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文丨龐李潔

院線電影轉網絡視頻平臺播出的步伐還在繼續。

4月20日,由韓庚、鄔君梅等主演的院線電影《我們永不言棄》在愛奇藝上線,成為繼《肥龍過江》之後又一部在網絡視頻平臺付費超前點映的影片。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截至目前,《我們永不言棄》仍以5000+的熱度值位列愛奇藝電影熱播榜首位。微博上,#電影我們永不言棄#的話題閱讀量也達到了2億以上。影片持續發酵的熱度,再次驗證了院線新片在網絡視頻平臺的市場空間。

隨著院線電影轉網播出的現象越來越頻繁,付費超前點映在原本網絡電影的商業模式基礎上,進一步尋求用戶、片方與視頻平臺之間的利益平衡。從長遠來看,多元且靈活的發行模式,有助於行業在充滿變數的市場環境中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開闢“互聯網+電影”健康可持續的新業態。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線下觀影受阻

線上需求猛增

電影市場的變化要從“消失”的春節檔說起。

當時,業內曾預測2020年春節檔將衝破70億票房的關口,若按2019年春節檔1.3億觀影人次貢獻的58億票房推算,要實現70億票房,觀影人次大約在1.6億。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然而,春節檔還沒到來,線下的觀影渠道卻被突然而至的疫情切斷了,但是用戶的觀影需求並不會憑空消失。尤其是隨著疫情發展態勢趨於緩和,人們對線下娛樂的需求開始逐步向線上遷移。

貓眼數據顯示,自1月21日至2月20日,觀眾人均觀影數量為7部,其中,以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為代表的互聯網平臺成為最主要的線上觀影渠道,觀影占比81%。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為承接用戶需求,各大視頻平臺都在積極擴大片庫儲備,僅在愛奇藝平臺就覆蓋到上萬部影片,而在新片的內容輸出上,據云合數據統計,2020年春節前後視頻平臺共上線30部網絡電影,較去年增加了10部。

更直觀的表現是,愛優騰各家公佈了各自的票房分賬數據,截至2月底,三大平臺分賬票房破千萬的網絡電影至少在14部以上,這一數據幾乎與2019年上半年產生的15部影片分賬破千萬的成績持平。而到了3月底,僅在愛奇藝平臺,分賬票房破千萬的影片數量就達到了13部之多,全網達到22部。

網絡視頻平臺的票房承載力持續釋放出更大的潛能,院線電影也頻頻傳出在網絡端播出的消息,其中,《囧媽》《大贏家》與字節跳動達成合作,而《肥龍過江》《我們永不言棄》則以付費超前點映的模式走向愛奇藝,在新的用戶需求下嘗試探索線上的市場空間,尋求用戶、片方、平臺三者之間的利益平衡點。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從市場需求變遷到院線電影轉網端發行,可以看出,用戶需求的變化已經開始從質到量對內容供給側產生影響。

在“質”上,院線電影經過長期發展,產業鏈各個環節都更加成熟,與網絡電影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也促使其更重視影片質感。從這個角度來說,院線電影頻頻轉網,將加速網絡電影原生市場內容品質的提升。

在“量”上,隨著線上觀影習慣逐漸被培養起來,更多影視公司在未來的佈局上可能會向網絡端傾斜,拓展網絡電影市場增量。再加上網絡視頻平臺覆蓋的大面積用戶群,也有利於腰尾部影片、多元化內容在這裡尋找更大的市場。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開闢多元發行渠道

行業需要穩定的抗風險能力

對院線電影而言,用戶需求是其產生收益的根本,而在當下,院線電影原本的輸出渠道暫時不能恢復,無法滿足用戶需求。於是,行業困境便出現了,一些影視公司甚至已經走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

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 2020年3月27日,從事與影視相關的公司中,已經有5328家公司註銷或吊銷,是2019年全年註銷/吊銷影視公司數量的1.78倍。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行業集體陷入困境,一些平臺也開始嘗試藉助“雲看片”、“雲點映”的方式幫助片方提前預存流量,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片方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夠對接用戶需求的出口,完成現金流的轉化。

