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有攻擊性行為的幼兒如何改善?

貓咪的大熊鴨


1.當孩子和別的小朋友守玩具,看到別人的玩具就想要,並有攻擊性行為時,父母一定引起注意,決對不能任其發展下去,一定要制止才對,別等把別的小夥伴打傷了,再後悔就晚了,要把他和別的孩子隔離開,他哭就讓他哭,鬧就讓他鬧,父母在旁邊看著,別發生其他意外就行,你不要打他和罵他,等他冷靜後,再把道理講給他聽,那是別人的東西,可以和小夥伴一塊玩,但不要拿別人的東西,更不能搶奪別人的玩具,從小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很重要。



2.我外甥女有一個階段我感到特別頭疼,不知什麼原因她會大發脾氣,有時候不知輕重用一個東西打你,上樓快了不行,邁了不行,有一次把我差點推下樓梯,具體為什麼發火我截然不知,我說一句,她表現的更洶,有時說出的話讓你特別傷感,我發現這又是一個叛逆期,我用冷靜來對待,在她發脾氣時,我不給她搭話,我幹我的家務,三歲到六歲的孩子他什麼都懂,她不高興了就會發脾氣,你一定把她沒事找事的氣炎耗下去,使他的招術不靈,等她主動給你交流,你再給她講道理,很管用的。


3.你要觀察孩子喜歡什麼,他哭著鬧著發脾氣時想東西時你不要給他買,養成習慣你永遠滿足不了他的要求,對他喜歡的東西你主動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他買回家,給他一個驚喜,孩子會很高興的。

總的來說,教育孩子是一個費心費時,耗盡心血的工程,有攻擊性時要常握方法,該護孩子時一定給以保護,做錯事,不擔不坦護還要更嚴加管教,不要聽知任知,放任,這樣會害了孩子的。


雲朵飄飄25


1.創造正面環境

營造良好的家庭氣氛,家長要有有時間陪伴孩子並引導孩子在多樣玩具環境中的應對能力,逐步減少攻擊行為。家長給孩子提供有益、有意的玩具或者書籍,避免有觀看暴力畫面的電影電視,玩耍攻擊性或有攻擊傾向的玩具,特別是家長不能在孩子面前有拳頭第一的情緒出現。

2.家長正面引導

如果孩子打了人,家長要出面制止,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小孩子之間的打人多數是誤判,是因為本人家庭教育的原因。不能讓孩子覺得打人並沒有什麼不對。

3.做好情緒引導

煩惱、挫折、憤怒是容易引起攻擊行為的情感,在日常生活中,教會孩子懂得處理,宣洩自己的感情,看年紀大小,其實有時孩子哭就等孩子哭一會(這個要看為什麼),把自己的負面宣洩出來。成人都有找朋友喝酒,聊天,訴苦的時候,小孩子也會有情緒不滿的時候,但不能通過攻擊等行為發洩

4.培養豐富情感

可能養小動物,通過日常和小動物的接觸,養成孩子的善良之心,年紀越小越容易樹立這方面的感情。

 

這裡舉個例子,這次過年期間家友團聚,朋友娃娃在酒店外面騎的平衡車玩,一個四歲左右的孩子過來硬搶平衡車,朋友孩子很輕聲的說:“弟弟別搶,你不能騎這個,我不願意給你玩”,那孩子還硬搶,還想踢朋友孩子(這個場景一看就知小孩是家庭溺愛過多的表現,老子天下第一,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個時候那小孩的媽媽來了,一頓臭罵那小孩,這個事就結束了。要是在過去,朋友孩子早開打了。所以家長平時的引導很重要。個人膚淺的認為,以後的社會,男孩子既要有拳頭在危急時候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明白拳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靠的是要大腦和個人情緒的管理,但這就在日常。

