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國考錄用考試《申論》資料集合 值得收藏

最新版國考錄用考試《申論》資料集合 值得收藏

給定資料

1.美國學者希爾斯認為,一事物或觀念若綿延三代及以上者,即具有傳統的意義;

其延續時間愈長,則文化價值愈高。在人類文明史上,沒有哪一個民族或文明共同體

能夠像中華民族這樣,開創並擁有獨立貫通、綿延五千多年而不絕的文明歷史和文化

傳統。傳統文化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我們的根。

材料 A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千年前,少年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讓

滕王閣名垂青史,一朝成名天下知。很多人都是先憧憬滕王閣而後來南昌的,於是,

到南昌就不得不去滕王閣。然而登樓遠眺,滕王閣三面高樓林立,車馬齊喧,這些高

樓正一點點擠佔著滕王閣的想象空間。凱萊大酒店,新東方大酒店,中順大酒店這些

比滕王閣高出了不少的現代建築,裹挾著這座千古名樓,如同裹挾著中華文化,讓人

黯然。

"城市規劃太隨意,就像個雞籠",江西省城鄉規劃院原總規劃師、教授級高工朱

觀海直言不諱。"層巒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這是當年那位少年俊

才眼裡的滕王閣,物換星移幾度秋,曾經高閣臨江渚,如今"雞籠"居鬧市,想想讓

人黯然淚下。古蹟的保護,文化的涵養,不僅僅是維護它們的真身。如同一位飽學鴻

儒,將其置身豬欄牛棚,即便羽扇綸巾,恐怕也看不到那一身儒雅斯文了。如今,許

多城市的古蹟已被現代建築包圍:半截殘牆,旁邊立交橋上車輛呼嘯;幾處亭臺,在

高樓大廈映襯下,毫不起眼。名勝散落在城市中,已經不復整體風貌。

材料 B

南北朝雷次宗曾在《豫章記》文中記述:"東湖,郡城東,週迴十里,與江通。"

唐代觀察使韋丹曾組織民工在南昌東湖中築堤栽柳,時稱韋公堤,又名萬柳堤。那時

的百花洲,即南昌東湖畔之洲,是因為洲上遍長奇花異草而得名。唐代洲上百花爭妍,

東湖水光瀲灩、荷花滿湖,堤上萬柳成行,美不勝收。唐詩人李紳曾寫詩讚道:"菱歌

罷唱鷁舟回,雪鷺銀鷗左右來。霞散浦邊雲錦截,月升湖面鏡波開。魚驚翠羽金鱗躍, 蓮脫紅衣紫菂催。淮口值春偏悵望,數株臨水是寒梅。"宋代詞人向子堙在其《蝶戀花》

詞中,也有"百花洲老桂盛開"之句。

百花洲之衰落應在清代之後,清代這裡成為貢院所在地,原古建築遺蹟漸消。清

乾隆年間,江西布政使彭家屏書"百花洲"三個大字,鐫為石碑,後碑殘破。1950 年

7 月,更名為八一公園。新中國建立以來,人民政府種樹修堤,淘浚湖泥,建造亭臺

及曲橋,使這裡一度髒、亂,園中花卉幾近絕跡,古建築更無蹤影。故國外遊客尋蹤

來遊,難免失望。曾有某國外旅行團到南昌遊覽,提出要去看百花洲。他們拿著海外

出版的書籍和地圖說,百花洲在南昌東湖中,是中國著名的景點,一定要看。於是導

遊陪同訪問團乘車來到了八一公園,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這,就是百花洲

嗎?"一位華裔團員突然問他。另一位外國友人也開始問:"百花洲在哪?花在哪?碑

在哪?"一位華人後裔說,他們來祖國之前就知道南昌有個百花洲,百花洲從古至今

名氣很大。沒想到,看到的竟是光禿禿的一座公園,完全沒有江南奼紫嫣紅亂花迷眼

的美感。臨走時,這位華裔問,南昌為什麼不珍惜和重視"百花洲"這三個字?這樣

的質問令導遊無言以對,十分尷尬。"百花洲"這樣令人尷尬的景點,在我國還有很多。

八一公園負責人在談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面露難色: "恢復百花洲盛景,談何容易?

