能。有人表示“不開倍速都不適應”“看完預告等於追完一集”,甚至還有不少觀眾會直接通過微博搜“劇透”。

有人或許要說,“倍速追劇”也是一種觀劇方式,但 “倍速追劇”只稱得上是淺娛樂,是在消費快餐文化;而“一幀都不想錯過”地觀劇才是深欣賞,符合觀眾在精神層面的追求,這樣的劇作才是真正的優質好劇。試問,有哪個創作者一開始就是為了將自己的作品打造成快餐? “倍速追劇” “微博追劇”是打向注水劇的一記響亮耳光。

當“倍速追劇”“微博追劇”成當下年輕人流行的觀劇方式,電視劇行業的確該反思注水行為了。

觀眾口碑是檢驗電視劇作品成功與否的不二法則。尤其是那些優秀題材的電視劇,更該用高品質創作擠幹水分,免得白瞎了一個好題材。當然,僅有倡導不管用,電視劇集數是我國電視劇買賣交換的基本單位,如果可以變革以集數購買電視劇的購銷模式,綜合劇作品質、預估收視率、社會影響力等多種因素定價,或許對於對避免電視劇注水有一定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