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楊絳從小淘氣,父母不打不罵不訓斥,這樣做,讓她上進好學

總有家長來和我抱怨:“現在教育一個孩子,真的太難了!”

我問為什麼?

家長說:“打不得、罵不得,講道理也不管用,用盡了力氣,孩子就是不聽話,我們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教育界的經典問題:怎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怎麼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這也讓我想起一位教育大家——楊絳先生,今天就把她對教育孩子的看法,分享給各位家長。

希望你也能從她的教育理念中,找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家楊絳從小淘氣,父母不打不罵不訓斥,這樣做,讓她上進好學


楊絳先生一生傳奇。儘管一生波折,命運多艱,但她身上永遠充溢著一種向上之氣,歷經百年歲月風塵,愈發淡定從容。


在一次接受採訪時,楊絳先生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從小父母對自己的教育引導,和自己教育女兒的方式方法。

教育家楊絳從小淘氣,父母不打不罵不訓斥,這樣做,讓她上進好學

以下是楊絳先生的口述:

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動的,孩子在父母身邊最開心,愛怎麼淘氣就怎麼淘氣,一般總是父母的主張,說“這孩子該上學了”。

孩子第一天上學,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書包,欣欣喜喜地“上學了!”但是上學回來,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師哄得好。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啟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

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教育家楊絳從小淘氣,父母不打不罵不訓斥,這樣做,讓她上進好學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


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秘訣,爸爸說:“哪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說,讀得津津有味。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我在啟明學校,還是小孩,雖未受洗入教,受到天主教姆姆的愛心感染,小小年紀便懂得“愛自己,也要愛別人”,就像一首頌歌中唱的“我要愛人,莫負人家信任深;我要愛人,因為有人關心。”

我進振華女校,已漸長大。振華女校創始人狀元夫人王謝長達太老師毀家辦學,王季玉校長繼承母志,為辦好學校“嫁給振華”貢獻一生的事蹟,使我深受感動。她們都是我心中的楷模。

教育家楊絳從小淘氣,父母不打不罵不訓斥,這樣做,讓她上進好學

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

他在京師高等檢察廳廳長任上,因為堅持審理交通部總長許世英受賄案,寧可被官官相護的北洋政府罷官。

他當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時,有位軍閥到上海,當地士紳聯名登報歡迎,爸爸的名字也被他的屬下列入歡迎者的名單,爸爸不肯歡迎那位軍閥,說“名與器不可假人”,立即在報上登啟事聲明自己沒有歡迎。上海淪陷時期,爸爸路遇當了漢奸的熟人,視而不見,於是有人謠傳楊某瞎了眼了。


我們對女兒錢瑗,也從不訓示。

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她學外文,有個很難的單詞,翻了三部詞典也未查著,跑來問爸爸,鍾書不告訴,讓她自己繼續查,查到第五部辭典果然找著。

教育家楊絳從小淘氣,父母不打不罵不訓斥,這樣做,讓她上進好學


我對現代教育知道的不多。從報上讀到過美術家韓美林作了一幅畫,送給兩三歲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畫拿來要韓美林簽名,問他簽名幹什麼,小孩說:“您簽了名,這畫才值錢!”

可惜呀,這麼小的孩子已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價值觀的教育難道不應引起注意嗎?

父母言傳身教的影響,不是在一朝一夕的,而是更加深層次的潛移默化,效仿大自然的潤物無聲。

這種教育方式,對於今天的父母,依舊具有一定的啟迪意義。

如何和孩子相處,如何教育出一位出類拔萃的孩子,楊絳先生的做法,值得我們每一個家長學習!

現在關注我 ,私信回覆“領課”。

免費領取《培養孩子學習力》系列課,僅限前50名,先到先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