我們哪裡有錢啊!"

材料 C

餘秋雨在《青雲譜隨想》中寫道:"有一年我招收研究生時曾出過一道歷史文化方

面的知識題:'略談你對八大山人的瞭解。'一位考生的回答是:'中國歷史上八位潛跡

山林的隱士,通詩文,有傲骨,姓名待考。'把八大山人說成是八位隱士我倒是有所預

料的,這道題目的'圈套'也在這裡;把中國所有隱士一併概括為'通詩文,有傲骨'

十分有趣;至於在考卷上寫'姓名待考'我不禁啞然失笑了。"

有一名總角稚齡的少年,熟知日本安土桃山時代,說的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等

諸多日本戰國著名大名生平,關原合戰之類的也能娓娓道來。又有而立之年的青年,

既不知南北朝,也不懂五代十國,前不知大東溝,又遑論盧溝橋?前者是玩了《信長

野望》這樣一個遊戲而去了解日本歷史的中國小學生,後者則是一個經歷過高等教育 科班畢業的高材生。"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是當前社會廣大人群的窘境。拋開沒有足

夠學習經歷的人群不談,十幾年教育的歷程中,歷史是不可或缺的學科,咱們的青年,

已經把歷史知識都忘到腦後了。

材料 D

眾所周知,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會給地方帶來巨大的文化旅遊收益,因此《紅樓夢》

引發了曹雪芹故里之爭。《水滸傳》引發水泊梁山之爭,然而最耐人尋味的是近年來另

一部名著《金瓶梅》也引發了西門慶故里之爭。具體涉及山東省陽穀縣、臨清縣和安

徽省黃山市。三地都紛紛舉起"西門慶故里"招牌,競爭不息,西門慶也一改在傳統

文學名著中"大淫賊,大惡霸,大奸賊"的藝術形象,華麗轉身成為當地政府追捧的

文化產業英雄。在推動當地經濟和民生髮展的同時也從根本上顛覆了世俗心理和傳統

價值觀。

嘴上都說著是"文化之爭",身體卻很誠實地大興土木,建設景區景點發展經濟。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名人故里之爭的背後,是利益驅動下"遺產經濟學"的精細

