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四部曲哪一部最精彩?

卡哈哈卡


一葉知秋問天下,

止戈為武耀丹心。

風雨不平家為命,

鐵拳只抗必爭時。

在電影院看完《葉問4完結篇》歸來,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既被這部華語功夫鉅製裡驚心動魄的動作場面刺激到心情澎湃,又被這部葉問系列的華麗終章體現出來細膩情感、武術和中國精神所感動。經歷11年,葉問系列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完結篇,不僅感慨,11年的光陰,我們都經歷了怎樣的故事,2008年和你一起看葉問1的朋友,現在過得好不好,電影就像生活,當你在看電影的同時,你也生活在你的電影世界裡。話不多說,我就整部電影的可圈可點之處發表一些零碎的自我看法。因為葉問4是葉問系列的完結篇,所以很多的語言將不限於葉問4這一部電影,會自然而然涉及到葉問整個系列,這種牽連感是沒辦法控制的,也算是自己心中葉問系列的一波回憶殺,給系列劃上一個圓滿句號吧。

1、 “年代代入感”是葉問系列電影的畫面風格。

葉問4傳承這整個葉問系列的精緻及頗具年代感的畫質風格,這樣的風格對於一部人物傳記類型的電影來說,是一種尤為重要的先決條件。在有點淡淡的暖色調烘托之下,甄子丹飾演的葉問依舊以一襲灰黑色長衫出現在大銀幕上,氣定神閒,優雅而堅毅。可以說,只要甄子丹穿上這一襲長衫,那舉手彈足就是活脫脫一代宗師的氣派。而葉問4的畫面風格,一貫秉承這種暖色調的年代感,讓觀眾有著很強的代入感,彷彿葉問就在我們身邊一樣。一縷暖色調光線穿透窗戶照下來,坐在太師椅上的問叔,香菸青煙繚繞,旁邊的木人樁上書老婆大人,這樣的畫面,恐怕是所有葉問影迷們的集體回憶了吧。

2、“動與靜之美”是葉問系列電影的藝術特色。

葉問整個系列的4部電影,每一部都是動與靜完美結合的優秀作品。從葉問1伊始葉問在富庶精緻的家庭生活裡安然自得到日寇入侵顛沛流離;從葉問2伊始葉問初到香港受到排擠到贏得拳賽蜚聲香江;從葉問3裡本該應約赴戰決出詠春正宗的葉問在家裡和妻子跳起優雅的恰恰舞再到決戰時刻的刀光劍影;從葉問4在美國軍營力戰巴頓為中國功夫正名到回國後被知道父親患癌的兒子攙扶著進入房間;諸如此類的動靜相宜的場景,在葉問系列中比比皆是。眾所周知,有甄子丹的電影,動作戲就差不了,而葉偉信導演把持的靜,更多的是對葉問人物性格的描寫,通過與周邊人物的感情,把生活中葉問的細膩之處,隱忍之處,以及爆發之處都通過情感的烘托表達出來。讓我們在電影院,既看到了拳拳到肉的動作場面,又看到了溫柔細膩的情感畫面,這種動靜相宜的功夫電影,目前也只有葉問系列做到了。

3、“止戈為武,貴在中和”是葉問系列電影的思想意境。

中華武學源遠流長,同時也與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色緊密結合,止戈為武,貴在中和一直都是中國傳統武學裡秉承的思想。而這種思想,在葉問系列裡貫徹始終,我們能發現,其實整個葉問系列裡,葉問的出手之後從沒有奪走過對手的性命,即便是在日軍侵華的時代背景裡,都是以制止對方的侵害行為為目的。但是這並未影響葉問系列電影在觀眾心中的動作場面震撼力,甄子丹高標準的動作水準,把原本沒有大開大合的詠春打得虎虎生威,讓觀眾看得大呼過癮,恰恰因為葉問最後的停止攻擊,讓觀眾們能感受到中華武學之精髓-止戈為武,我不先出手不代表我不反抗,我不主動侵犯不代表我不強大,一旦出手必將雷霆之鈞戰勝對手,這才是正義之士。放大到國家層面,這就是我們國家的正義之師,中華武術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拳拳到肉,虎虎生威”是葉問系列電影的動作風格。

作為一部風格鮮明的傳統功夫片,葉問系列絕不是大家曾經熟知的傳統功夫片。葉問1:葉問的南方拳對陣金山找的北方拳,到詠春大戰日本三浦將軍空手道,從詠春大戰洪拳,到詠春大戰西洋拳擊,從甄子丹對陣泰森,到詠春戰詠春,再到葉問4裡詠春戰太極,這些不同風格的武術或搏擊風格,要編排糅合在一起並且打得好看過癮,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葉問系列史無前例的做到了這一點,可以說葉問系列功夫片即顧及傳統,又實現了創新。葉問1和2是精通詠春拳的洪金寶作為動作指導,更不用說葉問3和4都是袁八爺這位功夫片中流砥柱精心泡製的功夫佳作,可以預見,葉問系列的動作場面,未來幾年都難見到出其右者。

