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選擇善良?人為什麼會選擇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

學者0518


人活在世上不容易。佛家方丈早已為各位施主指明瞭人生該有的修行方向:那就是拋棄惡念、積德行善。人活著,與人為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他一把,他會對你的行為感激不盡;將心比心,那麼等你遇到困難的時候,他也會來幫助你!這就是你的好品德給你帶來的福報。雖說善良的人容易吃虧,有時不受待見;試想這個世間:如果人人不善良,都喜歡作惡,那麼整個社會危機不斷,到處烏煙瘴氣,犯罪分子橫行霸道,國家將永無寧日!你的善良一時不被別人所接受,善良的人帶一點鋒芒,別人就不會覺得你好欺負!世上還是好人多,任何時候都要保持自己的善良作為。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用戶4803514999754白


晚上在外面吃過飯後,決定和母親步行回家。我們兩個已經好久沒有一起走這麼遠的路了,走了一段後,母親和我說:“哎,感覺今年幹什麼都累,你說我是不是真老了?都說人啊,不服歲數不行。”“哪有,你在我心裡永遠年輕啊。”“可能是上晚班的原因吧,我覺得我真的幹不動了,太累了。想過了年找個白天全天的工作,這個晚班,我也幹夠了。”“好啊,那等過了年,我走了再說吧。”“嗯,這是我和你兩個人,我和你說實話吧!其實我們這一代的姐弟,姐妹情和你姥姥他們那一代相比已經差了太遠了。他們那一代人對於親姐妹是真心實意的盼著對方好,甚至自己好了還要幫著別人好。有好的東西想著對方。而我們這一代人就是名義上是親姐姐,親妹妹,可是有了利益了,大家就高興了,誰要是吃個虧啊一丁點都不幹。晚上上班雖然坐你三姨家的車吧,但是好像欠了人家多大的人情一樣,我還經常給他們買東西。你二姨也是,好多衣服,只穿了一次,就給她了,然後還不領情。哎,真不知道,我還能怎麼做了。”“你呀,別想那麼多。和你分享一句話吧。“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理解我,我卻不怨恨,這樣的人難道不是君子嗎?這句話,我用了好多年,每次有人誤解,我都會想起這句話。”母親沉默片刻,並沒有立即回覆我。隨後她說:“我這個人,這輩子,只允許別人虧欠我,不能我虧欠別人,我不能欠人家人情。”“嗯嗯。”母親一直是個善良的人,但是經歷的事多了,她又總會告訴我別傻傻的總相信任何人,你永遠也不知道他們心裡想的是什麼,對人,對事,都要留一個心眼。我們繼續往家走。這一路上,我一直在想:我們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做個善良的人呢?很多善良的人到最後也並未有太好的結果,“我為人人”的同時收穫不到“人人為我”這樣的好處。這樣的事見得多了,也這讓我不禁懷疑了,懷疑我們一直堅守的這個善良到底對不對?後來,我遵從自己的內心,放棄了那麼多的負能量,依然選擇了相信“善”,相信良心。這種良心,或稱為“道德信仰。”前幾天曾經在公交車上為一位年邁的老人讓座,可是他一句感謝都沒有,好像理所當然似的,直接坐下,下車的時候,都沒有告訴我:姑娘,你坐吧,我下車了。這是一句極為簡單的話,可是對於有的人來說,卻難以說出口。類似這種事,我曾經讓座數十次,當然,極大部分的老人都會表示感謝,那句謝謝和讚許的目光,有時候,也能溫暖一個人。母親下車後和我說:“你沒看見你給人家讓座的那個老頭兒連句謝謝都沒和你說嗎?下次遇見這種人,別讓了,自己還得站那麼遠。”我對她說:“讓不讓是我的事,體現出的是我的素質,我的道德,這並不是天經地義的讓座。每個人都同樣花了錢,坐這輛車,所以,從原則上來講,我沒有義務為他讓座。但是,從道德上來講,他刷了“老人卡”,證明他65歲以上,我讓座是出於尊老來考慮。至於會不會得到回報,得到感謝,那是他的事了,和我,就沒什麼關係了。”“行,我是說不過你啊。”母親說道。雖然這個世界上不善良的人很多,貪小便宜的也很多,付出和回報它很少會正比的。就好比以善良之心待人,那麼收到的一定是善良嗎?不一定!但是正是因為這個社會有我們這些善良的人的存在,才會讓更多的人覺得,哦,這個世界原來有這麼多人還是好的,還是好人。他們至少還能看到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充滿了溫暖,充滿了光的人們,還能對“善”有所相信吧!善良的人多了,那麼這個社會的公平、正義、文明、和諧也會蔚然成風,畢竟,人性本善啊,不是嗎?


