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阿姐講電影


我家小朋友1歲3個多月,因為我的一個朋友是蒙氏幼教老師,她邀請我們去了幾次她們幼兒園的早教課程。我發覺蒙氏的教育在專注力方面還是很有特點,值得我們家長借鑑的。我就把幾次課程,老師提到的一些點分享給大家。

1. 不要破壞孩子的專注力。

上帝造人的時候,就把這種專注力釋放在人的生命當中,所以孩子出生的時候就有了專注力,只是太脆弱了,很容易被破壞掉。2歲前是敏感時期。

① 家長無意識地打斷了正在專注做事的寶寶。比如:孩子正在玩一個玩具,家長突然拿給他另外一個玩具。孩子剛伸手要拿什麼,大家大聲的呵斥。

②給寶寶超過他能力的事情或太簡單的事。孩子做不來就會放棄。比如:我家寶寶現在能掃地了,再給他掃帚,他就自己扔掉,覺得很無聊了。

③一下子給孩子玩具太多。比如:我媽媽平時拿給我家寶寶裝玩具的收納箱,然後一股腦倒在寶寶面前讓他選!孩子當然是見一個扔一個,沒有一個能專注玩一會。

2 要積極訓練培養孩子專注力。

① 從感官遊戲開始。五官的遊戲很重要,孩子天生會愛玩遊戲。網上和書籍都有很多資料,家長可以收集起來,每週有計劃的給孩子安排。使孩子定期能有效訓練。

② 培養全家一起的興趣愛好,有家長的陪伴,孩子的專注力會改善很多。閱讀,遊戲,運動,家長都有參與,並適時的督導。

③因為孩子的努力而獎勵孩子,而不是因為結果而獎勵。

我是阿土婆,分享有價值的育兒信息。


阿土婆



1.不打擾,在孩子專注於某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去打擾孩子,這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飯做好了,哪個媽媽不是不停地喊叫孩子過來先吃飯,不然飯涼了,或者時間不夠了。才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專注於搭積木或者讀一本有趣的書呢!

2.控制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電視畫面會極大的破壞孩子的專注力,尤其是三歲之前的寶寶,所以,在不完全禁止的情況下,控制在一定的時間範圍內。


百合媽媽讀心理


培養專注力,要從小就開始。

大人喜歡用自己的節奏照顧小寶寶,可能小寶寶並不一定需要。

比如:孩子在自己和自己玩的正開心,比如一堆積木,孩子用手抓住扔來扔去,大人覺得積木應該是擺的,搭的,不應該扔,就特意給寶寶說,這樣不對啊,要那樣啊。然後想帶著孩子搭積木,孩子扔的正專心,就這樣被打斷。比如:孩子在拿著筆塗塗畫畫,畫的正過癮,當然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畫的未必多好看,甚至連畫的啥都看不出來。大人看不下去了,過去拿著孩子的手說:應該這樣那樣畫,孩子又一次被打斷,很不高興。

這樣的事情多了,不斷的被打斷,對孩子的專注力培養很不利。

有這麼一條育兒心得:打岔,看上去似乎很有效,在短期內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長期卻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比如:孩子想問一個問題,會反覆的糾纏著大人問來問去,有些問題不好回答或者大人不會,有人會用打岔的方式把孩子支應過去。比如:孩子問“月亮的背後是什麼?為什麼月亮有的時候大有點時候小呢?我好想上月亮上去看看,有人上過月亮嗎?”,本來是孩子培養好奇心探究世界的的機會,家長沒有耐心回答這樣的”傻“問題,就會找個藉口岔過去”你看看這個大蘋果好吃不啊?“孩子本來專注於一個有興趣的事情,打斷後,高高興興的拿著蘋果走了。這種情況越多,越不利於培養專注力。

總之,孩子專心專意的做事情或者玩耍的時候,不要打斷,孩子認真說話的時候,不要打岔好好和他們聊。

多說一句,打岔和轉移注意力是家長常用的對付小孩的辦法,而且短期很有效。比如孩子受委屈嚎啕大哭,大人不是去關注孩子的情緒安撫孩子,而是趕緊抱著孩子指著別處說“看!看!小蝴蝶!”孩子的注意力確實轉移了,哭也忘了。但這樣做長遠看弊大於利。孩子的不良情緒沒有被宣洩出來,都憋在身體裡,長期如此,身體的敏銳度會越來越低,成年後也容易生病。這個時候最恰當的辦法是抱著孩子,讓他先哭一會兒適當宣洩,然後和他聊“媽媽知道你很委屈”,負面情緒被看見後,等於好了一半,事情反而不重要的了。總之先處理情緒,後處理事件,最不宜的就是轉移注意力。注意力被經常打斷,轉移,形成習慣模式,就很難集中。