5、“爭高下重要,還是身邊人重要”是葉問系列電影的情感依託。

葉問即是一代武術宗師,也是一個普通的居家男人。葉問的人物設定是把往日武俠電影中那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大丈夫捨生忘死的豪邁英雄形象收縮為顧家安居,隱忍內斂的傳統中國男人形象,其實是真正還原中華民族精神的人物設定。正因為這樣的人物設定,才衍生出:高下不重要,珍惜身邊人才最重要的 傳統家庭思想觀念。這種思想觀念在國人心中根深蒂固,才有了為了家庭幸福生活兢兢業業奮鬥在各行各業的中國男人們。英雄固然光輝,平民也誠可敬,葉問可以是你,也可以是你身邊的平凡之人。不論是英雄,還是平民,懂珍惜身邊人,你才配擁有天下。

看完葉問系列最後一部電影,其實心中想說的話還是很多的,但是當你提筆去寫如何去看待一部陪伴自己11年的四部曲電影時,你會發覺有時你分不清你生活在電影中,還是電影出現在你生活中。只能感嘆:這類文武兼備,有深刻思想內涵,細膩人物情感,年代代入感極強的功夫電影甚至動作電影,恐怕隨著這部葉問4的上映與落幕而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都將難以出現。最後,謝謝葉問四部曲團隊給我們功夫片影迷們奉獻的精彩功夫華章。再會,江湖!再會,葉師傅!


二楠看電影


第一部第二部相差無幾 劇情一般 但都說的過去 打戲第二部感覺稍微比第一部好一些 所以第二部排的更往前
第三部可能是我最不喜歡的一部了 不但劇情差 花大篇幅展示葉問和他老婆的浪漫之旅

打戲也有點為打而打

第四部要劇情有劇情 要打戲有打戲 個人對這部收官之作非常滿意


葉子論影視


第一部我覺得不錯


塵心之塵


都還可以,日本人那集印象深一點


當代野蠻人


4吧,我感覺4最快最精彩


匯歌聲


個人認為是第二部,劇情緊扣人心,故事發展符合當下國情,雖無權勢但卻不向惡勢力低頭,以武術之精神弘揚中華文化


小龍影視作品集


我要打十個那集最精彩


裁決傳奇


葉問4上映,也讓功夫大師的故事圓滿結束了,從1到4,從中國到國外,讓中國功夫發揚光大,讓世界知道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

先介紹一下一代宗師,葉問(1893-1972年),本名葉繼問,是廣東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在詠春拳術方面有極深的造詣,武德人品堪稱楷模,所以詠春拳派同仁一致推崇他為“一代宗師”。

葉問從小受到家庭嚴謹的儒家教育,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素養。在上學讀書之餘,他愛上了傳統武術,從7歲起便拜“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人稱華公)為師學習詠春拳。

葉問16歲那年,遠離佛山,赴港求學外文,就讀於聖士提反學校。後隨梁壁(梁贊之子)學武。

1950年赴香港,在港九飯店職工總會內傳授詠春拳術,從而一舉成名。其弟子中最出名的是讓中國武術聞名世界的武打巨星李小龍。

《葉問1》到《葉問4》,全部由甄子丹主演。

《葉問1》影片主要講述了19世紀廣州佛山武痴葉問在一場場比拼中,扛起振興中華大旗的故事。葉問習得一身武藝但為人低調,故未有設館授徒,只待在家中與友人閉門切磋、鑽研武術。以金山找為首的北方武師,為了在佛山揚名立萬,遂狠狠挫下各派館主。《葉問》拒絕吊著鋼絲的蜻蜓點水,不要電腦合成的花拳繡腿。拍得真實好看,造型、節奏和動態的美感充分展現,意味著武術電影重現江湖。

《葉問2》該片 講述了葉問在友人的幫助下,攜妻帶子逃離佛山,旅居香港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中日戰爭期間,葉問以雙拳捍衛了中國人的尊嚴,不惜開罪日本皇軍逃離佛山。在整體上顯得很飽滿,增加了以家庭為中心的樸素元素和幽默色彩,平凡中見真情,

《葉問3》簡單的故事情節,相當成功地把每一場打鬥串聯在內,打鬥場面乾淨、有力而且明顯經過了精心設計。動作編排巧妙,還有出乎意料的情感深度,和其前作一樣令人難以抗拒,葉問處在功夫鬥爭的暴風中心卻寵辱不驚,甄子丹展現出了這種優雅和寧靜。

《葉問4》葉問隨意一站便讓人覺得宗師的氣度風範撲面而來,高山仰止;微微一笑便讓人如沐春風,歎為觀止。學武術的初心是見到不公義的事情要站出來,而不是以強壓弱,以大欺小,這是中華武術的精神。以武載道,學無止境才是葉宗師要傳播的思想。就像劍來裡陳平安一樣,學拳是為了改變漫天神魔對人間的奴役與隨意屠戮,是為了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公正。雖不能做到改變所有人的思想觀念,但是力所能及的改變自己身邊的人和事,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各有各的看法,雖然《葉問4》不完美,最後,在電影中,中國人表現出了儒雅、謙讓、堅韌、勇敢等等特質,葉問對敵人的寬容,對朋友的真誠,對強權的無畏,對中國功夫和原則的堅持,這正是典型的中國人形象,而我也越來越為自己作為中國人這一身份感到驕傲。功夫片是中國電影中的特色,而葉問系列是其中一大支柱,如今也已完美收官,很慶幸公映後打了那些冷嘲熱諷之人的臉,正如前面幾位影評人所說,功夫片或許會落幕,但文化不會,民族更不會。

最後,如果對你有幫助,請轉發點贊一下吧。


影視部


當然還是第一部,畢竟人物劇情都是最合理的。


葉爾倫


第一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