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測怎麼提升呢?

醉擁江山yzy


行測怎麼提升呢?

行測分為五個模板:

1、言語理解與表達2、數量關係3、推理判斷4、資料分析5、常識判斷。


每部分的解題規律都可以在各大輔導書上找到,基本大同小異,重在解題時間的分配和準確細心。

得分容易程度:資料分析>言語,推理>數量、常識。

1、資料分析必須得滿分,放在第一位,頭腦最清晰時候做。

2、言語和推理通過套用公式和思維導圖也可高分,

3、數量關係看自身數學思維及基礎,常識看平時積累。

詳解:

資料分析有固定公式,重在細心,單位看準,計算準確。

言語理解:文字不是白給的,與正確選項前後必有對應。

推理判斷中:

圖形推理有思維導圖,根據特徵先考慮什麼再考慮什麼,大量的練習,培養快速推理的感覺。

邏輯判斷有固定的公式,不要帶主觀思考,照套公式得答案。

數量關係:學習很多快捷方法增大蒙對的概率,比如尾數法,奇偶法,等很多簡單的方法,在各大輔導書中都有。

常識:靠積累,想快速提升較難。

行測考試共130道題,120分鐘,不算塗卡時間,一道題不到一分鐘,所以大家要有所取捨。將資料分析、言語理解、推理判斷上穩拿分,在數量關係、常識上爭取得分,各大輔導書都很清楚地給出了快捷的解題辦法,勤加練習,在每道題上不要糾結過多,浪費太多時間耽誤了其他題就喪失了這道題得分的意義。

祝大家早日上岸!!!


尼克六六


有很多同學在做行測題時嚴重感覺時間不夠,有的同學甚至想著要不乾脆直接放棄某個版塊,節省更多時間去做其他版塊。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就錯了,因為做行測題目時我們追求的不是每個題都做並且做對,需要的是用一定的技巧快速的選出選項。做題速度快就在於你能不能第一時間辨別出題型特徵,想到與之相對應的解題技巧或者方法,但要想做到這種效果,就必須經過以下三個步驟,中公教育專家在此進行詳解。

首先自然是全面的學習理論知識。在這個階段要對每類題型的題型特徵、解題思路和思考方向掌握清楚,通過對應的例題來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書上的都會,但是隻要稍微變化一下就不能去區別出題型了,根本還是在於對理論知識掌握不透徹。通過對歷年的真題研究,不難發現所考的知識點幾乎來自於我們所講理論。並且有部分同學即使全面學習了理論,還是會發現對解題沒有多大用,原因就在於不會用所學知識去做題。就比如數量關係中的用比例法解題,這個方法本身很快很有用,但由於大家之前的慣性,總是會第一反應就用方程去解。所以一定要學以致用,才會將知識點掌握得更牢固。

其次是大量的做題並及時總結。但刷題並不是真的只是做大量的題,一味的埋頭刷題不但對我們沒有多大的幫助,反而會讓自己陷入麻木的狀態。那應該如何刷題呢?建議最好以一個版塊為單位來做題,做的過程中,思考時儘量用我們所學過的知識點方法去解題,每次練完題一定要做個分析總結,涉及到哪些考點,解題方法是什麼,應該往哪個方向思考,只有這樣長時間的不斷訓練才會對題型越來越熟悉,看到題就能瞬間反映出是哪類題該如何解,解題速度自然就提升了。

最後要學會合理的放棄某些題。行測100題,90分鐘,每道題都做且做對。所以我們應該做到主動放棄某些題目,這就需要學會去辨別題目的難易程度。如果一個題讀完題目思考30秒還找不到解題思路,建議先跳過,與其在難題上浪費時間,不如把時間用在簡單的題目上。在做一份完整的行測卷時,應該先做自己擅長的版塊,後做較弱的版塊。而在每個版塊時,又應該先挑選簡單的題目來做,而不是從第一題開始按順序往後做,否則後面沒時間就會導致某些簡單的題都不能做。這樣才能達到保證正確率最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屬,如有違反,請聯繫本賬號刪除處理。
更多考試詳情關注微信公眾號:蘇州公務員考試網(後臺領取各個考試項目備考資料及模擬卷)
或者收藏我們的網站:www.suzhou.offcn 更多考試信息和備考指導等你哦!!!