天藍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三級婚姻家庭諮詢師,情感專家,育兒專家。個人公號“天藍姐”關注我,有問題就問吧。


心理諮詢師天藍姐


其實孩子的專注力不需要十分刻意地培養的,而應該不去打擾他。比如,孩子玩玩具的時候,不要總是用新的玩具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的話,孩子的注意力就全部被打破了。專注力是孩子天生就有的,當他的專注力慢慢在不被打擾的情況下變得牢固後,以後他就經常能夠獨立做好做完一件事了。教之道,貴以專。如果孩子的專注力小時候沒有被鞏固起來,長大工作後,還可能會存在,做著工作又想看看新聞,新聞沒看完又刷朋友圈。很容易被新鮮的事物所吸引。自控能力極低,不喜歡遵守規則。


其次,父母的指令如果太頻繁,也會造成孩子的專注力低下,對手頭的事務感到無所適從。其實我們在破壞孩子專注力的時候,也在限制孩子的自由。

只有讓孩子自主地探究事物,將自己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比如不被打擾地看一本書或玩一個玩具,他才會慢慢掌握事物的內在規律性。保持對事物探究的慾望和細心。

當孩子做一件事情,感到困惑時,應該適時給孩子一些啟示,幫助孩子繼續下去。規定孩子完成任務的時間,給孩子在一定時間內做好一件事的能力。

當孩子的注意力不夠集中時,也要耐心找出孩子不耐心的原因。看是任務過重還是環境佈置太過複雜,如果是外在原因,要及時作出調整。並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加強注意力的遊戲,比如,走迷宮、拼圖、猜謎、棋類等。


壹父母


一、 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如果家長們細心的話,應該會發現這樣的現象,如果孩子做作業的時候,你在他旁邊看著他,他完成作業的效率就比較高。但若是你毫不關心他作業的進度,他也就拖拖拉拉,在寫作業時做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這就是家長的陪伴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家長們想讓孩子提高專注力,就要在孩子習慣養成的時間多陪陪孩子,讓孩子體會到你對他的重視和鼓勵。建議家長們給孩子準備一些合適的玩具,和孩子一起玩耍,讓孩子勞逸結合,學習的效率更高。

二、 制定規律的生活作息

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對很多事情都沒有自制力,不知道在空閒的時候做什麼。但是家長不可能時時在旁邊引導孩子,給他最好的建議。那麼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規律的生活作息,比如什麼時候休息,什麼時候學習,什麼時候可以看會兒電視等等。

有了生活作息表的約束,孩子就不會對漫長的時間感到迷茫,也會懂得在特定的時間段做特定的事。當孩子對自己一天的時間目標明確後,就很容易做到專心致志了。不過這份作息表一定要科學有規律,以免讓孩子過度勞累。

三、 營造安靜的環境

孩子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安靜的環境。試想一下,倘若你在用心想一件事,但是周圍環境嘈雜,剛剛有了點思路,不注意就被打斷了,你還能專心下去嗎?因此家長們最好在孩子做一件事前,盡力給孩子營造好合適的環境。

想讓孩子專心地做事情,家長們要首先做好準備。以上的幾種方法,家長們學會了嗎?如果明瞭的話,就可以幫助孩子開始實施了哦。“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只要家長們堅持住,相信孩子一定會有收穫的。





MBX24


家長必看:直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明瞭直接提升專注力的方法

直接提升孩子學業成績與其專注力直接相關。

原因很簡單,所有的學習方式中,包括聽講、練習始終都需要思考。思考過程就是消化吸收或對聽課內容反覆覆盤的過程。思維過程的本質在用心的程度,專注力決定於用心的程度。

所以說,這個過程能有多大成效直接決定於思維過程的專注力。用心不專、散亂、被外在事物牽扯精力是目前孩子最大的問題。

家長們應注意觀察孩子,孩子們在學習時的神態和精氣神。身子歪斜不正的、弓背彎腰的、焉頭耷腦的、東摸一下西動一下的、眼神朦朧的、盯著一處長時間沒反應的、坐不住的、總想起來找零食吃的、邊吃零食邊做作業的的等等,這些表象絕對不可能具專注力或持久專注力的。