總有人說現在的人都浮澡,一方面來說,一個人連生活中的小事都不能正確處理,還怎麼能靜下來呢?其實孩子的情、財、逆商的建立就在日常。


月暗夜


孩子的每個行為背後,都需要去探尋原因,才能找到合適的辦法,進行有效的引導。

1、打人是表達喜歡的方式。孩子較小時,不知道如何表達想跟別的孩子一起玩,碰到喜歡的人就採取對待喜歡的玩具一樣的做法,拍拍打打。而且孩子大多分不清輕重。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家長告訴孩子怎麼表達對別人的喜歡,可以握握手,交換玩具一起玩。

2、不知如何表達憤怒或者不快的情緒。2-4歲的孩子在玩樂中,產生挫敗感,或者孩子間產生矛盾,或者得不到想要的東西,都有可能引起孩子的憤怒傷心,但是孩子還不會如何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打人扔東西說狠話大喊大叫,就變成了孩子宣洩情緒的方式。這種情況下,需要先將孩子帶離矛盾混亂的場所,再給孩子一個緊緊的擁抱,耐心的問他“玩具壞了/她搶你玩具了,你很生氣/傷心是嗎?……”讓他知道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問題,有親人能理解她的感受,穩定了情緒,再告訴孩子,這個時候可以通過說話的方式讓別人知道,進而解決問題。

3、模仿大人或者年長的孩子。這時候就需要讓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做了錯事就需要接受懲罰,在家裡設置一個用於安靜的懲罰小角落,無論誰做錯了都需要先去這個位置冷靜。5-10分鐘後,孩子冷靜了,再跟他溝通打人的錯誤。如果有父母也犯過錯,也需要跟孩子道歉,接受懲罰,讓孩子知道每個人犯錯都需要接受懲罰,分清對錯。

孩子的同理心在7歲之前還沒有辦法建立。如果採取打人就被打的方式,可能就會錯過幫他認識自己情緒的機會,甚至還有的孩子會把被打當作一種遊戲,不會改正。但是孩子的行為養成,不是一次兩次就能糾正過來的,每次可以適當有所獎勵,鼓勵孩子不斷進步。


Mandyzhu


幼兒攻擊性是普遍存在的,他的形成根本原因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從而用攻擊方式保護自己。

在培養孩子性格過程中,是需要家長用心的去陪伴孩子,孩子缺少家庭溫暖的環境,自然會形成各種不一樣的心理畸形。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長時間的陪伴,父母多和孩子在一起,每天在忙也要進行家庭教育,可以學習藝術課程來薰陶孩子的藝術氣息,調整孩子的暴力心理,還有一點,平時不要給孩子看帶有暴力傾向的動畫片和其他視頻,多教孩子說話,用正常的溝通解決問題。


青萌劇社俱樂部



女幼師


一般而言,對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矯治,應以正面疏導為主,而不宜再以刺激等去強化他的攻擊性行為。

首先,減少環境中易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給幼兒提供較為寬敞的遊戲空間,而不是提供繁雜、擁擠的活動空間;儘量避免提供有攻擊性傾向的玩具(如玩具槍、刀等),都可以減少衝突的產生,從而減少攻擊性行為的產生


Meow超夢熊童鞋


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我們總想著馬上糾正他的過分行為,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出現攻擊行為呢?


1.總遭遇挫折

要求總是不被滿足、總是面對失敗或者被別人侵犯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出現攻擊行為。

2.得不到關注

如果寶寶長時間得不到家長或者其他小朋友的重視,那麼他很可能爆發攻擊行為。

3.想獲取成就感

如果孩子感覺自己很失敗,希望獲得成就感,那麼他就可能通過攻擊別人來展示自己的強大,滿足其追求成功的心理。


該怎樣來幫助他們改掉攻擊行為呢?