蘇州中公教育


很多人都覺得行測特別難,主要是因為題目涉及面廣,文科要考理科也要考,這對偏科的考生非常不利。當然最主要的問題是時間短但是題量大,比如2018年浙江省考120分鐘內要完成一張140題的卷子,真的很創新。

針對如何提高成績這個問題,說一下自己的想法。首先要知道行測的考點和考察什麼能力。行測分五大模塊,一是言語模塊,考察言語的理解分析和概括,其中主要分選詞填空和語段理解,需要重點掌握詞義辨析和主旨分析的能力。二是數字運算,有的地方有數字推理。數字一塊有很多技巧,建議報班學習,有很多活的方法,當然對數學很敏感,做數學特別快的就不必了。三是判斷推理,主要考察邏輯思維能力,包括圖推、定推、類比、邏輯四塊。做圖推時一時看不出來先跳過,因為一直看容易陷入思維定勢,過會再看或許立馬看出規律來。定義判斷抓主語很重要,類比推理要找出內在的邏輯關係,邏輯有專門的公式可以套用。這個模塊可以通過訓練提高。四是資分,這裡考察快速找數據和估算能力,傻傻的算很費時間。五是常識,涉及面很廣,時政天文地理歷史法律經濟文化都考,只能日積月累了。

其次進行大量練習真題,嚴格限制每個模塊的時間,時間結束立馬停筆,在紙質卷子上寫完後,建議下載一個粉筆公考APP,將答案輸入,會自動給出分數並生成報告分析每個和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其次訓練錯題,錯題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一次錯了第二次還錯的,就是自己的思維方式有問題了。

然後給自己提供一個比較好的大環境,因為一個人看書很容易堅持不下去,這時候可以找幾個一起考的夥伴去圖書館等氛圍好的地方學習。沒有這個條件,只能一個人學習的可以可以下載番茄APP分割時間提高效率。另外單純自己看書大幅提高成績的真的太考驗毅力和智商了,有條件可以報個班學習下,至於報哪個機構的班就自己看著辦吧。

最後考試時候,把每個模塊的時間分好,不會就跳過,千萬不要跟題目較勁,優先做拿手的模塊,懂得取捨,因為一般人沒法在120分鐘內完成140或135題。

噹噹噹……祝公考上岸!


豆豆5324


行測是作為國家公務員考試筆試階段的必考科目之一,要求應試者在120分鐘內作答130-135道試題。試題分為五部分: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判斷推理;資料分析。試卷內容豐富,考察的知識面較寬,知識點較多,國考走過的十幾個年頭,行測試題或多或少的發生了一些變化。縱觀2014-2018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越來越體現人性化。

從2015年開始,國考分為副省級以上和地市級以下,考試時間是一樣的120分鐘,但是題量不一樣,副省比地市多了5道數量關係的題目,也是5道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題目,增加了考試的難度,其他題目是一樣的,只不過順序上有所差別。

對於數量關係部分,副省級題目數量的增加,提高了考試的整體難度和考試區分度,通過增加更能體現考生綜合思維能力的題目,對考生進行篩選。總體來說,除了2-3道題確實有點偏有點怪,還有點難外,其他題目可以說還是有規例可循的,通過一些技巧還是能快速找到答案的。計算問題是每年考試的重點,去年60%的題目都屬於計算問題,極值問題、行程問題、方程、利潤、概率都在每年的考試範圍內。

例題展示:

有300名求職者參加高端人才市場招聘會,其中軟件設計類、市場營銷類、財務管理類和人力資源管理類分別有100、80、70和50人。問至少有多少人找到工作,才能保證一定有70名找到工作的人專業相同?【國考】

A.71 B.119 C.258 D.277

【中公解析】:保證一定有70名找到工作的人專業相同,最倒黴的就是每個崗位來的人都剛好不足70,軟件設計類、市場營銷類、財務管理類都來了69人,人力資源管理類就要50全來了,只要再來1個人就能保證有70個人找到的工作專業相同,69+69+69+50+1=258,故本題選C答案。

常識判斷部分,考察的範圍也越來越廣,地理、人文、物理、化學、醫學,從10年將政治經濟也加入到國考考試當中,從11年開始考查內容加入了國情、人文。對考生的考察要求也是越來越嚴格,難度較幾年前有所增加。

言語理解與表達部分,題量一直穩定在40道,從09年加入邏輯填空,閱讀理解由40道題減少為20道;閱讀理解考察考生對文章的整體理解,對背景、整個文段的整體把握,主要以主旨概括題和意圖判斷題為主。從11年加入了語句表達,題量在4-5道之間波動。

判斷推理部分這五年題量處於比較穩定的狀態,保持在40道,圖形推理由09年之前的5道增加到10年以後的10道;類比推理10年和12年為5道,13年又增加為10道,定義判斷和演繹推理一直穩定在10道題。