發現後家長應及時提醒,當然更要懂得這些表象後面的道理,不妨多講給孩子聽,道理明白了,自然會潛移默化地自己糾正。下面就具體講一下。

首先,學習過程,不論是聽講還是做作業,身形要坐端正。

為什麼坐端正很重要,什麼叫坐端正?頭腦中先加一個“腹部微微一收”的意念。注意不要用強力,形成微微收腹而自然挺胸,腰後面的脊柱一定要直起來。彎腰弓背,陽氣真氣不暢,氣血遲滯,不宜往上達至大腦。因為脊柱乃督脈所在,即陽氣總脈所在。

其次,學習時眼睛凝神很重要。

眼睛凝神,實質是用心的真正思維過程,凝聚的是心神。越凝聚心念,眼中就會越有神,眼神就會越亮。越具眼神即意味著用心專一,心無散亂。心之意念凝聚在眼神,利於下丹田氣海的真氣上引。因為意能領氣、引氣、導氣。意念在哪是關鍵。

前面“腹部微微一收”這一念很重要,會將全身精氣神凝聚起來,當眼神凝聚意念,下丹田微收,真氣會自然由下往上行至腦。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大腦得氣血涵養而心明眼亮、神清氣爽,自然具專注力,思維力必然大增。

從生命修行理論來論,這也是大腦心意識火得腎水元精化元氣之涵養的“既濟”卦理,心腎之氣和合成太極思維狀態。生命陰陽平衡,處於最為中和、舒適、清醒狀態。

心意識屬火是其五行屬性,思維過程的心意識火如與腎水元精所化的元氣不交,必然背離而得不到腎水滋潤,真氣(元氣)接續不上。心意識火必然上炎成虛火、燥火。結果是頭腦易發熱,思維轉不快、遲滯而反應慢,大腦中易出現意識空白,思維混亂辨正不清、想不清,故而心神無法專注。

即時的生命也必然呈真氣散亂,凝不住氣,沒有定力,氣血下墜狀態。體現出來的行為就是好動、坐不住,挺不直而弓著腰,打瞌睡,手足無措,東看西摸,摳橡皮檫,不是喝水就是撒尿,找東西來填充內心空虛等等外相。

所以,明白這些道理,就可以洞見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專注力,及時糾正不良習慣。作為專注力訓練,平時就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養成想問題凝神的習慣,坐端正的習慣,所謂坐有坐姿站有站姿。

這其實也是孩子培養正氣的過程,與正確做人是一致的,與孟子所說“吾養吾浩然之氣”也是一致的,意義很大。

融通頓悟學堂 劉碩斌

2020/2/10


融通頓悟學堂


幾個公認有效的方法和有助於提高專注力的遊戲、繪本推薦!

一、讓過程更有趣。

對於某一件事,孩子給予多少注意力取決於他是否在享受這個過程。如讓孩子挑選自己喜歡的彩筆來畫畫或者寫字。

二、關注孩子來提升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的關注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這裡我們說的,可不是一邊陪著一邊刷手機,而是用心的陪伴。掌控注意力的前額葉皮層是我們的大腦對親子互動最敏感的區域之一, 所以我們可以通過有效的親子互動方法來提高和改善孩子的注意力。不過在互動中家長應儘量避免從遠處大聲的給孩子指令。

三、減少干擾。

無論孩子在做什麼。都儘可能讓他自己待著專注地去做那件事情。

四、提高注意力的小遊戲。

因為不知道你寶寶的年齡,我根據年齡段進行了分類以供參考。

1、0-1歲寶寶:

(1)會出聲的小紙團:一張紙揉成個團,聽聽它發出的聲音。你可以試試不同硬度的紙張,看看聲音會有什麼不同。第一次當著寶寶的面做,讓他熟悉一下這種聲音。第二次不要讓寶寶看到,在他背後或者房間角落揉紙,目的是讓他能夠準確快速地找到聲源。

(2)追球:把玩具球或者其他可以移動的玩具放到寶寶面前,吸引寶寶的注意力,鼓勵寶寶伸手夠。在就要碰到時移動玩具,鼓勵寶寶爬過去拿。

(3)挑圖片:遊戲的前提是寶寶已經認識了一些小動物,給寶寶一些識字卡片,問寶寶“小狗在哪裡?”讓寶寶從卡片中挑出小狗的卡片。挑對了,及時鼓勵,挑錯了,要給出提示,跳出來也要鼓勵。然後問寶寶,小狗怎麼叫呀,寶寶發出“汪汪”的聲音,就要表揚。再換一種動物,反覆玩。

2、1-3歲寶寶:

(1)動物卡片:

