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領著小包從學校深處走出的婆婆又出現了

中學的時候往往喜歡顧影自憐,為賦新詞強說愁,彷彿我是林妹妹轉世,時常會因為孤獨而胡思亂想,只剩下蟬鳴聲的四周空無一人,冷冷的暗藍色襯得整個世界都有了寒氣。我每次是在這個時候從宿舍出發,從中學時期愛用的寫作手法就是披著一身沾滿了清晨露水的戰衣,在天矇矇亮的時候從食堂阿姨手中接過早餐,經過教學樓下的保安亭,我總會睜大眼睛好奇地看上兩眼,看看今天是誰來值班。

那個領著小包從學校深處走出的婆婆又出現了

初中部和高中部各佔一個校區,高中部地勢更高,據說是熱愛周易的董事長特地研究出來的,初中部的教學區地勢腳底,為位處於東方,在高中部的另一邊,從初三開始,我遲鈍的大腦終於懂得上進,開始與時間爭長短,我們的教學樓被安排在最後面的位置,後來成為了小學部的地盤,每每要去教室,總要經過前面的一棟教學樓,我帶著早餐,還沒走近,那棟教學樓後邊慢慢現出一個阿婆的身影,拿著一個布袋子,慢慢悠悠的從深處走出,我曾暗自猜過阿婆可能是去買菜或者去跳廣場舞,可是她的布袋子裡既不是裝得下廣場舞必備服裝的鼓鼓囊囊,也不是要買菜之前的空無一物。

那個領著小包從學校深處走出的婆婆又出現了

或許是因為寂靜冷清的清晨裡,阿婆是我唯一見到的一個活人,對她反而產生了不低的親切感,一次鼓足勇氣,我跟她打了一聲招呼,得到了一個和善的微笑,從那以後我像是跟阿婆混熟了一樣,每天見著她便跟她打招呼,有幾次未見到她還會納悶她人在哪,下雨天的時候猜測阿婆今天會不會出現。

那個領著小包從學校深處走出的婆婆又出現了

然而,隨著我升入高中,搬到了高中部的小區,繁重的學習壓力讓我整天旋轉在三點兩線之中,阿婆逐漸在我的記憶中被淡化,也很少被響起,直至高三學期,模擬考被系主任搬到了廣播質量更好的初中部,我拿著水壺和以往一樣走入那棟教學樓,阿婆的身影再次出現在我的面前,我才想起我好像忘記了什麼。

那個領著小包從學校深處走出的婆婆又出現了

我不是一個擅長社交的人,但在枯燥的學習生活中,我總是裝作樂觀,時不時開始對自己進行洗腦,見到阿婆保安都會熱情的打招呼,那個在初一曾借給我手機的胖保安大叔在我的“自來熟”下,我們見了面總會高興地跟對方打招呼,保安亭附近的幾棵樹都是學校種的菠蘿蜜,升入高三那年的七月在學校補習,正逢菠蘿蜜成熟,學校找了人摘菠蘿蜜,熱情的送給我們兩顆,保安大叔有一次悄悄的把我叫過去,送給了我一顆菠蘿蜜。

那個領著小包從學校深處走出的婆婆又出現了

在枯燥的中學學習生涯中,陌生人的關懷很容易成為我的感動點,曾經學校還有免費的接開水點,但有時候容易沒有水,有一次晚自習下課,我興沖沖的跑去接水點,夜深人靜,模糊不清,一個小哥哥叫住了我,主動告訴我停水的事情。雖然只是一件小事情,但對於我來說足以高興一整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