打算,各地爭奪名人故里,最終是為了依靠旅遊,拉動當地 GDP 增長。

材料 E

現在我國許多城市很重視文化建設和保護。但是,也有些城市卻只能重視物質環

境改善,而忽視文化內涵。大興土木、大拆大建,外表看起來座座高樓拔地而起,舊

貌換新顏,實際上缺少文化底蘊,有的城市只注重功能性而忽視其間應有的文化質量,

只注重物質結構而忽視文化生態和人文精神,有的城市甚至將原有的具有歷史文化的

街區、衚衕、建築物大肆拆毀,以新為好,以洋為好,以洋為美,追求所謂"政績",

其實是對城市的破壞。而歐洲城市恰好相反,它們文化底蘊厚重,風格各異。無論是

在羅馬、佛羅倫薩、威尼斯,還是現在國際大都市巴黎、布魯塞爾、維也納等等,座

座堪稱文藝宮殿,建築博物館,走進這些城市,彷彿走進歐洲歷史。哥特式、巴洛克

式、拜占庭式文藝復興等各個時期、各種流派的建築交相輝映,在古羅馬城到處可見

的殘垣斷壁,甚至文化復興時候的石頭也視為珍寶,小心翼翼地加以保護。瑞士人說,

保護古城就是保護歷史。 2.景德鎮原名昌南,位於江西省西北部。據說,英文"china(陶瓷)"就是由此而

來。宋景德元年,宮廷下詔命當地燒製御瓷,並在底款署上"景德年制",景德鎮因此

得名。作為世界上惟一一座依靠一種產業維繫生存十個世紀而沒有中斷的城市,景德

鎮曾經達到了農業文明中的城市形態的高峰。18 世紀,一個法國傳教士在一封發往歐

洲的信中表達他對景德鎮的驚詫,"白天從火焰和煙氣的形狀,就能看出它的輪廓;而

夜晚,這裡被火光包圍,彷彿有許多煙囪的大火爐,神秘而美麗。"20 世紀 60 年代郭

沫若來景德鎮考察,曾寫下"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的句子。

然而現在,天南地北的陶瓷產區卻掀起了為爭"都"、築"城"大做文章的風潮。

近期有唐山掛起"中國北方瓷都"牌子;德化獲得"中國瓷都·德化"稱號;潮州成

立申報"南國瓷都"辦公室;夾江高喊"西部瓷都";法庫打造"北國瓷都";佛山則

早已是中國的"陶瓷城",這都讓景德鎮頗為尷尬。如今,千年瓷都景德鎮瓷業規模不

斷萎縮,市場份額持續下降。

和廣東佛山相比,景德鎮的瓷器產業規模僅有佛山的 5%,而景德鎮的陶瓷產業

在本市的經濟產值也僅佔 8%的份額,遠遠落後於房地產業。景德鎮各大國營瓷廠幾

乎全部由於經營不善而被迫改制,"化整為零"讓景德鎮的瓷器產業失去了規模化生產

的能力。一夜間,6、7 萬瓷廠的工人們為了生計成了各自為政的作坊主。

76 歲的拉坯大師王炎生是家裡學拉坯的第五代傳人。拉坯,就是拉制出瓷器形體

的步驟,也是考驗師傅手巧技高的關鍵一步。王炎生從 8 歲開始學習拉坯,16 歲的時

候進入了當時赫赫有名的國營瓷廠——建國瓷廠。1952 年,建國瓷廠正式掛名營業,

廠址就在明清時期的御窯廠。

"當時在瓷廠工作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那時瓷廠員工的收入是普通城鎮人均收

入的兩倍。而且我們的瓷器都被當作國家領導人送給外國友人的禮物,"王師傅回想起

來還是很自信。瓷廠在 90 年代後期倒閉,廠裡的工人一下子都失業了。王師傅說"很

多師傅都轉行了,只有不到 1/10 的人繼續做瓷器,大部分人想開小作坊。但是因為規

模小,無法正常維持生計,許多小作坊也倒閉了。我們這行做的是手藝,經常不練就

會生疏,慢慢的也就丟了。" 王炎生的拉坯技術也只有三個傳承人,他 15 歲的孫子,是最小的一個,而小孫子

現在也是以學業為重,拉坯技術不能每天都練習。即便如此,王炎生也不願把手藝外

傳。她說: "這個是家族手藝,怎麼能被其他人隨便學走,那我們的技術還有什麼奧秘?

都傳開了就不值錢了。"

很少有人願意相信出售瓷器的盈利如今能拯救這個古城,一個地方官員對記者說,

景德鎮復興的希望,是"千年瓷都"的品牌和這裡成千上萬畝尚未開發的土地,"它們

是更現實的資金來源"。據說,除了正在升溫的房地產項目,幾個規模過億、主題相同

的陶瓷交易城也已經在景德鎮落地生根。"用土地換髮展,這的確是更為實用主義的決

策選擇",白髮蒼蒼的景瓷專家歐陽世斌說,"但對景德鎮來說,它是一次危險的救贖。"

