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訓,讓孩子聽懂你的話,你一定要這樣說

先跟大家分享幾個生活中的小場景:

媽媽買回來一個新的玩具後會這樣跟孩子說:“看媽媽對你多好,還給你買新玩具,你以後要聽話哈,不然就不給你買了。”媽媽今天買了一套新繪本回家,媽媽會說:“看我給你買的新繪本,花了我很多錢,你一定要愛護好了,不要再把書給撕壞了”在玩具店/餐廳/遊樂場,總有家長這樣說:你走不走?不走我們自己走了,你就留在這裡,讓撿垃圾的人把你撿走吧;你怎麼這麼不乖?我沒有這樣的孩子……

這些話從我們的上一代傳承下來,簡直像是基因自帶的魔咒,都快要成話語體系了,為什麼卻依然不過時?一是像拋棄孩子這樣的威脅,真的管用;再有,這些家長的威脅、拋棄論中,還隱藏著對孩子一不小心就脫離掌控的擔憂。


教育≠教訓,讓孩子聽懂你的話,你一定要這樣說


語言對孩子的影響

家長們的這些論調,只能說明你並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也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這些行為和語言對孩子產生以下影響:

拋棄、威脅是對孩子最大的否定,而否定的實質其實是一種控制。會打壓孩子對某事物的積極情緒,讓其本來高漲的興趣和熱情消失。破壞親子關係,威脅孩子的最終後果是讓孩子發現:父母對我的愛是有條件的,這種愛會因為我犯錯就消失。這種心態,就像懸在孩子頭頂的斧子,剝奪了他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子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對家長來說,說出“我不要你了”很容易,但是說出“媽媽很累,情緒不好,我只是希望你好好吃飯”卻很難;說出“我討厭你”很容易,說出“我愛你”卻很難。

教育≠教訓,讓孩子聽懂你的話,你一定要這樣說

先跟大家分享幾個生活中的小場景:

媽媽買回來一個新的玩具後會這樣跟孩子說:“看媽媽對你多好,還給你買新玩具,你以後要聽話哈,不然就不給你買了。”媽媽今天買了一套新繪本回家,媽媽會說:“看我給你買的新繪本,花了我很多錢,你一定要愛護好了,不要再把書給撕壞了”在玩具店/餐廳/遊樂場,總有家長這樣說:你走不走?不走我們自己走了,你就留在這裡,讓撿垃圾的人把你撿走吧;你怎麼這麼不乖?我沒有這樣的孩子……

這些話從我們的上一代傳承下來,簡直像是基因自帶的魔咒,都快要成話語體系了,為什麼卻依然不過時?一是像拋棄孩子這樣的威脅,真的管用;再有,這些家長的威脅、拋棄論中,還隱藏著對孩子一不小心就脫離掌控的擔憂。


教育≠教訓,讓孩子聽懂你的話,你一定要這樣說


語言對孩子的影響

家長們的這些論調,只能說明你並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也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這些行為和語言對孩子產生以下影響:

拋棄、威脅是對孩子最大的否定,而否定的實質其實是一種控制。會打壓孩子對某事物的積極情緒,讓其本來高漲的興趣和熱情消失。破壞親子關係,威脅孩子的最終後果是讓孩子發現:父母對我的愛是有條件的,這種愛會因為我犯錯就消失。這種心態,就像懸在孩子頭頂的斧子,剝奪了他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中說:小孩子是不會區分事實和笑話的,他們相信父母說的有關自己的話,並將其變為自己的觀念。

對家長來說,說出“我不要你了”很容易,但是說出“媽媽很累,情緒不好,我只是希望你好好吃飯”卻很難;說出“我討厭你”很容易,說出“我愛你”卻很難。

教育≠教訓,讓孩子聽懂你的話,你一定要這樣說

其實我們經常會陷入這樣的誤區,自認為在管教孩子,其實是把孩子推向一個深淵。有這樣的一個談話之後,他可能更加不會聽話了。那麼我們在面對孩子的一些問題時,應該以怎樣的技巧來和孩子說話,他才會聽呢?


教育≠教訓,讓孩子聽懂你的話,你一定要這樣說


怎麼說孩子才會聽

這裡,我來介紹代替懲罰和威脅的八個技巧:

1、請孩子幫忙。這時成人要處於弱勢,讓孩子感覺我們需要他的幫助。

比如,從超市買完東西回家,孩子說媽媽我累了,想要抱抱,那這時我們可以這樣說:媽媽覺得我們買的東西好重啊,快要提不動了,你已經是3歲的大孩子了,你能幫媽媽把這袋蘋果拿著嗎?這時我們把孩子處在一種強勢的地位上,他就不會一直想要抱著,有很多小孩在某一階段,你給他一些肯定讓他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就會很開心。

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

這裡我們要表達的是一種規則,“你把水弄的客廳裡面到處都是,這樣很容易走路滑到,我太生氣了!”

