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城南河上的古石橋

岳陽:城南河上的古石橋

城南河上的古石橋

李嶽波

4月12日上午,岳陽縣文物保護中心主任米緒立在榮家灣鎮大沖村城南河,發現兩座疑似為明代的古石橋。

城南河上發現古石橋

69歲的劉願耘是大沖村劉天普人,平時關注古蹟古遺址,對村莊周邊的古樹、古蹟瞭如指掌。4月12日8時,劉願耘致電縣文物保護中心,說劉天普屋場有兩座古石橋。

當天上午,在劉願耘引領下,米緒立到了大沖村。走過幾十米泥巴路,來到了其中一座古石橋旁邊。石橋在田地裡很不起眼,只是跨過一條寬數米的城南小河,整個橋身離水面一米左右。橋面由花崗岩石條鋪成,兩長兩短共四塊,長的條石長4米,寬0.33米,厚0.15米,短的長3.35米,寬厚與長的一致。橋樁呈“八字”形,由三根石柱榫卯結構而成,石條呈兩排架設在橋樁上。

劉願耘告訴筆者,這座橋名叫天普橋,是以自己的祖先劉天普名字命名的。由於風吹日曬,歲月洗禮,橋南側的橋樁塌了,後由村民用紅磚修復。為了確認這座古橋的年歲,劉願耘拿出《劉氏族譜》, 翻到第八頁,上面記載有正德二年(1507年)字樣。照此推算橋距今513年。

隨後劉願耘又帶大家看城南小河下游的另一座石橋。兩橋相距不到500米。這座橋叫晏家橋,歷史更悠久。晏家橋結構大體與天普橋一致,橋面由三塊花崗岩石板並排鋪成,六長六短共十二塊。“八字”形橋樁共五個。

劉願耘介紹,晏家橋由大戶人家晏菊溪修築,是晏菊溪進出的必經之橋。修橋的石材是通過商船從洞庭湖水運到八仙橋碼頭,然後由人工抬到這裡,請石匠現場打造而成。晏菊溪世事變故,家庭中落,晏家大院也就毀了,如今只剩晏家園遺址以及一口月亮塘了。傳說晏家昌盛時,黃金軟銀無數,至今在村莊附近還流傳有“天一窖,地一窖,馬行三步又一窖”的俚語,說的就是晏菊溪到處藏有黃金。

岳阳:城南河上的古石桥

村民對它有感情

據附近的幾位村民介紹,古橋當地人稱之為天普橋、晏家橋,是個老古物。幾位年老村民告訴記筆者,在自己小時候,就有這座兩座古橋了。“比我們的年歲都大,有很長的歷史了,橋下的河直接通到洞庭湖九馬咀。”此外這兩座古橋還很結實,幹農活時,村民牽牛從橋上走,一點事也沒有。

劉願耘介紹,自己的爺爺劉保初在世的話今年118歲了,他曾講過,天普橋是自己的開基祖先劉天普所修,晏家橋比劉天普橋還要早幾百年。湘北會戰時期,古橋還救過自己和許多村民的命。那時跑兵逃難,村民都從橋上通過。

岳阳:城南河上的古石桥

呼籲保護好古橋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縣城的南擴,道路的拓展、河道的變化,古橋未來很大的可能是被拆。採訪中,村民們也紛紛表示,古橋畢竟存在幾百年了,希望政府能保護下來。

米緒立認為,古蹟是歷史的佐證,畢竟這是有幾百年歷史的古橋,作為地方歷史研究也是很有意義的。他覺得文管部門應該考慮如何保護好古橋。以後可能隨著社會發展,這裡的地名也會消失,而這兩座橋,很可能會成為這個地名存在過的佐證。

同時,古橋的身上往往附著人文歷史和傳說故事,既是物質文化遺產,同時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是地方物化了的歷史,值得調查核實並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