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後“老臘肉”悠遊順途掌門人成長記

旅遊攻略咱規劃,多快好省遊華夏——題記.伏筆

八零後“老臘肉”悠遊順途掌門人成長記

家鄉新貌


我,現江湖人稱“悠遊順途王掌門”。最早一批八零後,出生於蘇北一個雖稱“滕樓”卻以王姓為主的小鄉村。作為後代自認身上流淌著“紅色血液”:曾祖父抗日戰爭時被叛徒出賣犧牲於日本鬼子屠刀之下,被封革命烈士。小時候每逢清明十里八村的學生都被組織齊聚曾祖父墓前掃墓,別提多自豪了,長大報效祖國的念頭就自此生根發芽。祖父跟隨劉鄧大軍南下,49年攻打南京時因戰事慘烈兼放不下家庭,率部當了逃兵,自此就偏安蘇北鄉下帶領一大家子(六兒兩女)務農養家。

八零後“老臘肉”悠遊順途掌門人成長記

老家村容一角


本人幼時即顯“藝術”才華,鄉村大喇叭裡播放的歌曲一遍就會,在小學時被老師指定兼教同學唱流行歌曲,《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風采》可是當年主打。小升初考試自認簡單題目做完後睡著的前提下還整了個全鎮第二,而榮升“尖子班”。沒曾想初中時因對代數幾何不敢興趣而成績每況愈下,後補習一年仍差幾分被老爸花大價錢(印象中好像是好幾千塊,當時萬元戶即享風光的年代這可是一大筆錢!)買進縣裡最好的“省重點”就為了他兒子我能有朝一日“跳出農村”不再像他們老輩一樣待那一畝三分地裡收拾“土疙瘩”。

八零後“老臘肉”悠遊順途掌門人成長記

如今田裡勞作的相親們


高中我這可算就是鄉下人進了城了,想著不能讓老爸錢白花,德智體美勞全面開花,鑑於當時特殊的背景,加上自己文科出眾,就一門心思幻想著今後考個“新聞類”的學校,畢業後可當一名記者“行俠仗義”走遍天下,出現在電視畫面上給爸媽長臉,讓家族榮光!“武大”新聞系便是當年最中意的,當然那時候哪裡知道武大還有櫻花。高三那年老校長語重心長讓我報“南師大”,說以我普通話說的好,基本素質也不差,成績更是沒的跑絕對穩穩噠,可咱當時哪裡聽的進去這話,誇下海口“對當老師不感興趣,凡跟師範沾邊兒的一概不甩它”。誰曾想高考一戰卻高分低就,以重點本一的分數一劃到底混進了省內一所本二師範院校學的還是歷史學專業。好大的一個“人生諷刺瓜”!拿到通知書那一刻真是欲哭無淚,覺得人生從此就塌了!那時候母親一句“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兒子你就認了吧!不管怎麼說也是本科,在村裡也算頂呱呱!唉!認了!

八零後“老臘肉”悠遊順途掌門人成長記

成長的路


轉眼開學拜別了生活了十幾年的家鄉。從沒出過遠門,沒見過火車的我被父親帶著在徐州站從窗戶擠進綠皮車沿著爺爺當年征戰的路線一路南下,火車經過南京長江大橋時心想這也算圓了爺爺一生沒到過“江南”的夢了吧。自此一隻腳跨進了城裡,徹底走出了蘇北鄉下。雖說入學時按高考成績排名是第一,但畢竟不是自己心儀的學校和專業,總是心有不甘,還是惦記著我命由我不由天。於是,便有了很多很多後話。(未完待續,下次解密怎麼學的歷史卻步入了旅遊這條不歸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