越來越多的"陶瓷城",讓多數人相信,地方政府復興景德鎮之道或許不在"瓷"而在

"地"。

最新版國考錄用考試《申論》資料集合 值得收藏

3.西市,本來已經是一個塵封在歷史中的名詞。

西市始建於隋興盛於唐,位於唐長安中部偏西。據考古實測,西市平面呈長方形,

南北為 1031 米,東西長為 927 米。如此規模的佔地面積已非一般的集市所能比擬。大

唐西市是古絲綢之路東方商貿起點,支持著整個絲綢之路的貿易體系。鼎盛時期大唐

西市商賈雲集,約有 5 萬名西域客商享受著唐朝政府給予的國民待遇,並常年集聚經

商、衣肆、藥行、酒肆,遊樂場所應有盡有,繁華盛極一時。歷史上的"破鏡重圓、

宋清賣藥、七星窺市"等典故都源於此。

在 1000 多年的時光流轉中,許多人把它作為盛唐時代商業鼎盛的符號,加以膜拜

和嚮往。唐太和九年(公元 835 年)六月一場大火使這座萬千繁華的市場就此消聲沒

落,西市從此只留在了歷史古籍和人們口耳相傳中。

1000 多年後的今天,在唐長安西市的原址上,依託西門遺址博物館,一座復活千

年西市商旅中心拔地而起,盛大開張。每天穿梭其中的人流不斷湧向古玩店、博物館,

期間不時有西域客商,甚至有胡姬、唐服佳女穿行其間,讓人們彷彿穿越時空,回到

唐朝。商鋪林立,古董、字畫、茶葉、絲綢、刺繡、玉器、木雕等藝術品,在這兒應 有盡有,大有當年長安西市的繁華之氣,許多從古玩城路過的市民、遊人被眼前的熱

鬧場景所吸引,紛紛走了進來。有熱心的店鋪老闆對外地客商介紹,這就是李白"落

花踏盡遊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的地方。

這就是集中了文化傳統、旅遊、會展、古玩、演藝、文博等功能,以遺址保護帶

動,以全新文化產業機制和模式來運營的大唐西市。

為保護遺址、保存歷史記憶,豐富歷史文化名城的內涵,西安市委市政府決定保

護和利用大唐西市遺址。發展是硬道理,各級政府及主管部門大膽解放思想,改變觀

念,決定引入民營資本進行文化遺產保護,發展文化產業。

身為一個考古工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唐城考古隊隊長對於大唐西市項目

的建設,卻罕有地表達出由衷的讚賞, "在保護與尊重文化的基礎上尋求自身發展方向,

大唐西市這個項目的開發模式在西安乃至全國都走在了前列。"

"我們拿到這塊地的時候,當時也知道這是西市遺址,但是經過 1959 年和 1960

年考古界的兩次普探後沒有什麼重大發現,雖然如此,出於對歷史和遺址的尊重和負

責,我們還是決定在開發前先拿出資金對遺址地區進行再次普探和發掘。"大唐西市公

司董事長呂建中說。做出這個決定後,大唐西市公司主動出資,不惜重金邀請了國內

外眾多知名學者和機構加入了項目的建設隊伍。在經過半年時間的勘查、普探後,唐

長安西市十字街遺址的道路系統、溝渠、橋樑、車轍、周邊建築遺蹟相繼面世。

儘管在許多方面恢復了長安西市的盛景,但大唐西市公司常務副總裁李中航並不

認為只是在複製歷史:"大唐西市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灰頂、紅柱、白牆這個簡單的層面

上。大唐商業文化的精神核心是:開放、開拓、包容、務實。我們重建西市就是要把

這些特點繼承下來,恢復的是大唐西市的那種博大、寬容、海納百川的精神和氣度。

在活動上,我們兼容幷包舉辦了春節廟會、西部非遺展、海外文物迴流展,摸索出了

一條'政府主導、民企承辦'的會展經濟新路子,在形式上,我們的西市又是一座歷

史商業街區和現代購物理念相結合的現代化仿古商貿旅遊城。"

大唐西市,作為全國唯一在原址上再建的大型文化旅遊項目,註定不是簡單的開

發項目。在眾多的城市還在為歷史文化遺蹟的傳承與城市發展建設的矛盾而苦惱時, 它已承載起一個企業對文化的尊重,對歷史的敬意,以及把曾經沉重的歷史與文化變

作動力與資源尋求發展之道的遠見卓識和聰明才智。

歷史終於走進現實,西市的繁華接續上了來自唐朝絲路的聲音。

最新版國考錄用考試《申論》資料集合 值得收藏

4."我一個吃瓜群眾,2016 年初就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要用盡洪荒之力,也

不能讓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儘管有時葛優躺,有時辣眼睛,有時還藍瘦香菇,但我

相信,有老司機,有這麼多厲害了我的哥,什麼葛優躺、辣眼睛,什麼藍瘦香菇一切

全是套路。"在"漢語盤點 2016"儀式現場,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用這樣一段話概

括了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網民對社會變化最敏感,也是最擅長表達的人群,網絡用語傳遞網民的喜怒哀

樂,是社情民意的風向標。"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漢語盤點 2016"活動專家祝

