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一個當媽的都有資格接受母愛的讚美

不是每一個當媽的都有資格接受母愛的讚美

(點擊上面收聽本文有聲版)

大家好,我,癲狂秀才.楓林又來了!值此母親節(即將到來)之際,秀才向天下母親問個好,祝你們身體健康,快樂幸福。嗯,那麼今兒呢,咱就來聊一聊母愛這個話題。

都說母愛呢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歌裡唱的好:世上只有媽媽好~!嗯,沒錯。不過今天我不是來讚美母愛的,而是想和新一代的母親們聊一聊,你們是否有資格接受母愛的讚美。

《增廣賢文》中有句幾乎人人都知道的的經典之句:嚴父出孝子,慈母多敗兒。老話也說:慈母多敗兒,嬌慣忤逆子。意思差不多,就是說有嚴厲的父親才會有孝順的兒子,若母親太仁慈驕縱孩子,是會讓孩子學壞的。

不是每一個當媽的都有資格接受母愛的讚美

來,我們先分享個網上用的比較多的場景。說有個小女孩,每次買了新衣服、新玩具啊什麼的,都會跑到鄰居家挨個地問:“我有漂亮衣服,你有嗎?”,“我有新玩具,你有嗎?” 如果別人說沒有,她就特別高興;如果別人說:“我有啊,比你的還漂亮呢,我的這個玩具你沒有吧?沒見過吧?”

小女孩就馬上跑回家,哭著吵著要買,當媽的見了就說:“哎~寶貝,別哭,別哭,咱們去買個更大更好更漂亮的”於是,小女孩破涕為笑了!——虛榮與脆弱就是這麼養成的!

古人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意思是: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輕易如願,通過逆境的磨礪,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而我們現在的母親呢,大多是剛好相反。他們對待孩子呢……是悅其心志,舒其筋骨……也就是隻求孩子開心,然後生怕孩子苦著累著,事事順其所為,遂其所願,所以,孩子因寵而嬌,缺乏忍耐之性,那麼遇事有各種衝動之舉也就不足為怪了。

所以說,這樣的母愛,雖然也是無私的付出,但又怎能擔得起母親節給她們的讚美呢?

不是每一個當媽的都有資格接受母愛的讚美

咱再來個現實中的例子。說有個中學生啊,在貼吧裡發了個貼說:“他們要是不給我買蘋果手機,搞煩了,我就跳樓!讓他們傷心一輩子,後悔一輩子!”

這話透露出來一個什麼樣的信息呢?其實就是說孩子知道他是你的最愛,很清楚他就是你的軟肋、你的命門!所以他覺得最有效的挾持就是——將你最寶貴的東西我毀給你看!

其實自殺啊,跳樓啊到底意味著什麼,或者說死亡意味著什麼,孩子並不知道,但他就覺得這是報復或者是威脅父母的一種方式,一種讓他們傷痛得最徹骨、最持久的方式。死者忍一時之痛,生者此恨綿綿無絕期。因為我的要求一慣都得到滿足,所以,這一次你也必須滿足我的要求。

可能自殺這個極端點兒,那麼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過前些時間微博爆料的一個消息,說有個孩子就因為他媽不給他玩手機,當街打罵自己母親。還有大學生受了點委屈,然後就各種無法承受,最後去自殺了什麼的。

《顏氏家訓》中講:世上有些人,對子女不加管教,而是溺愛,……本來該勸誡卻反而去鼓勵,該斥責卻笑著表示贊同,以至於子女長大後不良習慣已經形成,那時再去管教他們,就是打死他們,也不害怕了。北齊時的顏之推說的這番話至今令人深思。

不是每一個當媽的都有資格接受母愛的讚美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現在的校園暴力,近年來的校園暴力事件也是越加頻發,而且越發嚴重。別人怎麼想我不清楚,在秀才來看歸根到底還是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對其不管教,甚至包庇。小問題不解決不面對,縱容之下等到孩子慢慢長大了,行為升級最終演化為我們眼中看到的暴力事件的時候,再去面對,其實已經晚了……

那麼說到這裡,顯然應該提一下關於能不能責罰孩子這事兒。首先必需必需肯定的是,長期的責罰是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成長的。但要注意,這裡有一個關鍵詞:“長期的”。即長年累月的批評、指責、打罵,才有可能導致孩子心理扭曲。偶爾的責罰,適度的懲戒,不但需要,而且必不可少!