資料分析這幾年題量趨於穩定,都是對於統計報告表格的分析,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題目算式採用合適的算法都可以快速解決問題,例如首數法、有效數字法、特徵數字法、排除範圍限定法,這些方法使用的頻率都比較高。總體來講,資料分析考得知識點變化不大,主要圍繞著增長、比重、增長率、倍數等常見的概念進行變化考察。

例題展示:2010年,全國鐵路客運量16.67億人,旅客週轉量8762.2億人公里,貨運量36.43億噸,貨物週轉量27644.1億噸公里,分別比2005年增長45.0%、44.5%、35.3%、33.4%,年均分別增長7.7%、7.6%、6.2%、5.9%。十一五期間,全國鐵路客運量72.8億人,貨運量163.0億噸,分別比十五期間增加了35.9%、42.9%,均創歷史新高。

問題:十一五期間,全國鐵路貨運量比十五期間增加了:

A.29.4億噸 B.43.1億噸 C.48.9億噸 D.163億噸

【答案】C。中公解析:考察增量,直接套用,公式:

熟悉國考題型題量,有助於更好更快的複習備考。距離國考時間還長,給大家的備考建議是,先熟悉國考題型題量,做兩套真題感受一下,制定備考計劃,分專題的複習,專項複習,進而系統把握。


唐山中公教育


想要行測得高分,我認為,這幾步還是要走一下的。

一、突破自我

在認清自己水平的基礎上,考生們可以為自己私人訂製一份衝刺計劃,並著手準備。接著可以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項題庫訓練。“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其實任何一種考試都沒有意義上的捷徑可走,都需要通過大量練習來加快閱讀速度、拓寬思路、強化技巧,最終提高能力!所以,在這個階段,考生們一定要捨得付出、狠下苦功,才有可能成就夢想!

二、模考再模考

衝刺階段必須做模擬訓練,並且按照正規考試的要求來,答題結束後一定要對照答案,記錄錯誤的題目,形成錯題本;在這一過程中總結適合自己的應試解題方法,重點研究錯題本。

三、返璞歸“真”

考前一週時,考生們要把做過的真題拿出來再做一遍,這個時候,所有的方法、技巧都已掌握,再來做這些真題應該是很容易,這樣的話,無形之中對大家的自信心是一個極大的鼓舞!

代入排除法是利用題幹信息先排除再代入再排除的過程。接下來我們一起探究代入排除方法該如何應用。

一、先代入再排除

例1:某校人數是一個三位數,平均每個班級36人,若將全校人數的百位數與十位數對調,則全校人數比實際少180人,那麼該校人數最多可以達到多少人?

A.750 B.972 C. 396 D.998

【答案】B。解析:根據題目要求“平均每個班級36人”可知,選項A,D一定不符合。再判斷BC都符合。但題目中還有一個要求“全校人數的百位數與十位數對調,則全校人數比實際少180人”這時再把B代入驗證,符合要求。所以選擇B。

二、代入的選項在題幹中存在某種等量或者不等量關係

例1:某次數學考試共有50道題目,規定答對一題得3分,答錯一題倒扣1分,不答不得分。小明參加考試回答了全部題目,得了82分,問答對的題目數和答錯未答的題目數之差是多少?( )

A. 15 B. 16 C. 17 D. 18

【答案】B。解析:X+Y+Z=50,3X-Y=82,求X-(Y+Z),根據兩個整數的和與這兩個整數的差所得結果的奇偶性相同,X+Y+Z為偶,所以X-(Y+Z)為偶,排除選項A和C,代入18,發現不符合,所以選B。

江西中公教育:jx-offcn-com

編輯:專注於公職類考試的江西中公教育


江西中公教育


第一階段:實戰突擊。

一是梳理知識點,構建思維框架。建議構建思維導圖,一方面是對學過知識的重構鞏固和組建過程,有助於記憶;另一方面是對自己知識程度的檢測。這個整理的過程需要參考參考書籍目錄或者學習筆記做引導,為知識結構清晰有條理助力。

二是將所學知識點分級,分為ABC類,分類是為了進一步縮小接下來的複習範圍。A代表簡單,表示目前已經達到此類型中等及以下的題目可以解決無壓力;B代表知識點相比前者上升了一個臺階,但是基本能理解,做題正答不穩定;C代表比較難的知識點或者零散的知識點,一直以來都不怎麼能理解,做題難度大。這個分級過程需要之前的知識點筆記或者做過的習題集做參考,確保信息真實。A、B類佔比超過七成,大家會有一些差異。值得注意的是上面的知識點分類包含但不限於單獨的知識點,例如有些知識涉及甚廣,也有些難點可能是閱讀問題,都是可以靈活歸類的。前兩項工作在一天時間內搞定不能拖延,盡力細化調理但不要吹毛求疵。