1.以身作則,家長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總表現出攻擊行為。言傳身教是有一定道理的。

2.道理灌輸,在平時多給孩子閱讀書籍,通過典故、兒歌來向孩子傳輸道德行為標準,讓他逐漸瞭解到攻擊行為是一種錯誤的處理方法。

3.冷靜教導,當孩子出現攻擊行為時家長應該保持冷靜,暴怒無法解決問題,只會讓氛圍更糟,不要激動要冷靜下來,並及時好好教導孩子。



4.適當懲罰,當孩子屢教不改時,那麼可以採取一些適當的懲罰手段

5.給予鼓勵,如果孩子逐漸改掉自己的攻擊行為,那麼家長應該多給予讚揚和鼓勵。讓他知道打人這種行為是不對的,而且知錯能改是值得讚揚的。


6.日常教育,生活中有各種機會教孩子講文明懂禮貌,多與孩子聊天,讓其說出自己的煩惱並加以引導。

7.注意傾聽,放下身段,去了解孩子需要什麼,才能真正找出孩子攻擊他人的原因,而不是單純的想要知道他為什麼會有攻擊行為。


Linxiami


有攻擊性的孩子,這要分。幾個階段。如果是在嬰幼兒時期有攻擊性的孩子,他是在模仿大人。我家小孩兒小的時候會。在最高興的時候打一下大人。在他的理念裡應該認為這是對大人示好的表現,當孩子成長到一定的階段,六七歲或者更大一些的時候,他的攻擊性就帶有很多的個人保護意思。也就是說沒有建立完全的個人安全感。這就要。我們從根本上去找原因了。有的時候或許是因為沒有大人的陪伴,或許是因為。出現了一些不沒有安全感的事情。大人應該注意了。


老家大亭子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我們要堅信人之初,性本善,每個孩子都是善良的,如果孩子有攻擊性行為就要考慮為什麼孩子會這種行為呢?那麼,接下來從以下幾個可能的方面進行描述一下:

第一,模仿行為。如果孩子有攻擊行為,有可能是在模仿大人,可能模仿身邊的小朋友,也可能從電視中學習的,比如大人無意間和孩子打鬧,孩子會特別開心,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打鬧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平時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也會打打鬧鬧,孩子可能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這樣的行為已經傷害到別的小朋友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做呢?

當我們發現了孩子的攻擊性行為已經影響到別人時,我們就要注意大人自己的行為了,在日常生活中和小朋友做遊戲應該避免含有攻擊性行為的遊戲,應該還是玩一些正面的遊戲。給孩子看電視也應該避免有攻擊性行為的電視。如果身邊的小朋友有攻擊性行為,我們要告訴孩子這種行為並不好,會傷害到別人。

第二,保護自己。當孩子有攻擊性行為時也會是一種出於對自己的保護,家長一定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不能冤枉自己的孩子,比如有小朋友和孩子搶玩具或者別的孩子先動手的,這種情況,孩子完全是出於保護自己。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如果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是為了保護自己,那麼,我們應該理解孩子,可以和孩子這樣說:寶貝,媽媽知道你是不希望自己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拿走,但是你不可以動手,我們可以和別人好好說,這個玩具是我的,我不願意給你玩。我們必須正面的引導孩子,和孩子說多了他自然就明白了。

第三,和別人意見不一。如果孩子覺得自己的想法得不到認可或者別人的行為和自己想的不一致的時候,又不能完全表達出來,就會用行動表現出來,這個時候該和孩子說些什麼呢?

這種情況下的攻擊行為其實主要是孩子無法完全用語言表達自己而做出的攻擊性行為,此時,我們要和孩子說:寶貝,媽媽知道你的想法,你覺得這個小朋友這樣做不對,甚至會傷害到自己或者別人,但是我們不能動手解決問題,可以和小朋友好好說,你可以告訴他,這樣是不可以的,會傷害到大家的。

總而言之,我們要相信孩子的本質是善良的,找出孩子攻擊性行為背後真正的原因,並根據具體原因具體分析,有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大多不善於表達,平時的生活中更應該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說出來。


果果Mummy123


瀉藥!

首先,幼兒園小班如果有攻擊性,和大班孩子有攻擊性做法是會有不同的。

其次,對於幼兒園孩子的攻擊性,我們不把他看成品格和品行問題。不以懲罰和強壓的方式以暴制暴。

最後,每個孩子的“攻擊性”背後的原因都是不同的,全面看到孩子情緒和行為背後的因素,幫助孩子的心性和行為規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