對應的,過度讚揚孩子也是有負面影響。所以,凡事不能走極端。十之七八的鼓勵,十之二三的責罰,最有利於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時不時地讓孩子受點小氣,受點小委曲,其實這也是一種心理上抗挫折的鍛鍊。

老話說:受得了氣,才成得了人。

有些家長,因孩子頑劣發了回火,過後還懺悔不已:唉,我不夠冷靜,太不應該了,下次一定忍住!有的家長說:我都忍出內傷了!何苦呢?

不是每一個當媽的都有資格接受母愛的讚美

該發的脾氣不妨發點,度呢當然還是要把握的,只過份過份就行了。如此,家長不會憋出病來,孩子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發完脾氣後,把道理及時講清楚,再做點開心的事,一切都煙消雲散了,孩子也得到了磨鍊。

慈母在我們的心中是一個充滿溫暖和愛意的母親的形象。讓孩子感受到我們的愛,這永遠都是沒錯的。

只是我們的愛要隨孩子的成長而成長,而且永遠以孩子的健康成長為目標。這話說起來簡單,真要落實到每日每時的行動中,卻也容易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困惑。

“慈母多敗兒”中的“慈”,恐怕更多包含著我們通常所說的“慣”的意思。

但說起來這“慣”孩子,其實是孩子教會我們的。

說這孩子小的時候啊,只會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我們用準確的行動快速地滿足孩子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並且呢隨著我們對孩子瞭解的深入,我們這“反應”速度也會越來越快。這讓我們體驗到養育的成就感,卻也容易養成一種習慣:去滿足孩子的需要,別讓他哭。

但這種在孩子小的時候非常重要的能力,如果不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就會成為問題:無意中讓孩子喪失很多長本事的機會。

像最近網上呢,爆出來不少陪孩子寫作業,硬是真真的憋出內傷的。但你說你憋出內傷了,我還看見你讓孩子養成了惰性,喪失了獨立思考,獨立學習,自己去解決問題的能力了呢。

因此在一些關鍵點上,我們必須不斷調整,要學會放手。就是說在孩子有一定能力的時候,慈愛開始意味著並不要什麼都滿足孩子,而是要給孩子更多的使用自己的能力、發揮這些能力的空間與機會。

我們可以欣賞孩子的提問,鼓勵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或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答案,但父母千萬別把自己整成個什麼答案都有的百寶箱。要讓孩子習慣於自己去尋找答案的過程,體驗其中的快樂,這比讓他簡單地記住一些答案更重要。

還有就是規則意識。孩子呢,遲早是要步入社會的。立規矩,是保障孩子安全的基本屏障。在不同的年齡,孩子所受到的限制會有所不同,但遵守規則的意識,是父母為孩子步入社會備下的一份好禮。

不是每一個當媽的都有資格接受母愛的讚美

我們為孩子做很多事,這是我們出於對孩子的愛。但如果孩子從來沒實踐過怎樣愛別人,也同樣不會理解和感受到我們的愛。有這樣一句話說:“沒有要求的父母是不可愛的。”

孩兒啊那是孃的心頭肉,當孃的都愛自己的孩子。但不嚴加管教,孩子不會有敬畏之心。做一個真正合適的慈母,不能是單純去滿足孩子當時提出的一些表面的要求,而是要更多地思考孩子成長的規律、發展的需要,和孩子形成亦母、亦師、亦友的關係。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對的起偉大的母愛這樣的讚揚。

當然了,這些話也並非是只是對母親說的,做父親的也當一起反省。

哦,秀才我就說到這兒吧,必需坦白我是刻意在這樣的時候來說這些話,因為比較容易被看到聽到,不過也有風險,容易被打……

所以……

我是癲狂秀才.楓林,本期節目就到這裡,讓我們下期節目再會~我跑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