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孃家的親人,婆家的外人“,這樣的老公又有什麼可值得的麼?

婚後的女人,每時每刻都在面臨“婆媳問題”運氣好遇到開明一些的婆婆,不僅不會影響夫妻之間的感情,還會處處想著幫忙,因為她們覺得,兒子和兒媳婚姻幸福,比什麼都重要。這樣的婆婆,遇見了那就是是女人們一生的幸運。

但是如果遇到蠻不講理的婆婆,別說幫忙了,哪怕讓她安分一點,不惹事,那都是一種奢望。她們總是擔心自己的兒子被兒媳“搶”走,擔心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所以總要時不時刷一下存在感,來證明自己才是這個家的“女主人”。

”孃家的親人,婆家的外人“,這樣的老公又有什麼可值得的麼?


我感覺啊,這樣的婆婆,心態真的很不正常。

可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婆婆並不在少數,甚至有些女人因為無論如何處理不好婆媳關係,而直接導致一段婚姻的破裂。

這期的要說的主人公“徐芳”就有過這麼一個不幸的婚姻,她前段時間因為頂撞了婆婆兩句,她的那位老公竟然提出了離婚。因為在他眼裡,母親一直都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哪怕是自己的妻子,也不能說母親一句不是。

孝順是好事,“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是應該的,但是“孝順”也有底線,如果越線了,就成了“愚孝”。而這種”愚孝“,往往是婚姻不幸的開始。

”孃家的親人,婆家的外人“,這樣的老公又有什麼可值得的麼?


徐芳跟自己的老公,當初是相親認識的,並沒有那種很深厚的感情基礎,婚後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直到婆婆搬來以後,她的婚後生活,慢慢成了一場噩夢。

一開始,徐芳只是以為婆婆單純地看不慣自己的生活方式,畢竟是兩代人,有點代溝也算正常。

可是後來她發現,這不僅是生活方式所帶來的代溝問題,而是婆婆從頭至尾,都沒有真正的接受過自己。在她眼中,兒媳就不是自家人,一直都是外人。

徐芳的老公是獨生子,從小就被母親掌控著,哪怕現在成人了,結婚了,對母親依舊言聽計從。不懂的分辨是非。

”孃家的親人,婆家的外人“,這樣的老公又有什麼可值得的麼?


而婆婆呢,又是一個控制慾強的人,她每分每秒都在擔心自己的兒子“娶了媳婦忘了娘”,所以跟兒媳之間,一直都是不順眼,各種計較,更像是“爭寵”。

那天是他們結婚紀念日,徐芳早早下班,想跟老公出去吃個飯紀念一下,但是婆婆一聽就不樂意了,非要跟著一起去。

你說,那對小兩口去過結婚紀念日,帶著父母一起的?做為父母竟然提出這樣的要求,是不是有點過分了?

”孃家的親人,婆家的外人“,這樣的老公又有什麼可值得的麼?


於是,徐芳就很委婉地說“媽,自打您搬來以後,我們幾乎都沒有過自己的二人世界。今天是我們的結婚紀念日,單獨出去吃個飯都不行嗎?“

不說還好,一說事就大了,婆婆說:“出去吃飯不要花錢嗎?在家裡做啥不能吃?非要出去吃?要吃也可以,帶上我一起,我也想改善一下,你做的飯,一點都不合我胃口。”

徐芳聽到婆婆這麼一說也忍受不住了:“媽,平時我啥事都順著您,哪次不是按照您的要求來?但不知道為什麼,您總是對我不滿意,我哪些地方得罪了您?”

婆婆聽到她這麼說,直接翻了個白眼。毫不客氣地說:“我看不慣你的地方多了去了,自打我兒子跟你結婚以後,明顯不如從前了,以前他乾點啥事都聽我的。現在好了,多了你一個人,家裡弄得烏煙瘴氣的。”

婆婆都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徐芳更受不了了就直接回了句:“別人的父母,都是希望兒子婚姻幸福,而您呢,一直都覺得兒媳是外人,是跟您搶了您兒子,既然這樣,當初幹嘛讓他娶媳婦兒?”

婆婆萬萬沒想到徐芳敢這麼頂撞自己,說:“你敢這麼跟我說話,信不信我讓我兒子跟你離婚?”

令人沒想到的是,後來婆婆添油加醋的說自己壞話,說自己罵她,還要動手打她,兒子聽到以後全部信以為真,真的就提出了離婚。

”孃家的親人,婆家的外人“,這樣的老公又有什麼可值得的麼?


聽到“離婚”二字,徐芳的眼圈立馬就紅了,不是捨不得離,而是對這段婚姻失望透頂了。因為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在這個家,從未被人尊重過。

徐芳二話沒說就同意了,因為那一刻她意識到,真的沒有什麼值得留戀了。

一個三觀不正的婆婆,一個事兒拎不清的老公,又能給身為妻子的自己,多少愛和尊重?

徐芳的婚姻走向結束,看似是一次偶然的頂撞,實則是家風的不合。在徐芳的認知裡,兒子結婚後,成立了自己的家庭,作為父母應該適當的選擇放手,可偏偏老公是個“媽寶男”,什麼事都是聽母親的一面之詞,。在這樣的環境裡,日子又怎麼能過好呢?這是種什麼感覺?大概就是自己嫁了個老公,從而變成”孃家的親人,婆家的外人“,這樣的老公又有什麼可值得的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