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結拜兄弟之——熱血樊噲

很多人只聽說過桃園三結義,沒聽過劉邦也有結拜兄弟吧?其實劉邦結拜的兄弟是最多的,這也是他拉攏人的手段。樊噲是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為呂后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后信任。劉邦部下,文臣多得善終,武將卻多磨難,不但韓信、英布、彭越被誅,樊噲也差點被殺!

劉邦的結拜兄弟之——熱血樊噲

兩人相識

樊噲和劉邦是老鄉,但要小上十幾歲。兩人相識時間大概在劉邦當泗水亭長的時候,那時,樊噲是個賣狗肉的,劉邦則經常去白吃狗肉,關係還不錯。及至劉邦造反,樊噲即加入劉邦陣營,不是劉邦的貼身侍衛,就是其先鋒官,作戰英勇,成為劉邦不可或缺的猛將——也是劉邦身邊永遠敢於諫言的將領:咸陽宮中,劉邦醉死夢生,是樊噲帶著張良勇闖禁宮,提醒劉邦還軍霸上;英布造反,劉邦自暴自棄,是樊噲帶領群臣“排闥而入”——徑直闖進宮中。總計樊噲戰功:跟隨劉邦作戰,斬首176人,俘虜288人;自己單獨領兵作戰,打敗7支軍隊,攻下5個城邑,平定6郡52縣。

劉邦的結拜兄弟之——熱血樊噲

雖然窮,但是樊噲經常裝大款

在民間傳奇中,樊噲常被描繪成與後世的張飛、程咬金、李逵一類的人物。實際上,樊噲不僅忠勇威壯,且不乏足智多謀。在波瀾壯闊的楚漢風雲中,樊噲因鴻門宴而廣為人知。項羽在鴻門設宴,酒酣之時,亞父范增預謀殺害劉邦,授意項莊拔劍在席上獻舞,想趁機刺殺沛公。此時樊噲單刀赴會闖入項羽營帳,用盾撞倒拿著戟的士兵。進入帳後“凝視項羽,目眥盡裂,頭髮上指。項羽握劍坐直身子問:“此人是誰?”張良說:“他是沛公的參乘噲。”項羽欣賞道:“是位壯士”於是賜酒一杯和一條生豬腿。樊噲一飲而盡,拔劍切肉而食。片刻就把肉吃光了。項羽問:“樊將軍還能再喝嗎?”樊噲面斥項羽道:“臣死都不怕,豈怕酒乎!為劉邦順利脫身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劉邦的結拜兄弟之——熱血樊噲

為救劉邦,單刀赴會,生吃豬腿

險些被殺:樊噲一直跟隨劉邦左右,是劉邦的愛將。後娶呂后妹呂嬃為妻,生有一子樊伉,因此與皇帝的關係就更加密切了。可是他因是呂后妹夫,也險些被誅。

當初英布造反後,高祖病重,又聽說燕王盧綰叛變,就派樊噲以相國的身份率軍去討伐。 樊噲走後,有人對高祖說:“樊噲跟呂后串通一氣,想等皇上百年之後圖謀不軌。皇上不能不早加提防。” 高祖對呂后干預朝政,早已不滿,聽說呂后又跟她妹夫樊噲串通一氣,立時覺得情況嚴重了,他決意臨陣換將,與陳平計議此事,最後,採用陳平的計謀,以陳平的名義前往樊噲軍中傳詔,在車中暗載大將周勃,等到了軍營裡,才宣佈立斬樊噲,由周勃奪印代替。 高祖要陳平儘快地把樊噲的頭取來,讓他檢驗。陳平、周勃當即動身,在途中邊走邊細心合計。

劉邦的結拜兄弟之——熱血樊噲

險些被殺

陳平說:“樊噲是皇帝的老部下,勞苦功高。況且他又是呂后的妹夫,可以說是皇親國戚,位高爵顯。眼下,皇帝正在氣頭上,萬一他後悔了,我們怎麼辦?再說皇帝病得這麼厲害,再加上樊噲是呂后的妹夫,她們姐妹二人必然會在皇帝身旁搬弄是非,到那時難免會歸罪於咱們兩人。”周勃一時沒有了主張,便問:“難道把樊噲放了?”陳平說:“放是不能放的,咱們不如把他綁上囚車,送到長安,或殺或免,讓皇上自己決定。”

周勃也認為這是個好主意。到了樊噲的軍營前,陳平命人築起一座高臺,作為傳旨的地方,另外又派人持節(一種信符)去叫樊噲。樊噲得知只有文官陳平一個人前來,認為只是傳達平常的敕令,也沒多想,立即一個人騎馬趕來接詔。不料,臺後忽然轉出武將周勃,當即將樊噲拿下,釘入囚車。周勃又立即趕到中軍大帳,代替樊噲,由陳平押解囚車返回長安。

劉邦的結拜兄弟之——熱血樊噲

樊噲得知只有文官陳平一個人前來

當走到半路,陳平忽然聽說劉邦病故。他想:朝中必然由呂后主持政事,這可糟了。唯一可喜的是,幸虧先前未斬樊噲,還好向呂后交待。可即便如此,也怕夜長夢多,會有人在呂后面前說他的壞話,一定要先趕到長安,把自己的事解釋清楚。他立即策馬趕往長安,路上遇到使者傳詔,讓他屯戍滎陽。於是,他又生一計,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跪倒在漢高祖的靈前,放聲大哭,邊哭邊說:“您讓我就地斬決樊噲,我不敢輕易處置大臣,現在已經把樊噲押解回來了。”這明明是說給活人聽的,是在向呂后表功。呂后姐妹聽說樊噲沒死,都鬆了一口氣。遂釋放了樊噲,並恢復了他的爵位和封邑。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噲去世,諡為武侯。 孝惠帝六年(前189年),樊噲去世,諡為武侯。但其子樊伉因捲入呂氏亂政,被周勃陳平誅殺。

劉邦的結拜兄弟之——熱血樊噲

樊噲後代的處境

樊憲濤,第77代玄孫,現為沛縣樊噲狗肉公司總經理,樊憲濤表示:兩千年來,樊氏家族內部一直流傳著“只做生意不做官”的祖訓。從樊他廣到他這一輩,“庶人”的日子過了73代,幾乎代代為農民,但樊家的黿汁狗肉也隨之流傳下來。即便在日寇侵佔沛城時,76代孫樊懷玉在逃難時,除了一罐黿汁狗肉湯外,幾乎什麼也沒帶,“由於祖輩捨命保護,祖傳秘技才得以留傳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