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懂得“示弱”,孩子往往更出色,別為了面子不願降低“身份”

文丨飯飯媽

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永遠都是一副超人模樣,無論自己再苦再累,都不會流露出半分辛苦。

在這種強者式的教育下,很多孩子也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是無所不能的,無論想要什麼東西或者遇到了什麼困難,爸爸媽媽都能替自己實現。

父母懂得“示弱”,孩子往往更出色,別為了面子不願降低“身份”

同事小劉家的情況就是這樣,平日小劉工作比較繁忙,因此壓力非常大,但是在孩子面前,他總是扮演一副慈父的樣子,無論孩子想要什麼,提出什麼樣的無理要求,小劉都會盡自己最大所能答應,而且也從來不會把自己的情緒帶給孩子。

但是這幾天,小劉心情卻不太好,後來經過詢問才知道,原來是小劉的孩子,想要小劉帶他外出旅行。

但是小劉最近的工作非常繁忙,有個項目也到了即將收尾的關鍵期,根本沒有時間。

可是小劉的孩子對他的解釋不管不顧,因為在平日裡,孩子和小劉提要求的時候,小劉永遠是一口答應的,因此讓孩子覺得不管怎樣,小劉都能帶他出去玩。

大家面對小劉孩子這種情況,也不太好多說什麼,但事實上,如果小劉平時懂得“示弱式教育”,可能就不會有這種情況發生了。

父母懂得“示弱”,孩子往往更出色,別為了面子不願降低“身份”

01什麼是“示弱式教育”?

所謂示弱式教育就是指家長在家庭教育的時候,不要永遠扮演著“超人”的形象,可以適當的製造一部分弱點讓孩子看到。

那麼在這種教育方式下,往往能夠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然而很多家長,對於示弱式教育並不是特別的清楚,下面就帶各位家長來了解一下,示弱式教育有什麼特點?家長在和孩子示弱的時候,又該如何進行?

02“示弱式教育”有什麼特點?

雖然很多家長聽說過示弱式教育這個名詞,但是對於這種教育方式,究竟有什麼樣的優點,很多父母並不是特別清楚。

所以,在他們的家庭教育上,也不太敢輕易去嘗試,但事實上,示弱式教育往往能夠讓孩子變成一個更好。

父母懂得“示弱”,孩子往往更出色,別為了面子不願降低“身份”

1)會讓孩子更有責任感

說起霍思燕和她兒子嗯哼的關係,可能很多家長都非常喜歡,認為霍思燕在教育兒子的時候,非常懂得運用“套路”

要知道她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很懂得進行示弱,將自己較為軟弱的一面,展現給孩子,這樣孩子就能看到,父母需要被保護的地方,從而使孩子變得非常有責任感。

這也是示弱式教育在現代社會中,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因為它們能更早的,讓孩子明白責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孩子也能夠通過家長的一次又一次的示弱,激發出他們的責任感。

2)可以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

在示弱式教育中,孩子也會明白家長並不是全能的,家長的放手,也可以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

例如家長在幫孩子整理衣服的時候,就可以尋求孩子的幫助,表示孩子的衣服實在是太多了,而且也不知道這些衣服該如何進行分類,所以需要孩子的幫忙。

那麼家長向孩子的這種求助,會讓孩子內心充滿被需要的感覺,也能讓他們感到沾沾自喜,

同時也可以使他孩子明白,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需要自己去做的,媽媽或者爸爸並不能完完全全的替代自己去做所有的事情。

在這種思維模式下,往往可以讓孩子的自理能力,變得越來越強大,家長也不會覺得帶孩子實在是太累了。

父母懂得“示弱”,孩子往往更出色,別為了面子不願降低“身份”

3)可以讓家庭關係變得更好

很多媽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往往會覺得自己非常辛苦,因為自己要操辦孩子的一切,但事實上,示弱式教育其實可以讓家庭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一方面,孩子為自己可以幫到父母,而感到開心,另一方面,家長不用對孩子進行事事操心,因此可以減少精力的消耗。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他們也會有自己的自我意識,那麼家長的適當示弱,反而會使孩子在有了自我意識後,變得不那麼的叛逆。

他們會更加考慮自己父母的感受,因為明白自己的爸爸媽媽並不是超人,爸爸媽媽也有很多事情需要自己替他們分擔。

4)可以讓孩子擁有更清晰的自我意識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常常會犯這樣一個毛病,他們會習慣性的去命令孩子,指揮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但卻忽視了孩子的自我意識。

所以父母的示弱,其實也是父母和孩子關係相處中的一種退步,孩子通過父母退步的這個缺口,就可以更加清晰的明白,自己的自我意識究竟是什麼,他們也可以將自己的這些想法表達出來,這對於孩子成長是非常好的。

父母懂得“示弱”,孩子往往更出色,別為了面子不願降低“身份”

03父母如何才能將“示弱式教育”做到位?

