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縣青華鄉姚於惠:每年“沓”出61000多張鍋巴

穀雨時節的巍山縣青華鄉,山青水秀,萬木蔥蘢,茶葉飄香。4月16日,記者走進巍山縣青華鄉西窯村,去探訪一位普通農村婦女姚於惠靠一張油粉鍋巴 “沓”出致富路的故事。

巍山縣青華鄉姚於惠:每年“沓”出61000多張鍋巴

西窯村是一個有著300多戶人家的古老村莊,姚於惠的油粉鍋巴作坊就在村頭路邊,在不斷追求生產效率的今天,她家的油粉鍋巴依舊沿用最傳統的家庭式作坊。現年52歲的她,用自己辛勤的雙手,每年“沓”出了61000多張油粉鍋巴。

巍山縣青華鄉姚於惠:每年“沓”出61000多張鍋巴

巍山縣青華鄉姚於惠:每年“沓”出61000多張鍋巴

巍山是著名的中國名小吃之鄉,據統計有各種特色小吃有11個系列91個品種,其中油粉是最普通的一種。而做油粉,鍋巴是不可缺少的配角,沒有鍋巴的油粉,就少了那股特有的香氣和脆氣。上世紀80年代,姚於惠的父母曾在西窯街上賣過油粉,耳濡目染下,她也學會了做油粉鍋巴。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香香脆脆的鍋巴成為了男女老少都喜歡的零嘴。再加上城市裡許多做油粉的店商嫌“沓”鍋巴太麻煩,開始直接收購鍋巴。姚於惠看到這一商機後,從2013年開始專門在家裡“沓”鍋巴賣。

巍山縣青華鄉姚於惠:每年“沓”出61000多張鍋巴


“‘沓’鍋巴最重要的就是原料豌豆的品質。”姚於惠說,優質的豌豆顏色比較鮮豔且富有光澤,顆粒飽滿、大小適中、沒有破損,且絕沒有蟲子、發黴的情況。姚於惠鍋巴作坊的倉庫裡,放著20多袋豌豆和一臺小型磨面機,開鄉村客車的丈夫羅永祥下班後,都會到作坊裡幫她把豌豆麵磨好。

巍山縣青華鄉姚於惠:每年“沓”出61000多張鍋巴

姚於惠將磨好的豌豆麵放到一個大桶裡,用機器攪拌均勻了,用瓢舀到早已塗滿了香油的大鍋裡,邊加熱邊用一塊木板將鍋裡的豆粉沓實沓均勻,直到鍋巴水粉盡失變得發黃,就可起鍋了。姚於惠介紹說,由於操作熟練,她的作坊每天可沓出170多張油粉鍋巴。

巍山縣青華鄉姚於惠:每年“沓”出61000多張鍋巴


據瞭解,巍山縣青華鄉黨委政府在脫貧攻堅過程中,除重點培植烤煙、林果、茶葉、中藥材等支柱產業的同時,也利用地方資源優勢,鼓勵群眾從事核桃糖、豆腐、油粉等地方特產加工。其中僅“沓”鍋巴的農戶就有約20戶,每個月產出鍋巴12000公斤,能為農戶帶來14萬元左右的收益,曾經普普通通的小手藝,如今也成為群眾補貼家用、增加收入的好活計。

“如今兒子在外地打工,丈夫開著客車,我在家裡專門請了個工人一起‘沓’鍋巴賣,每天都有200多元的收入,以後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姚於惠開心地說。

原標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走青華”系列報道四:姚於惠:每年“沓”出61000多張鍋巴

審核:字丹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