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類沒有統一“筷子”和“刀叉”這兩種進餐工具?

為什麼人類沒有統一“筷子”和“刀叉”這兩種進餐工具?


人類的發展史,就是人類的飲食史。

要說飲食史,刀叉與筷子這兩種餐具絕對是最有代表性的。

全球範圍內,筷子跟刀叉,是兩種文化的代表,也是最具代表的象徵。

除了盛裝食物的餐具之外,用來進食的筷子和刀叉,就好像人類的一雙手,靈活地把食物送進我們的嘴中。

可是為什麼同樣是人類,有人喜歡用筷子,有人卻喜歡用刀叉呢?

當然也有用手直接進食的,這另當別論。

飲食是人類生存的基礎需要,更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缺失,也沒有什麼可以替代,至少目前是如此,人只要正常的活著,就必須要進食。

我們人類的飲食文化大概可以分為中西方,中也就是我們中國,以筷子為代表。

大部分用刀叉的地方,完全可以歸納為西方,當然也不能說是全部,只能說是大部分。

這裡的東西方,其實也只是指飲食習慣和餐具的使用習慣,並不是指某個國家。


為什麼人類沒有統一“筷子”和“刀叉”這兩種進餐工具?


人類生存,從來都是要適應環境和地域特徵,形成一個區域的風俗習慣,在飲食上也會根據原材料、口味、烹調方法等上面出現明顯的差異。

就算是現在,我們也不能避開這種環境所帶來的限制,一方面是環境,一方面是傳統,可更大原因當然就是因為地域區別。

在適合只種水稻的地方,自然吃大米的人多。

在適合中小麥的,吃麵粉的就多。

還有玉米和土豆,這些人類的主要獲取澱粉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直接就把飲食文化給區分開了。

因為人類需要大量的食物來維持能量,所以也只能夠選擇最適合當地種植或者是養殖的植物和動物,這樣才能獲得最大的產能。

也正因為地域的差距,所以才形成了不同的飲食傳統。


為什麼人類沒有統一“筷子”和“刀叉”這兩種進餐工具?


餐刀的起源和歐洲古代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有關,他們隨身帶刀,將肉燒熟割下來吃,這樣又方便,又實用。

後來走向定居生活後,麵包直接用手掰,牛羊肉則用刀切割,用手或刀送進嘴裡。餐叉最早出現於11世紀的意大利塔斯卡地區,當時教父對餐具並無好評,認為人類只應用手去取上帝賜予的食物,用餐具是褻瀆神靈。

12世紀的盎格魯—撒克遜王國貴族還不習慣於用叉,仍是用手抓肉,用手或刀子送到嘴裡。

但刀叉作為餐具的習慣,也就這樣一直傳承下去了。

15世紀前後,為了進餐姿勢的美觀,歐洲貴族女人改用兩尖的叉子用餐,叉才慢慢成為餐具,但用叉離不開用刀切割在前,所以二者必須合起來用,這樣使用起來就更加方便了,所以餐具其實就是一雙手的替代品,缺一不可,筷子也是如此。

又發展到到17世紀末,英國上流社會開始使用三尖的叉,到18世紀才有了四個叉尖的叉子。所以西方人刀叉並用只不過四五百年的歷史。


為什麼人類沒有統一“筷子”和“刀叉”這兩種進餐工具?


筷子的使用,比刀叉就有歷史得多,中國人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商代,就已在使用筷子這種器具吃飯了,雖然當時不叫筷子。

就在我們用筷子的時候,歐洲人還在用手抓。

《史記》中有“紂始有象箸”的記載,先秦時期稱之為“梜”,漢代叫“箸”。

在發明筷子之前,中國人的祖先同樣也經歷了一個用手抓食物吃的野蠻過程。

但熱粥湯羹又如何抓取得了呢?

於是不得不隨地折取一些細竹木棍來幫助,跟刀叉的使用一樣,如果只是一根木棍是很難操作的,所以慢慢就發展成為兩根木棍在一起使用,這樣也是形成了筷子的雛形。

隨著祖先們不斷的優化,筷子就是這樣慢慢進入到人類的生活,後來從中國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漢字文化圈國家,接著傳到東南亞、傳遍世界。

不只是中國,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是使用筷子的,這些都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筷子既輕巧又靈活,在人類餐具中獨樹一幟,被人譽為“東方的文明”。

這也是讓歐洲人想不明白的,我們怎麼用兩個木棍就完美替代了他們的刀叉。

當然這還是跟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我們不只是發明了筷子,而且在飲食習慣上也發生了改變。


為什麼人類沒有統一“筷子”和“刀叉”這兩種進餐工具?


可以說自從有了筷子之後,我們的飲食也開始圍繞筷子在變化。

分餐制,一切食物都可以說是以筷子為核心在演變。

我們的菜餚都是可以用筷子來取食的。

而西方當然也是以刀叉為核心在演變,西方美食跟東方美食,有一個很大的區別就是他們更多是大塊,整體烹飪,而我們卻更多精細,或者是切碎來烹調的。

這就是跟筷子和刀叉的使用有關。

用筷子吃牛扒,你會吃到懷疑人生。

用刀叉吃火鍋或者是吃我們中國菜,像文思豆腐、羹類美食,都會讓刀叉變得黯然失色。

事實上以前中國也是分餐制的,因為在餐桌上不能輕易的分食,所以必須要在後廚就先分好。

中國人由分食制改為同桌合食,與唐末五代高腳桌椅傢俱的興起有關;毫無疑問,筷子恰好能適應這種家族團聚、大桌同食的社會變遷。在中國社會,筷子推動了一種一團和氣的日常生活。


為什麼人類沒有統一“筷子”和“刀叉”這兩種進餐工具?


所以在中國我們幾乎都是同桌合食,而西方就算是同桌也是分食,每人一份,不管是菜餚還是主食,又或者是甜品湯類。

正如剛才所寫,不管是筷子還是刀叉,其實都是人類想出來替代一雙手的工具。

因為人類發明了用火來烹煮食物,面對熱食,必須要找餐具來替代雙手,這樣可以避免燙傷,也可以避開衛生問題。

當然對於極個別現在還在用手直接進食的民族那就另說。

只是筷子跟刀叉之所以能在歷史潮流下流傳下來,肯定是因為他們的價值,跟我們人類的生存,跟食物一樣的重要。

這也是筷子或者是刀叉沒有被取代的原因,因為他們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習慣就是他們存在最大的推動力。

時至今日,不管是筷子還是刀叉,那都是叫好又叫座的關鍵。

不管是餐廳酒樓,還是家裡的美酒佳餚,都少不了筷子或者刀叉的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