既然示弱式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如此多的益處,相信很多家長非常關心,自己究竟該如何去做,才能將示弱式教育做到位。

①示弱不是無底線

有些家長面對示弱式教育,往往存在著偏差理解,他們會認為既然是示弱,那麼就不需要設置底線,按照自己的心情來就可以了。

但事實上,示弱並不是沒有底線的示弱,也不是家長在孩子面前的一味“賣慘”,而是在合適的時候,對孩子進行合適的示弱。

選擇適合孩子的部分進行示弱,才能讓孩子將家長示弱的部分,進行良好的處理。

但如果是超過了孩子底限的示弱,非但起不了示弱本身的作用,反而會使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甚至會打擊到他們的自信心。

因此家長的示弱,並不能無底線的進行,而是應該在摸清孩子能力範圍之後,再進一步的進行示弱。

育兒專家陳怡君也表示,聰明的家長會選擇對的時機,而笨的家長,則會把好事變成壞事。

父母懂得“示弱”,孩子往往更出色,別為了面子不願降低“身份”

②循序漸進的示弱

家長在給孩子進行示弱的時候,一定要循序漸進的進行,例如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開始,可以讓孩子幫忙掃地,洗碗等。

通過這種方式的示弱,也能夠讓孩子知道,家庭中的一些事情,是需要孩子參與的。

那麼家長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有趣生動的方式,對孩子進行示弱,這樣也能讓孩子更好的接受。

如果家長一開始,就在大事上面進行示弱的話,這很有可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承擔不了如此重的責任,甚至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③選擇好示弱的方式

家長對孩子進行示弱的時候,也要選擇好方式。雖然現在提倡家長,和孩子的關係要互相平等。

但家長如果選擇一些太過做作的示弱,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是故意的,甚至會對家長的這種示弱方式感到牴觸。所以家長在示弱的同時,選擇一個正確的方式,也是很重要的。

鄰居小趙就曾經說過,她如何向自家兒子進行示弱。每次她想讓孩子做點什麼的時候,就表示媽媽今天身體不舒服,所以需要兒子幫媽媽做一些事情。

那麼通過這種方式的示弱,孩子也會明白家長是需要自己的,同時也能很好的對媽媽進行照顧,並不會覺得的這種方式的示弱是假惺惺的。

但是有些家長,雖然想要進行示弱教育,但是所選擇的示弱口氣,卻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是在責備自己。

例如有的家長希望孩子打掃衛生,但他們不會說自己身體不舒服,而是會說“房間都那麼髒了,還不趕快掃掃”。如果孩子內心有牴觸心理的話,這種示弱方式是起不到好效果的。

父母懂得“示弱”,孩子往往更出色,別為了面子不願降低“身份”

④家長可以進行相應的指導

家長的示弱式教育,並不意味著完完全全放手,讓孩子一個人去做,家長也可以在旁邊,進行相應的指導。

因為家長在旁邊,也能讓孩子更加有底氣一些,在面對許多不熟練的事情,通過家長的示範,也會讓孩子更加有信心。

這樣家長既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同時也能讓孩子學會各種“技能”,是一舉兩得的事呢。

⑤在孩子擅長的方面示弱

有些時候,家長的示弱不一定就是讓孩子學會某些技能,而是通過示弱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是從側面對孩子進行相應的鼓勵。

因此家長可以在孩子擅長的方面進行示弱,例如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家長就可以和孩子一起進行。

家長可以詢問孩子一些問題表示自己不會,想要向孩子進行請教。那麼這種方式,既能激發孩子對於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會使孩子明白,自己在這個家庭也是有用的。

父母懂得“示弱”,孩子往往更出色,別為了面子不願降低“身份”

所謂示弱式教育,家長們一定要掌握好事物的度,同時也要明白,示弱教育要達到的目的究竟是什麼?這樣才能將示弱發揮到極致。

可以這麼說:一個懂得如何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其實才是真正懂得教育的父母,而且是充滿智慧的父母。

家長不應該為了自己的面子,保持高高在上的態度,而是應該與孩子進行相應的溝通,以及一些方面的示弱。

這樣才能讓孩子與家長的關係相處得更好,不至於出現一些非常糟糕的家庭關係。

你懂得對你家孩子示弱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