華新認為,透過網絡熱詞盤點,可觸摸當下中國人的心理狀態乃至生活狀況。2016 年

出現的"洪荒之力"和"定個小目標",都透露出一種樂觀向上的文化心態,"說大一

點,是一種文化自信"。王旭明指出,數以億計的網民每年都創造一批生動鮮活的網絡

用語,這些網絡用語豐富了語言生活,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然而前不久,有一則"作文驚現網絡語,家長大呼'傷不起'"的新聞,引起了人

們的廣泛關注。新聞說,鄭州家長方女士,對上四年級的兒子平時說話愛帶一些"你

造嗎"、"吐槽""呆萌"、"凹凸曼"等網絡用語並不是很在意,可在一次寫作文中居然

用了:"尼瑪,見到他這個'屌絲'樣子,我也醉了。"當方女士指出這是不文明時,

兒子卻以"這不是罵人的話,你們大人想多了"進行反駁。"網絡語言是不是在一定程

度上消解了漢語言?"方女士不禁發出疑問。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這名孩子充滿童真的質問和方女士無可奈何的沉默,是當下

中國傳統文化所遭遇的尷尬。這尷尬,其實是作為文化載體的網絡語言,在一定程度

上,以其不規範化、庸俗化、氾濫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在一定程度上誤

導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擾亂青少年對傳統美德的認知。試想,當"逗比"、"蛋疼"、"滾