如今,院線電影頻頻嘗試走向網端發行,即是在尋找新的內容出口。在這個過程中,片方的變現渠道,也藉助付費超前點映等模式,從院線分賬票房轉向了網絡電影的消費場景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網絡電影的商業模式是隨著付費會員的增長而發展起來的,會員規模是網絡電影市場的基本盤,商業模式是完全TO C的,片方與平臺共享收益、共擔風險。相比之下,院線電影與視頻平臺之間的合作進一步創新,付費超前點映的商業模式轉向TO B+TO C的混合形態。

《我們永不言棄》以及之前上線的《肥龍過江》,與愛奇藝之間的合作都採用了付費超前點映的形式,用戶通過單片付費即可在第一窗口期觀看院線電影,平臺與片方之間採取保底+分賬的合作模式。

在合作過程中,視頻平臺也將依託大數據為影片定製宣發策略,調動生態資源助力其熱度發酵。《我們永不言棄》上線前後,愛奇藝除了給到影片開屏、首頁banner等資源曝光之外,還藉助生態內的泡泡、隨刻等平臺構建社交閉環,加速影片裂變傳播,在更大程度上保證片方的利益空間。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目前來看,那些由多家影視公司參與投資,背後關係鏈複雜的頭部院線電影,在短時間內大概率不會轉網播出,但對於其他影片而言,與其等待市場復甦,不如尋求其他機會和市場。

不可否認的是,當下院線電影轉網端發行確實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同時也暴露出,行業並沒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相對單一的發行渠道和商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著行業前進的腳步。

隨著網絡端的內容承載力和變現空間越來越大,未來,網端發行將被更多片方納入內容輸出渠道。而付費超前點映模式為片方在網端市場帶來的可能性,則是以更靈活且多元的發行模式應對市場變化,以更豐富的內容輸出拓展增量,強化行業長期穩定的抗風險能力。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第一窗口期線上點映

開啟“互聯網+電影”的新業態

從電影行業整體的發展趨勢來看,疫情只是院線電影轉網的一個催化劑,院線電影嘗試單片付費、網端發行已有先例。

《我們永不言棄》《肥龍過江》等影片在愛奇藝採用付費超前點映模式之前,網絡視頻平臺基於自身累積的用戶需求和付費基礎,已經成長為院線電影在“第二窗口期”的發行渠道。《瘋狂的外星人》曾以單片付費9.9元的形式登陸歡喜首映APP;《飛馳人生》《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等影片也採取了同樣的發行模式。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院線發行與網端發行之間的間隔期越來越短,大多熱門影片都實現了“無縫對接”,院線與網端也開始呈現出消費場景互補的特點。

此前,周星馳《新喜劇之王》在院線拿到6.27億票房,不及預期。隨後該片以單片付費的形式登陸愛優騰和芒果TV,單平臺播放量就達到1億次以上;同樣,任素汐主演的《半個喜劇》在院線收穫1.88億票房之後,網端播放量也達到了上億級別;而像《催眠·裁決》《沉默的證人》等犯罪電影,在院線上映本身票房體量有限,而在懸疑類內容更受歡迎的網端市場,往往能收穫不俗的二次傳播表現。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由此可見,網絡視頻平臺正在成為院線電影的第二個發酵場,這也是網端發行能夠藉助付費超前點映的模式,擔當首發渠道,實現真正“零窗口期”的關鍵所在。

在這種新的發行模式下,用戶的觀影需求、片方的變現需求、平臺的內容及流量需求實現了利益平衡,這意味著在未來,付費超前點映模式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片方也能夠更大膽地在院線發行和網端發行之間做取捨。

更重要的是,網端電影市場對多元內容的包容性和消費能力,也給了電影人更大的試煉機會,在網絡電影生態之上成長起來之後,人才及專業能力的注入,將進一步推進網端電影市場的創造力向院線電影市場靠攏,加速兩大市場輻射人群的融合。

整體來看,付費超前點映的模式是在網端與院線互補的消費場景之下,進一步挖掘院線電影的市場空間,實現用戶、片方與平臺三方利益的最大化。在這樣的發展態勢下,未來,付費超前點映的發行模式成為常態並非沒有可能,彼時,行業也將隨之開啟“互聯網+電影”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新業態。



保底+分賬+宣發,院線電影如何“平穩”轉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