三是將接下來的複習重點落實在B類知識點,進行相應的刻意訓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精神,一個一個逐一攻克。若有結構性知識缺陷,應在這個階段解決。同時注意不同科目的時間分配,尤其是在得分相對性價比高的科目上適當傾斜時間。

第二階段:實戰模擬。

經過上一階段的訓練,將有七成知識基本掌握,接下來需要自己安排時間模考三次,採取考一天總結一天的模式。這個模考環節需要解決一些問題,比如整體答題的時間把控,各個專項用時的把控,以及遇到特殊情況時間的調整;熟悉考試的環境,考試的氛圍,感受調整考試心態;檢驗前期學過的效果,從更實戰的角度檢測質量。每一次考試結束之後,對題目進行分析並且找出影響考試得分的原因,從而進行一些考試結構性的調整,在這個過程當中,注意加深對於考試整體把握的理解。最後一天需要做做考試整體穩定性分析,評估一下自己的整體水平,做好對於短板的考試調整計劃。

第三階段:考前調整。

考前三天需要及時調整好狀態,以最好的狀態去進行考試。準備好考試相關物品,預定好酒店,查看好考點,也不要忘了複習知識點和習題集錯題本。做一些積極的心理建設,保持一個良好的狀態。

後期複習每一個人對如何複習都有自己的見解,可以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做好複習的計劃和安排,並有效落實下去。但最核心的宗旨就是提高成績,因此要更務實一些,加強基本的能力訓練,確保實現最初的目標。


中公曉曉


盟主當年考公務員一直是申論不給力,行測提分。後來從事公務員管理工作後,又參加了許多招考會議,因此對行測的理解進一步加深。行測提分應從備考和應試兩方面著手努力。

備考階段:

行測分為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係、推理判斷、資料分析、常識判斷5個版塊。盟主的建議是靜下心來,逐個突破,每一個版塊的東西都要對照教材認真研讀,瞭解出題意圖、答題思路和方法。同時要卡住時間刷真題,為什麼不能是預測題呢,因為預測題畢竟出題者水平有限,只有答真題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刷題過程中一定要學會穩定心態,並形成固定答題順序。盟主當年的順序是常識、言語、推理、資料分析、數量關係,這個因人而異,但一定要固定下來。

應試階段:

走上考場,一定要保持興奮狀態,因為慢熱真的會導致來不及答更多的題。同時要敢於放棄,有的題命題者本來就是給你埋坑,一道題答出來得4-5分鐘,這類題你直接蒙一個答案就OK了,做的價值不大。而且你蒙了也一定要心安理得,這就是心態的問題,一定要保持穩定心態。答完一個版塊,馬上塗一次卡,不要等到最後塗。一般來說,你肯定答不完題,剩下的怎麼辦,蒙,而且蒙也需要技巧,那就是逮住一個答案蒙,記住這樣才能保證你蒙的有價值。

就先說這麼多吧。

關於為什麼考行測盟主曾在《公務員筆試為什麼要考行測,原來我們都未懂命題者的良苦用心》中詳細闡述,感興趣的話可以關注後看一下。


公考跟我學


常用方法

1、方程法:關鍵是找到等量關係。

例:某商品按20%利潤定價,然後按8.8折賣出,共獲得利潤84元,求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

A.1500 B.950 C.840 D.760

解析:設成本是x元,根據“利潤=售價-成本”列方程,則有x(1+20%)×0.88-x =84,解得x=1500。

2、特值法:一般情況下,把未知量成本設為特值,常設為1或100。

例:去年10月份一臺電腦的利潤率為50%,11月份降價10%,後在12月份價格又上漲5%,問12月份該電腦的利潤率為多少?