只為你狂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三字經》開宗明義的首句。其實它告訴人們,”善”乃人之本性。人長大之後孰善孰惡皆因後天形成。

所以,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人至所以選擇善良是”本能本性使然”!

在自然界,萬物本是”相生相剋”。道理其實很簡單,人是社會的人,誰也離不開誰。你不與人為善,不與人親近,如何獨立之、生存之?為人作惡,人必誅之!因為你破壞了社會規則,危害了眾人的利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我們選擇善良就是選擇了”生存之道”,選擇了”適應自然”。猶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那般。

既然我們已選擇善良,就要付之以行動,有所表示才行。否則便是”假仁假義”,便是口是心非。善良的人真的樂善好施,是由於有一顆同情心與同理心。助人為樂,幫助遇災遇難遇困的同胞,哪怕幫助素昩平生的陌生人,這是社會倡導的人性之美和道德修養的需要!


臺城煙雨


善良是人之本性,後天的環境會改變人覺悟,一個有教養的人是不會做害人之事,缺德的事做了會得到報應的,一點也不用懷疑,社會很多人睜眼說啥話,善惡不分,善良之人心胸寬廣,身正不怕影斜,以大局為重,當然碰到別人危難困難吋必出手相助,善良人幫助人是他的生話習慣,這些人很多


金怡祥


人之初性本善,情相近習相遠……

……義不理財,善不為官……

我選擇善良,是曾經家庭的薰陶;

我選擇善良,是受社會環境的感染;

我選擇善良,不是因為我的軟弱;

我選擇善良,是因為曾經的無助;

我選擇善良,是因為我是一介草民。

一個善良的人,不會因自己私利傷害他人;

一個善良的人,無時無刻的在尋找被救助的對象;

一個善良的人,會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放下、看開、珍惜、滿足,與世無爭。

一個特別喜歡音樂的人,絕不是個暴徒――一位哲人的話。

堂堂正正做人,本本份份做事。


易海拾貝1965


答:人為什麼選擇善良?人不是選擇善良,而是人本質上就是善良的人。因為善待別人,也就善待了自己。所以,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人”的本性及善良。如果連最後的一點人性都失去了,那就是禽獸。其實,善良是什麼?所以我們善良就是心裡坦誠,不作惡,因為善良永的人知書達理。懂得感恩,善良重情重義,所以人善良沒有壞心眼。人看見別人有難處,不會袖手旁觀,就會義不容辭去幫助別人。所以因為善良而善良。謝謝!





全利53


人為什麼會選擇善良,人為什麼會選擇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

善良,是人類社會的普世價值觀,同時也是人類的基本道德規範。善良它跨越了國界、種族、民族、文化、宗教等等範疇。

一個人要立足社會,選擇善良是世界觀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規範的基本要求;正是因為善良是人類的普世價值觀和基本的道德規範,所以在很多情況下,一個有修養的人,會發自內心自動自覺的去選擇幫助別人,甚至是幫助一個素不相識而又需要別人幫助的人。

但是在個人利益面前,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會自動自覺的去選擇善良,為了個人利益而去為非作歹,踐踏善良的人也不在少數。


用戶劍塔


善良是與生俱來的。善良的人心軟,一看到需要幫助的人,會忍不住自己去幫他,這是本性。


WS長虹


善良是人生在世的舉止、風格,施行道德品質。

假如說一個人在人生的生活道路上,他的品質忘盡善良心地,道德敗壞,惡性橫行,獨行其道,不顧旁人感受,只為自己而活,他走的是絕路。由此,人要在世間生存必須選擇善良,因為善良會使人心地暢通,路多寬廣,因為善良是人生生活的基礎。

幫助素不相識的人是一個人的人性意識、本善。也是體現一個人“助人為樂”善與美的心地居安的境界。

假如說在你生活圈的日子裡,看到或者遇到熟悉或者素不相識的人遇到到困難、危險,出自你的本能,不會視而不見,總之要出手幫助相救。古有云“救人一命,勝過七級浮賭”。這是我們人的職責所負,德愛兼施。由此可見,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出自本能是應該的。




康龍奪冠範慶明


人的善良可能就是一種施捨,一個萬惡的人對於某人某事可能會觸及內心深處某一柔軟之處施捨出那一份善良,而施捨之物必定是常有之物,舉手之物,易得之物例糑飯,錢財或一份單純的情感…故被施之人易得而不珍惜,施捨之人施而不明,常而久之施人不再施,受施而不得施,故善良越施越少,惡人更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