3、明確表達你的期望,給予積極的肯定。

“我希望我收拾過得繪本架,在你看完書之後還是很整齊!”“我相信你能做到!”而不是“我希望你能做到!”前者給孩子堅持下去的信心,後者會使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打擊其自信心,使其在遇到困難時半途而廢。

4、提供選擇。如果給予孩子的東西太多他就會挑花眼了,所以我們提供給他2-3種食物進行選擇。

例如:早晨上學孩子和媽媽為了今天穿什麼衣服兩人僵持不下,那比較好的作法就是媽媽在前一天晚上或者早起準備好兩套孩子平常比較喜歡的衣服搭配,來更供孩子選擇。

教育≠教訓,讓孩子聽懂你的話,你一定要這樣說

5、陪同,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己的失誤。

此時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和錯誤,我們可以陪同孩子一起討論或者讓他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可能不開心的時候根本不想說話,父母只需要陪在身邊就足夠了。當孩子解決不了問題而哭泣或心理有壓力時,成人則需要給予他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孩子在書寫敏感期的時候將家裡整潔的牆壁用彩筆畫髒了,我們需要告訴孩子,需要用抹布來將這些劃痕擦乾淨,媽媽會陪著你一起來做,以後我們畫畫要畫在紙上。

6、榜樣,採取行動。生活即教育,榜樣示範是父母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孩子:“爸爸,你的工具箱鎖上了!”

爸爸:“沒錯。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還能在哪找到。”

7、讓孩子體驗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

例如:我們跟孩子說過了在沙發上不可以跳上跳下,但是屢禁不止,那麼,在保證孩子不出現大的傷害的前提下,允許他嘗試跳上跳下,在沒有成人保護的情況下,他可能會碰到茶几,也可能摔在地上,讓他自己來感受這種錯誤行為的自然後果。

8、讚賞和鼓勵。做到正確地鼓勵孩子,我們從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的讚賞和鼓勵兩方面來進行。

口頭語言方面的讚賞和鼓勵:抓住時機、及時、真誠地對孩子的表現進行肯定,這有利於孩子培養和維持良好的行為。同時我們也要教會孩子讚賞和鼓勵他人,因為鼓勵是一種有效的人際溝通技巧,教會孩子學會讚賞和鼓勵他人,為孩子良好人際交往打好基礎。

肢體語言方面的讚賞和鼓勵:肯定的眼神、微笑、擁抱、拍拍肩膀等方式都是有效的方式。書面語言的讚賞和鼓勵也是讓孩子聽話的很好的方法,文字能讓讚賞和鼓勵留下痕跡,我們不妨在小紙條或便籤上寫一些讚賞和鼓勵的話,記錄孩子的重要努力和成就,讓孩子知道你以他為榮。

例如:你看“地板很乾淨,床很平整,書都整齊地碼放在書架上。走進這件間屋子,感覺很舒服。”


教育≠教訓,讓孩子聽懂你的話,你一定要這樣說


使用讚賞需要注意的方面

當然通過讚賞讓孩子會更加自信,但是我們也不要走到另外一個極端,使用讚賞技巧的時候要注意一下事項:

確認你的讚賞適合孩子的能力。當表揚一個小孩子“我看到你每天都刷牙”,他會很開心。但是同樣的話對十幾歲的孩子說,他會覺得受羞辱。避免觸及他過去的弱點和失誤。“你今天的樣子看了很舒服。”過度讚美可能會擾亂孩子自己完成事情的積極性。當用“描述”表達你對孩子的讚賞時,孩子可能會重複不停地去做這件事。
教育≠教訓,讓孩子聽懂你的話,你一定要這樣說

怎樣說孩子才會聽?父母必須時刻謹記,孩子的成長和花草樹木一樣,是細雨讓花兒成長而不是雷聲。細雨則是父母的諄諄善誘不厭其煩,雷聲則是惡言相向暴跳如雷,同樣是愛孩子,一樣的心情,不一樣的方式,自然獲得不一樣的結果,教育於無痕是最棒的教育,自然怎樣說孩子都會聽。

想了解更多,請關注【人人都是蒙臺梭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