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那些關於自我成長與職場精進的書

作為一個媽媽眼中大齡未婚的女青年,2019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這一年,我說服了媽媽,讓我更專注在個人技能的提升和自我成長上。

一、關於家庭互動與溝通

說實話,這個過程一點也不容易。在父母看來,適當的時候走入人生下一個階段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但“適當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從來沒有人能夠給這個時間下一個明確的定義——媽媽認為現在已經晚了,而我認為還沒是時候。惱怒、爭吵取代了我和媽媽之間的溝通。說不清楚是誰先給了誰臺階下,最後我和媽媽溝通:我們都贊同這麼一個觀點:即使結了婚,自己也要不斷成長;在這個前提下,請再給我多一點時間。

2019,那些關於自我成長與職場精進的書


在《原生家庭生存指南》裡,作者奧利弗·詹姆斯引用了菲利普·拉金的《這就是詩》:“他們毀了你……但是,他們也被毀了……”。在這本書裡,我發現我能夠和爸爸媽媽的撫育方式和解:他們可能不是故意的,雖然他們確實這麼做了。在書中,奧利弗將個體童年時受到的撫育按照三個不同的年齡段進行劃分:0-6個月,6個月-3歲,3歲-6歲。

1.0-6個月:自體感

0-6個月,個體如果得到來自主要照顧者足夠多的共情感受,就能夠形成強的自體感,否則則是弱的自體感。弱的自體感很大程度上會成為個體性格障礙的導火索。

2.6個月-3歲:依戀類型

6個月-3歲,個體因為受到不同類型的照顧,會形成四種不同的依戀模式:安全依戀、纏人型依戀、迴避型依戀、混亂型依戀,後三者又統稱為不安全型依戀。不同的依戀類型會影響個體與他人的相處模式。只有當孩子受到敏感型(能敏感地察覺到孩子的需求)母親的積極回應時,孩子才能養成安全型依戀。

3.3-6歲:良心類型

3-6歲時,因為不同的教養方式和家庭互動模式,個體會形成三種不同的良心類型——良心是個體關於對錯的理念,它涉及到道德內化的程度。這三種良心類型分別是:懲罰性的良心、脆弱的良心、善良的良心。當然,我們很少有明確的某一種良心類型,通常是幾者兼顧但更偏向某一種。只有父母以愛和情感為核心,個體才能更好地內化道德,從而形成善良的良心。

探究自己童年的受撫育經歷,讓我更能理解父母:可能在那個階段,他們沒有足夠的心力提供我成長需要的各種照顧;很多時候,他們也只能夠按照他們可能受到的撫養方式來對待我。

和父母的撫養方式和解,其實也是和自己內心的各種情緒和解:父母認知的不一定是對的,我認為的也不一定就是準確的,我們都在摸索著成為更好的父母親和更好的兒女。


二、關於接納自我

我是個很怕分離的人,在各種分離的場景都會憋不住淚水——我也儘量不參加聚會,因為分別會更難受。但是在11月,我參加了一場婚禮。這是師兄師姐畢業6年後,我第一次參加這種類似“大團圓”的聚會。

布魯斯·費希爾在《分手後,成為更好的自己》一書裡,詳細地闡述了離婚/分手後,個體心理重建的19個必經方塊——這本書不止適合分手/離婚後的自我治療,也適用於不同群體處理離別的情緒。當然,這本書也幫助我找尋到自己害怕聚會的原因:我內心會有種被拋棄的恐懼。如果我不能正視這種情緒,我會一直走不出給自己畫的圈子。

2019,那些關於自我成長與職場精進的書


而相比較起恐懼,其實我更需要做的是增進自己的價值感:承認自己各種負面情緒存在,接受它們;用恰當的方式宣洩自己的負面情緒;接受自己本來的樣子——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悅納自己是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聚會過後,我坦然地和師兄師姐告別,在微信上互傳聚會照片,主動聊起日常生活。大概接受了生活中必經的分分離離,我們才會更加珍惜相聚時的短暫時光吧。


三、關於創業

除了內心世界的自我成長,還有職場上的精進。

我們常說,向有結果的人學習。但學習什麼,怎麼學習?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

因為創業的原因,我給自己的標籤是“自由職業者”。但事實上,自由職業並不自由——我們有比普通職場人更強烈的生存慾望:不夠穩定、隨時面對突發情況;如果一個活動沒有做好,損失的不僅是一時的財物,更是累積已久的口碑。如何擁有更好的創業心態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

2019,那些關於自我成長與職場精進的書


鄧蕾在經過7次累計近百小時面對面的採訪之後,把我們不太瞭解的孫陶然寫在了《創業者》一書中。孫陶然是全球第八、亞太第一營銷服務集團——藍色光標的聯合創始人、A股支付第一股——拉卡拉的創辦人。在書中,鄧蕾是這麼給成功下定義的:“所謂成功,其實很多時候,就是極強的學習能力以及做事的態度。心無旁騖地做事,第一時間去做事,做事的時候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在學習這件事上,孫陶然說,我們除了要從書本學習、向身邊的人學習外,更重要的是向自己學習——覆盤:不斷地反省、總結經驗教訓,如此才能避免在同一個位置跌倒兩次,才能走得更穩。

而在做事上,孫陶然強調,我們一定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氣:不撞南牆不回頭,撞了南牆也不回頭,而是用頭把南牆撞出一條血路來。但是也不要忘了,要準備好B計劃。我們除了要做一往直前的勇士,更要做未雨綢繆的謀士。


“知易行難”,是我們每個現代人都會面臨的問題。但是如果連“知”、“信”這一步都不踏出,又談何“行”呢?

2020,希望我們都能知信行,從內心強大開始,做一個勇士,更做一個謀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