給寶寶看動物卡片,故意倒置,看寶寶能不能發現出來,把卡片給寶寶看他會怎麼做,適當的時侯給予提示和鼓勵。

(2)藉助玩具:拼圖、迷宮、紙牌遊戲

五、帶孩子運動。越是靜不下來的孩子,越可以嘗試用運動的方式來幫助他們改善注意力。如果你想讓孩子專注於某一件事,比如上課聽講,那麼課前讓他運動運動是很好的方式。

六、設定短期目標。吧任務分解成比較簡單的步驟,一次讓孩子集中精力做一件事也會有助於改善他們的注意力。

七、親子閱讀。3歲前多陪孩子一起閱讀,3歲後多給孩子獨立閱讀的機會。

1、0-3歲:《小金魚逃走了》《噗噗噗》《誰藏起來了》《幼幼第一本專注力遊戲書(套裝共2冊)》《臉臉各種各樣的臉》《小老虎躲在哪裡》。

2、3歲+寶寶:《你好,世界》《5分鐘玩出專注力》《美國經典專注力培養大書(全8冊)》《裡面外面》《眼力大搜索系列(共4冊)》《米粒小人馬戲團》《巴巴爸爸認知故事系列(全6冊)》《英文字母猜猜猜》。











琳聽吾星


如何培養孩子超強的專注力?

首先,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需要做什麼?當然是言傳身教的以身作則。想要孩子的專注力在線,父母就需要做到一件事情的有始有終,半途而廢只會讓孩子對事物越來越沒有自信心。父母愁孩子學作業不夠專注,那麼,家長是否給孩子鑄造了一個輕鬆的學習氛圍呢?如果孩子正在學作業,家長卻在看電視或者玩遊戲,這些都會影響到孩子學作業的專注力。

其次,父母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需要從自身的專注力開始約束。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有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了,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力特別強。有一個喜歡閱讀的父母,其背後肯定也會有一個喜歡看書的孩子。父母對閱讀的興趣和專注力,會讓孩子產生好奇心,對父母書中的內容充滿好奇和探索心。書中自有黃金屋,每個人對書中的瞭解都層次不窮,孩子在瞭解書中的奇妙之後,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專注力自然也會有所提升。

最後,父母在培養孩子超強專注力的時候,需要注意不要過度地束縛孩子。有些父母希望孩子的專注力都體現在學習上,其實當孩子專注於某一件事情的時候,說明他正在思考,如果我們此時打斷孩子的思考,只會讓孩子厭棄父母的束縛,對學習的專注力更是會直線下降。所以,提升孩子的專注力,父母塑造的輕鬆空間也少不了。





蘭媽談育兒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首先應該要有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才能為孩子營造一個學習的氛圍。

家庭環境不是說要多麼的富有,要多麼有錢。家庭環境是指要有安靜的環境,比如父母經常爭吵,家裡經常有人打麻將……小孩專注力受到嚴重干擾,無法專注於做一件事情。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必須要做到:

1、 父母經常陪伴

父母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做運動。不僅能夠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還可以賦予孩子安全感,增加親子感情,確保孩子的心理健康。

2、尊重孩子的意願

如果孩子不願意做一些事情,而父母強迫孩子去做,這樣得不到好的結果,反而破壞了小孩子的專注力。比如孩子喜歡做那一件事情,父母陪伴在旁邊,這樣對於專注力的培養更加事半功倍。

3、不要干擾孩子

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記得不要去幹擾孩子,比如跑去問孩子你吃水果嗎?喝水嗎?肚子餓不餓?干擾孩子專注做事情的過程。

孩子專注力好,那麼他學東西的速度非常的快,別的孩子可能需要一個小時才掌握的知識,他可能二十多分鐘就可以熟練了掌握了,家長如果想擁有一個這樣聰明的孩子,就要先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讓他養成做事情專注的好習慣。


W三個娃的媽


1.身體方面

想要孩子長期保持做事情的專注力,最重要是保持孩子作息合理規律,如規律的飲食與充足的睡眠,同時要有一定的運動量,注意動靜結合。合理的作息能讓孩子有個強健的體魄,以支撐他所做的事情的時間長度與高效性,做事情不至於總是精神煥散。

2.心理方面

(1)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要具有一定的判斷力,理解孩子每個行為背後的真正心理狀態。給予孩子做事情的足夠安全感,不會讓總擔心做不好被指責,充分沉浸在自己做的事情中。

(2)發掘孩子所做的事情本身存在的樂趣,積極引導孩子深入探索和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