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文化精神領袖:不可能打工的“竊格瓦拉”出獄,開啟網紅事業?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會打工”,

初聽這句話,每個人都會把它當做是一句玩笑話或者創業奮鬥者的勵志語,但卻不會想到其出自一名被抓獲的慣偷。

但有的時候,現實就是這麼魔幻:2016年,社會青年周立齊因盜竊被捕後,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其採訪時泰然自若的神情和幽默詼諧的言語與正常嫌犯的表現反差巨大,採訪一經播出就收到大量關注,又因其形象酷似阿根廷革命家“切格瓦拉”,被網名上戲稱“竊格瓦拉”,一時間人氣爆棚。今年4月18日,周立齊出獄,其人氣不減,甚至有經紀公司開出300萬的天價邀請其開啟網紅之路,輿論一片譁然。

欣奇把當年周立齊接受採訪的視頻看了不下十遍,可以肯定的說,當年周立齊的悔罪態度是非常錯誤的,對於自己的盜竊行為絲毫沒有悔意,甚至表示“監獄比家好”,令人哭笑不得。


喪文化精神領袖:不可能打工的“竊格瓦拉”出獄,開啟網紅事業?

但如此“漠視法律的言辭”為什麼就是讓大家恨不起來呢?

一方面,其身處牢獄的嚴肅性和其發表“不可能打工”言論的荒誕感產生了巨大的反差,不經意間竟然產生了幽默的效果。另外,其超乎鎮定的動作神態和“溫柔”的語氣都讓電視機前的我們忍俊不禁,加之其犯下的並不是十惡不赦的大罪,大家對其多了一份寬容而少了一份責備。

當然,其爆紅的關鍵原因還是那句“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儘管帶著些許輕蔑,但卻莫名切中了一部分人心中的“真實”想法:“沒意義,我不想努力了”、“為什麼要奮鬥,我宅著就好”、“努力很難成功,但不努力真的好舒服”——所謂的“亞文化”正在一部分人群中滋生。


喪文化精神領袖:不可能打工的“竊格瓦拉”出獄,開啟網紅事業?

私以為,“亞文化”的產生從根本上來說還是源於過大的工作、生活壓力

我們從小受的正統教育就是教導我們“積極學習 認真工作 勇敢面對困難”。可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像“馬雲”那樣成功,歷經艱險、終獲大成,巔峰之後功成身退。財富自由的同時譽滿天下。

但現實的殘酷在於,我們99%的人都成為不了“馬雲”那樣的人,甚至很多事情憑我們個人力量都很難完成:獨立買房、獨立買車,甚至獨立教育小孩等等。當此類事情的堆積超出個人承受能力之後,“逃避”就成為了一部分人的“心靈港灣”,偶爾的牢騷抱怨演變為長期的頹廢,最終形成了所謂的“亞文化”,而周立齊則因為那一席話語莫名其妙成為了“亞文化”的代言人。

喪文化精神領袖:不可能打工的“竊格瓦拉”出獄,開啟網紅事業?

“存在即合理”,“亞文化”的產生源於社會壓力的無處釋放,但說實話,一直頹喪的過日子真的好麼?

欣奇也是個普通人,和“馬雲”的層次隔著十萬八千里,但我依舊在金融領域默默耕耘,這個行業有無數的大牛和天才,要是我自怨自艾,別說是“亞文化”侵襲,恐怕自己早就得抑鬱症了。

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會主動擁抱“亞文化”,而面對巨大的生活和工作壓力時,我的應對之策:就是“放鬆心態 自己和自己比”,你比不了“馬雲”,但你可以和昨日的自己比,看看有沒有進步,你暫時買不起房、買不起車,但你想一想,你在努力的賺錢,積累的資金是不是比昨日多了,是不是離目標更進了一步。換個角度思考,心情是不是好受了很多?


喪文化精神領袖:不可能打工的“竊格瓦拉”出獄,開啟網紅事業?


說回周立齊,如果他真的想走網紅的道路,必然也要想通上述的道理,建立積極的三觀。頹喪的言語和“幽默”的表達只能一時間吸引眾人的好奇,一旦熱度已過,沒有一技之長的他必將回歸之前的悲慘境遇。

犯過法、坐過牢,最終經過改造重新融入社會,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這或許是周立齊最好的出路,也是受困“亞文化”的人群最有意義的榜樣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