A.37% B.42% C.45% D.55%

解析:設電腦的成本為“100”,則10月份訪電腦的售價為100×(1+50%)=150,則12月份該電腦的價格為150×(1-10%)×(1+5%)=141.75,因此12月份電腦的利潤率=41.75%。

例:商店銷售某種商品,在售出總進貨數的一半後將剩餘的打八折出售,銷售掉剩餘的一半後在現價基礎上打五折出售,全部售出後計算毛利潤為採購成本的60%。問如果不打折出售所有的商品,毛利潤為採購成本的多少?( )

A.45% B.60% C.90% D.100%

解析:此題使用特值法。假設該商品的售價和總進貨量都為1,根據題意得到銷售額為1× 1/2+(1×80%)×( 1/2× 1/2)+(1×80%×50%)×( 1/2× 1/2)=0.8。由於毛利潤為採購成本的60%,故採購成本為0.8÷(1+60%)=0.5。如果不打折出售所有商品,則毛利潤是採購成本的(1×1-0.5)÷0.5=100%。

3、十字交叉法:利潤率的混合問題,類似於濃度混合問題。

例:一批商品,按期望獲得50%的利潤來定價。結果只售出70%的商品,為儘早售完剩下的商品,商店決定按定價打折銷售,這樣所獲得的全部利潤是原來的期望利潤的82%,問打了幾折?

A.7 B.7.5 C.8 D.8.5

解析:設打折後的利潤率為x%,應用十字交叉法,得:

例:某水果店購進50公斤香蕉,每公斤進價5元,按期望獲利40%定價出售,賣掉35公斤後,店老闆為了提前收回資金,打折處理剩下的香蕉,售完全部香蕉後,實際利潤比期望利潤低了18%,餘下的香蕉是打( )銷售的。

A.七五折 B.八三折 C.八五折 D.九五折

解析:不妨設剩下的15公斤香蕉的利潤為x%,利用十字交叉法,列式

40% 40%(1-18%)- x% 35

40%(1-18%)

x% 40% - 40%(1-18%) 15

得到[40%(1-18%)- x%]/[40% - 40%(1-18%)]=35/15,可得x=16。

所以,餘下的香蕉是按八三折銷售的【因為15*5*16%/15*5*(1+40%)=0.83】

4、比例法:根據公式“售價=成本×(1+利潤率)”,當售價一定時,成本與(1+利潤率)成反比。

例:某商品第二次進價是第一次進價的80%,若售價不變,則利潤率比第一次銷售此商品時的利潤率高30個百分點,問第一次銷售此商品時所定的利潤率是多少?

解析:兩次進價之比=5:4,而售價不變,則兩次(1+利潤率)之比=4:5,設所求為x,則(1+x):(1+x+30%)=4:5,,解得x=0.2,即第一次銷售此商品時所定的利潤率為20%。


中山中公教育


你好,行測的範圍要比申論大,從邏輯到常識到數學,跨度是非常廣的,複習容易走彎路,要拿高分確實不容易。用最簡單的話來講:題海戰術是絕對有效的,這是行測複習的不二法門。不要想著取捷徑,因為我是從業者,我很清楚現在的考情,可以說,考公已經比考研難了。

對於行測複習,不建議刻意區分為國考還是省考,應該統一起來,一開始不必做過分的區分——除非你所報地區的筆試範圍和出題特點確實與國考和其他地區迥異。行測的筆試複習建議分三個階段:

1,入門階段。搞清楚考什麼、出什麼題,把基本題型弄明白。算是自己雙腳踩在門裡面看世界。

2,海量裝填階段。大量做題,尤其是歷年國考、省考、聯考真題,要反覆做,就會發現出題其實都很像。在這個階段,如有必要,可以報班加強一下,但不建議在第一階段就報班。

3,考前刷題突擊,這是為了做最後的能力與水平提升和調整考試狀態。一定要在這個階段多模考!不然去考試的時候還是容易發揮失常。

總之,行測就一定要海量做真題,哪家真題都可以,而申論不是這樣複習的,上述建議僅限於行測。


許可之聲


行測是公務員考試必過的一關,想提高分數不是非常容易,但要是掌握好複習方法提高分數也是事半功倍的。下面說說我是怎麼提高分數的:

第一、看視頻模塊講解,針對薄弱模塊,反覆看視頻做筆記,然後針對性的做練習題。

第二、練習題要做模塊的練習,推薦HUA圖的模塊練習,多做題,這個做完了,在網上刷題。必須要作出語感來,我之前做國考試卷20個言語理解題得35分鐘左右,這樣強化練習之後只要20-25分鐘,提高十分鐘,這在120分鐘考試時間裡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提高。

第三、做真題試卷,要掐時間做題,120分鐘,過時間就不能在答題了。這樣反覆的練習,直到考試。

這樣的練習只有堅持下來還是有所提高的,但具體提高多少分,還要看運氣,有的卷子非常適合你,有的可能分數也不會很高。但我相信堅持肯定有好結果的。相信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