粗"、"土肥圓"成為日常用語,社會環境所彰顯的傳統道德修養在哪裡? 記者在微信朋友圈中看到"菇涼"、"有木有"、"童鞋"等詞已經成為一種流行用

語,隨即針對這些詞語的使用展開了調查。學生趙某說:"不僅在微信、微博、QQ 中

使用這些詞語,有些網站也都這麼使用,已經是一種習慣。我覺得很時尚,又有幽默

感,主要大家也都這麼用。"她告訴記者,"菇涼"就是姑娘,"有木有"就是有沒有,

"童鞋"就是同學,類似這樣的詞語還有很多。有著多年漢語教學經驗的教師董某告

訴記者,曾有學生把盡善盡美、刻不容緩寫成"晉善晉美"、"咳不容緩",這都是電視

廣告語言對學生造成的誤導。

"打開電視,熒屏上的錯別字滿天飛;瀏覽網頁,廣告上的異體字、生造詞比比

皆是。老師這邊剛教了正確的字詞,那邊就被網絡上、廣告中的不規範用語毀掉了,

導致現在不少孩子在作文中也頻繁使用網絡語言,有的我都看不懂。"學生家長徐先生

抱怨說。

近日,成都市民李先生看到一家培訓機構的廣告牌上,打出了"學渣逆襲班"的

概念。這令他不快,"難道去上課的都是學渣?""學渣"是最近幾年產生的一個網絡

詞語,"學渣"不是"渣",也不同於我們以往所認知的"差生"等概念。"差生"是外

界對當事人帶有歧視的評價,而"學渣"一般不帶有貶義,與學霸相對,是學習不理

想的學生對自己的一種自嘲,是他們壓力釋放的一種方式。隨著這一詞語的廣泛使用,

偶爾,也有人會用來作為同學間善意的調侃。甚至,許多成績理想的學生也開始用學

渣表示自謙。可見,"學渣"一詞本質上是一種自我解嘲的黑色幽默。事實上,即便是

當前流行的網絡詞語,在現實中也會遇到理解上的尷尬。網絡語言往往在特定的受眾

群體中較為流行,特定群體之外的人在理解上就可能會有分歧。新聞中李先生的不快

即源於此,他的理解明顯傾向於傳統意義的"渣",因此潛意識裡會認為這樣的稱呼是

一種歧視。

"一方面,網絡用語豐富了漢語言的表達;另一方面,網上流行不代表就可以在

主流文化場合登堂入室。"祝華新指出,最重要的是注意網絡語言的使用場合。教科書、

政府公文、主流媒體使用網絡流行語就得格外謹慎,必須維護漢語的規範、公序良俗

和文化的品格。

5.丹麥是一個小國,但安徒生這個名字卻在整個世界家喻戶曉,很多人都是知道

安徒生這個人物才知道丹麥這個國家。因為丹麥一直把安徒生作為引以為豪的文化品

牌進行大力推介,除了成立安徒生中心、定期召開各種科學研討會、建立相關國際項

目及展開各類活動外,還積極進行安徒生故居的保護與安徒生博物館的建設。除了故

鄉歐登賽,丹麥把安徒生一生生活經過的多處住宅都一一加以保護。今天,安徒生作

為丹麥的文化名片不斷推動丹麥文化藝術的發展,促進了世界對丹麥文化的瞭解,安

徒生故居每天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眾多遊客。

早在 20 世紀 30 年代,美國爆發金融危機的時候就有學者提出"文化逆向"的現

象,即越是在第一、第二產業不景氣的階段,文化消費越是繁榮。我國當前傳統經濟

增長逐漸趨向緩和,但是新媒體、在線旅遊、現象級影視節目、互動性廣告等文化產

業黑馬現象的迸發使城市的經濟產生了新的增長。文化產業不僅創造了巨大的增加值,

還使傳統產業有效升級,促進經濟的生態發展。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斯德哥爾摩召開了"文化政策促進發展"政府間會議,在這

次會議上聯合國提出了一份《文化政策促進發展行動計劃》。這份《計劃》指出,"發

展可以最終以文化概念來定義,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終目標。""文化的創造性是人

類進步的源泉。文化多樣性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對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文

化政策是發展政策的基本組成部分","未來世紀的文化政策必須面向和更加適應新的

飛速發展的需要。"無疑,未來世界的競爭也將是文化或文化生產力的競爭,文化將成

為 21 世紀最核心的話題之一。西方文化理論家丹尼爾·貝爾認為,在西方,如今的文

化已變得至高無上。文化已成為西方文明中最具活力的成分,其能量已超過技術本身。

有學者研究表明,道德感、誠信水平更高的社會文化環境有利於降低交易成本,

信用更易擴張,更有利於創新和收入增長,這也為一些實證研究所證實。另有研究發

現,在傳統文化厚重的社會,易擁有大型私人企業,經濟也較發達;在傳統文化淺薄

的社會,私人企業主要是小型家族企業;而傳統文化高度缺失的社會,則往往陷於貧

困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傳統文化也是一種生產力。

作答要求

一、請概括"給定資料 1 "中所反映的問題。(10 分)

要求:全面、準確、有條理,不超過 200 字。

二、根據"給定資料 2 ",談談你對於"危險的救贖"的理解。(15 分)

要求:內容全面、認識透徹、表述準確,不超過 250 字。

三、假設大唐西市公司董事長擬參加一個企業家協會舉辦的關於"尋求發展之道"

的研討會,請你根據"給定資料

三、假設大唐西市公司董事長擬參加一個企業家協會舉辦的關於"尋求發展之道"

的研討會,請你根據"給定資料 3",為他撰寫一份介紹大唐西市公司在尋求發展之道

方面成功經驗的摘要性發言稿。(

",為他撰寫一份介紹大唐西市公司在尋求發展之道

方面成功經驗的摘要性發言稿。(20 分)

要求:內容具體、符合實際、對象明確、條理清楚,不超過 450 字。

四、某次辯論賽的辯題是"網絡語言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漢語言"。假設你是參

賽正方的第一辯手,請結合"給定資料 4 ",闡述你方的觀點和理由。(15 分)

要求:

(1)觀點明確,理由充分,富有思辨性和說服力;

(2)思路清晰嚴密,寫成結構完整的短文;

(3)語言簡潔有力,不超過 400 字。 五、"給定資料 5"中提到了"在傳統文化厚重的社會,易擁有大型私人企業,經

濟也較發達;在傳統文化淺薄的社會,私人企業主要是小型家族企業;而傳統文化高

度缺失的社會,則往往陷於貧困社會。"請你結合對這一現象的思考,寫一篇文章。(40

分)

五、"給定資料 5"中提到了"在傳統文化厚重的社會,易擁有大型私人企業,經

濟也較發達;在傳統文化淺薄的社會,私人企業主要是小型家族企業;而傳統文化高

度缺失的社會,則往往陷於貧困社會。"請你結合對這一現象的思考,寫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

(1)見解明確、深刻;

(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

(3)思路明晰,語言流暢;

(4)總字數 1000~1200 字。

最新版國考錄用考試《申論》資料集合 值得收藏

最新版國考錄用考試《申論》資料集合 值得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