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的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重要

公元前314年,燕國出現內亂,鄰近的齊國趁機出兵,侵佔了燕國的部分領土。後來燕昭王成為國君以後,他消除了內亂,決心招納天下有才能的人,振興燕國,奪回失去的領土。雖然燕昭王有這樣的號召,但卻沒有很多人去投奔他。

人際交往的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重要

於是燕昭王向一個叫郭隗(燕昭王客卿)的人請教,怎麼樣才能招賢納士?

郭隗聽後,並給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國王,派近臣帶千金找尋千里馬。這個人找到一匹千里馬,便用五百金將馬頭買了回來。國君大怒,要治罪。近臣跪拜解釋說:“如果天下人知道死千里馬您尚且肯買,那麼活千里馬就會接踵而來。”不滿一年,他就得到了三匹千里馬。

現在大王一定想招賢納士,就請大王把我當成一匹死千里馬吧!你可以先從我開始,人們看到像我這樣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才能投奔你。

人際交往的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重要

燕昭王覺得非常有理,便拜了郭隗為師,還給了他優厚的俸祿。並讓他修築了“黃金臺”,作為招賢納士的地方。

消息傳出不久後,樂毅,闢辛等一大批賢能義士紛紛來到燕國。經過20多年的努力,燕國終於強盛起來,最終打敗了齊國。

我們都知道,平靜的海面其實並不平靜。因為每時每刻,不同的地方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海潮。

海水因為天體的引力而湧起,引力大則會出現大潮,引力小則會出現小潮。

其實人際關係也如此,現在我們很少再去專門潛心研究兵法,相書等,都是通過自己的經驗積累從中獲取收益。

人際交往的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重要

其實人際關係中更多的會利用海潮效應,如果你對別人的吸引力足夠大,那你的人際關係會更好一點;如果你對別人沒有任何吸引力,那麼你的人際關係會非常糟糕。這種人與人之間相互吸引的現象和天體引力對海水的引力是相同的,我們通常會將人際關係中的相互吸引稱之為“海潮效應”。

如果你沒有交際吸引力,就不要責怪別人有眼無珠。——華生

是的,如果你沒有任何交際吸引力,既不要責怪別人有眼無珠。我們總是在人際交往中會先入為主:比如長得比較好看的人會更容易贏得好感,和別人更好的交上朋友。

人際交往的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重要

其實,這並不是普遍現象,我們可以通過自身的魅力來吸引對方,抓住對方的心理。

從心裡真正的征服對方,對方才能真正成為你的朋友。

隨著時代在進步,我們進入一個高科技時代。或許我們解放雙手的同時,也把自己的交際能力帶走。

週末習慣宅在家中的你,早就習慣不交流,零交流,或者是線上交流吧。

久而久之,我們習慣不去靠近別人,總是想要渴望別人主動與自己交流,或許大齡剩男剩女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造成的。

其實我們在交際過程中,要儘量做到能夠與對方思想重合。

人際交往的潛規則,沒人明說,但很重要

找到雙方聊天的共振點,只要你能把感情與對方的思想混合在一起,並通過這種方式影響四周的人,最終你的交際能力就會有所提升。

其次,很多人在交際過程中,會出現詞語匱乏的問題。甚至因為不會說話乾脆就不說,其實我們可以通過學習提升個人內涵,只有具備深厚文化功底的人,你才能在交際場合表現出自己的魅力。

除了內涵之外,個人禮貌修養也是必修課程。尤其是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通過禮貌修養比如握個手、寒暄一下、讚美一番等來打開彼此的心門,從而達到交流的目的。

另外,話題要適度且謹慎, 並不是所有話題都能提升自己個人交際能力。過度的話題或者是內容只會暴露你的修養和學識。在和對方交流到時候就應該注意一點:不要什麼話都說。暫且不說“話到嘴邊留三分”,僅僅在話題的選擇上就應該這麼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