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宮首批特聘6位手語藝術導賞,讓聾啞人“聽懂”、欣賞藝術真諦

中華藝術宮首批特聘6位手語藝術導賞,讓聾啞人“聽懂”、欣賞藝術真諦

“這幅圖片反映的是醫務工作者奮戰在一線救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場面……”今天下午,由中華藝術宮首批特聘的6位手語翻譯蒞臨中華藝術宮,為市聾人協會30多位文藝愛好者講解,由市文化和旅遊局、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等聯合承辦的《“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

手語翻譯志願者們生動的手語翻譯,以及藝術感染力講解,讓參觀的聾人文藝愛好者彷彿走進了抗“疫”“疫”線。聾人文藝愛好者參觀後紛紛表示,手語翻譯老師充滿感情的講解,讓他們“聽懂”了圖片裡的感人故事,欣賞到美術、攝影家們的藝術真諦。“有沒有手語翻譯效果就是不一樣!”

中华艺术宫首批特聘6位手语艺术导赏,让聋哑人“听懂”、欣赏艺术真谛

上圖:領導為6手語翻譯志願者頒證

據悉,《“召喚”——上海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美術、攝影主題展》於4月8日在中華藝術宮五層展廳開展,展覽開展以來吸引了很多觀眾前往觀展,尤其吸引了醫療衛生、公安等單位抗疫一線的醫護、生產、運輸、民警、志願者等,他們紛紛預約前往觀展,感受圖片背後的感人故事,以及作品背後的創作理念。

為了能讓參觀者身臨其境,展覽主辦方還特別組織了講解員,由於講解員們在此前已經深刻了解了每幅作品的深刻含義和背後故事,因此進入展區的參觀者又為講解員們生動的語言表達和感人肺腑的講解所深深吸引。

據記者瞭解,該展覽是本市全面復工復產復市、上海各文化場館陸續恢復開放後的首個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為主題的大型實體展覽,在嚴格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該展覽日均接待觀眾達到1000人。

如何讓聾人參觀者也能像平常人一樣聽懂、理解、欣賞每幅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深刻含義呢?中華藝術宮想到了聘請志願者手語翻譯,在市殘聯等相關部門的幫助下,活動現場請來了6位志願者手語翻譯,生動的現場手語翻譯就此開始了。

中华艺术宫首批特聘6位手语艺术导赏,让聋哑人“听懂”、欣赏艺术真谛

擔任東方衛視《午間新聞》和上海市政府新聞發佈會手語翻譯主持人的張麗君說:全社會都在參與抗疫,文藝界也一樣,所以才會有這麼多、這麼鮮活的有現場感的照片和藝術作品。“能為聾啞人擔任手語翻譯導賞,就是為抗疫出一份力,獻一份愛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