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陽:讓每個村莊都是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推開柵欄木門,走進簡陽市石橋街道團結村劉琪琪家的小院子,月季、蘭花、菊花等次第分佈在院子四周,劉琪琪坐在一張小桌前正悠然地做著自己最愛的手工藝。這樣愜意的生活場景,是簡陽市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一個切面。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事關廣大農民根本福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簡陽市按照“規劃引領、示範帶動、梯次推進、長效鞏固”思路,從治理村莊佈局“雜亂散”、環境衛生“髒亂差”入手,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實現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運行,讓每個村莊都成為一道美麗風景,生動詮釋出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簡陽:讓每個村莊都是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平武鎮生活垃圾收集點(謝明剛 攝)


“垃圾革命”開啟“美顏”模式

自“垃圾不落地”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簡陽市平泉街道太陽村開啟了“戶收集、村集中、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直收模式,轄區所有垃圾池栽花種草,變身為綠化美化農村環境的“容器”。“垃圾革命”讓鄉村環境有了極大的改善,隨著“垃圾革命”開啟“美顏”模式,該村辦起了荷花節,贏得四方賓客的喜愛。

太陽村的高顏值,是簡陽市以高標準嚴要求大力推進農村“垃圾革命”的一個縮影。生活垃圾治理一直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難點。為攻克這一難點,在推進農村“垃圾革命”中,簡陽市強化制度保障,健全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將46個農村區域場鎮分為7個作業段實現環衛作業市場化,依託村代銷店、小超市等設置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建立穩定的專職保潔隊伍,村組自行聘請3-5名保潔人員對村組幹道路沿線垃圾進行定期清掃和轉運。

同時,以開展主題活動為契機,深入推進農村“垃圾革命”。近年來,積極開展“村莊清潔美化提升”主題活動1100餘次,清理垃圾,清理“牛皮癬”等小廣告,規範物品堆放。配置垃圾箱(桶)80餘個、垃圾臨時堆放池60餘個、垃圾轉運車15輛,修建改造水渠2000餘米。


簡陽:讓每個村莊都是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經過“汙水革命”後,荷橋村小龍溪沿岸植被蒼翠茂密(謝明剛 攝)


“汙水革命”澄清一池碧水

小龍溪是流經平泉街道荷橋村的一條天然河流,如今沿岸植被蒼翠茂密,步道蜿蜒曲折,不少村民在這裡散步遊玩。然而這裡以前河道淤泥層層,河水混濁不清,兩岸雜亂無章,沒有多少風景。通過“汙水革命”,建設水美鄉村,用綠道、棧道、登山步道串聯節點景觀與功能性建築中心,形成立體生態景觀廊道,兩岸生態不斷改善,小龍溪也成了當地村民散步休閒的好去處。

要實現鄉村振興,生態環境必須振興,其中水環境治理是重要內容,也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堵點。簡陽市以高起點籌劃監管促進汙水治理,按照統一建築風格、統一規劃設計、統一設施配套、統一招標建設、統一排放標準的大原則,建設簡陽市汙水處理廠,新建的同時預留遠期處理規模,2019年,全市新增汙水處理設施25處,實現了場鎮汙水處理全覆蓋。

以“河長制”“湖長制”為抓手,簡陽市加快推進“汙水革命”。深入實施“治水十條”和水環境治理“626”工程,持續推進重拳治水,嚴格鄉村河湖水域岸線等水生態空間管理,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結合方式,常態化開展汙水處理廠以及重要流域水質水量監管,大力推廣節肥、節藥、節水和清潔生產技術,實施城鎮周邊汙水就近納管治理工程,優先安排在20戶以上的農村居民聚居點建設汙水處理設施101處。


簡陽:讓每個村莊都是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

三合鎮黑臭水體治理示範(謝明剛 攝)


“廁所革命”打開“方便”之門

“以前的農村廁所‘一個坑、兩塊磚、三面牆’,簡陋髒亂,尤其是冬季遇上大風天,上廁所就太遭罪啦。”簡陽市青龍鎮聯合村村民張碧芳說,“新改造的戶廁既乾淨又衛生方便,從此不再是‘有味道’的廁所了。”

入廁體驗升級,是簡陽市推進“廁所革命”的結果。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誌,改善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係到人民的健康和環境狀況。戶廁改造提升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也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品質的需要,更是簡陽市農村“884”工程的重要內容。處治“方便”不方便的痛點,簡陽市以“政策引導、村民主體、分類實施、整村推進”的理念,高質量全面推進農村戶廁改造,按照“1+5”(改廁工作總方案加宣傳教育方案、技術方案、驗收方案、分類改造分類補助辦法、資金管理辦法)的思路,構建從項目建設、驗收到資金撥付一整套比較成熟的戶廁改造工作流程,確保改廁工作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

同時,依託新村建設、特色林盤改造和成片院落整治,配套建設農村公共廁所;結合鄉村旅遊景區、農業公園等建設,同步規劃、建設旅遊廁所。建立村級初驗、鄉鎮會同第三方機構全面驗收、縣級抽驗、市級抽驗相結合的四級驗收機制,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深入村組開展技術指導監督,掌握工作動態,每月通報項目進展。截至目前,全市戶廁改造累計開工53000戶,完工50016戶,合格率達100%。(曹禮芹 四川經濟網記者 湯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