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欽若:竊取學術成果的北宋宰相

學術不端在學術界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從歐美到中國,比比皆是,而近幾年來,學術不端之風卻是愈演愈烈,學術造假、竊取他人成果等案件層出不窮,就連娛樂圈都不甘於後,一起參與進來,屢屢成為公眾焦點的話題。其實學術不端不是近現代才有的,我國古代早在宋朝時期就有一起竊取他人學術成果的事件,而主角還是大名鼎鼎的宰相!

王欽若:竊取學術成果的北宋宰相

王欽若,北宋五鬼之一,淳化三年進士,曾兩度任宋真宗、宋仁宗時期的宰相。1004年,遼軍叩邊,王若欽主張遷都議和,而宋真宗趙恆卻被當時的宰相寇準架上了御駕親征的馬車,這一仗北宋打的極為順遂,但卻是主戰派的功勞,王欽若這人心眼不大,眼看著寇準得意洋洋的樣子,而收復北地近在眼前,受不了的王欽若跑到宋真宗面前拖後腿,真宗本就厭戰,被王欽若一頓忽悠就不打了,改和遼國議和,議和之後王欽若繼續挑撥離間,為了溜鬚拍馬還建議真宗封禪泰山。在此之前封禪泰山的只有秦始皇、漢武帝、唐高宗和唐玄宗,真宗這點能耐哪裡夠資格封禪的,但架不住王欽若善於溜鬚拍馬,兩人最後這事兒硬是給辦成了,但也因此,後世的皇帝無論功績多大,都不再封禪泰山。

王欽若:竊取學術成果的北宋宰相

真宗封禪就是個笑話,大臣們大多都臉上無光,他們沒法整治真宗皇帝,於是就拿王欽若出氣,真宗皇帝為了保護王欽若,就安排王欽若去修書,這麼一修就修出來史上第一個剽竊學術成果的事件來,而這本書就是《冊府元龜》。1005年,真宗皇帝命王欽若、楊億等十八人一同編修此書,此書與《太平廣記》、《太平御覽》、《文苑英華》合稱為北宋四大類書。《太平御覽》是百科全書,包羅萬象,《太平廣記》為志怪雜著,《文苑英華》是詩文總集,屬文學類書,而《冊府元龜》是政事歷史百科全書性質的史學類書,是四部書中規模最大的一部。

王欽若:竊取學術成果的北宋宰相

《冊府元龜》共1000卷,分帝王、閏位等31部,部下再分門,共有1100多門。《冊府元龜》將歷代君臣事蹟,自上古至五代,按照人物階層身份,分門別類,先後排列,採擇了經、史、《國語》、《管子》、《孟子》、《韓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韓詩外傳》和歷代類書、《修文殿御覽》,分類編纂。用編年體和列傳體相結合,共成一千一百零四門。門有小序,述其指歸。分為帝王、閏位、僭偽、列國君、儲宮、宗室、外戚、宰輔、將帥、臺省、邦計、憲官、諫諍、詞臣、國史、掌禮、學校、刑法、卿監、環衛、銓選、貢舉、奉使、內臣、牧守、令長、宮臣、幕府、陪臣、總錄、外臣等三十一部。部有總序,言其經制。歷時八年才修成。

王欽若:竊取學術成果的北宋宰相

王欽若熱衷於權勢,一生汲汲營營,哪裡有心思修書,但是真宗皇帝很看重這本書,而這部書太過龐雜,因此每修輯一部分要向真宗彙報,而王欽若每次向真宗彙報時,若是察覺到真宗對這部分滿意,就對真宗說是自己的主修的,若是察覺到真宗皇帝不滿意,就推說是其他人修撰的,此書完成時,論功王欽若最大,又善於溜鬚拍馬、迎合上意,因此沒多久,王欽若又得到了真宗的重用,重臨宰相之位,權勢更甚往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