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快遞停運了

又一家快遞停運了

全一快遞停業背後

據“物流一圖”微信公眾號11月2日爆料,全一快遞廣州分公司近日發佈告客戶書宣佈:公司最終的服務日期為10月31日。原因是“基於公司業務轉型調整,部分快遞類服務模式將會發生改變”。在告客戶書中該公司還提醒客戶,做好貨件轉交其他快遞公司寄遞的準備。

全一快遞停業背後 二三線快遞企業“寒冬”難熬

據悉,全一快遞成立於2000年3月,是中國大陸第一批快遞公司。儘管全一快遞在業內具有先發優勢,卻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發展歷程相當坎坷,全一快遞先後賣身中外運敦豪和友和道通。

2010年6月,中外運敦豪宣佈完成對全一快遞100%股權的收購,正式啟動“中外運全一”這個品牌,並就此發力國內快遞市場。經過幾番波折,2011年6月,友和道通整體併購“全一快遞”。

事實上,全一快遞的慘淡收場只是國內二三線快遞企業生存狀況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國內二三線快遞企業正在“寒冬”中苦苦掙扎。

2019年3月11日,如風達快遞官網發佈公告,宣佈暫停包括快遞業務在內的部分業務。2008年,凡客出資10萬元成立如風達快遞。之後兩年,在凡客商場加持下,如風達快遞發展紅火,但是2010年之後便開始走下坡路。後來,雷軍注資重組凡客,如風達快遞也獲得了喘息之機。然而好景不長,隨著順豐、通達系快遞的迅速崛起,讓網店覆蓋率低的如風達從此一蹶不振。

同在今年3月,國通快遞發佈了一則停工放假通知,具體內容是公司自2008年下半年以來虧損嚴重,預計長期處於停工狀態,公司決定員工放假,什麼時候復工公司另行通知。

相比於如風達和國通,全峰快遞的經歷更加令人唏噓。全峰快遞2010年年底成立,被譽為“中國快遞黑馬”。巔峰時期全峰在全國擁有65個大中型中轉中心,線下門店高達5000家,營運的車輛達到1萬多輛,擁有5萬多名員工。然而在過去兩年時間內,全峰快遞就從巔峰跌倒深谷,以倒閉收場,最後僅剩的44輛營運車輛也被查封拍賣。

今年8月23日,亞風快運股份有限公司發佈《關於公司股票被終止掛牌的公告》稱,公司於8月26日終止掛牌。對於亞風快運停牌的消息,業界或許並不感到意外。事實上,今年7月初,亞風快運就已出現停牌苗頭。亞風快運因面臨訴訟賬戶凍結、運營資金短缺等問題,截至6月30日仍未披露2018年經營年報。

全一快遞停業背後 二三線快遞企業“寒冬”難熬

友和道通併購全一快遞之後,將其定位為直營快遞,主攻高端航空件。直營模式雖然可以較好的把控服務質量,但需耗費大量成本,友和道通不得不大力扶持全一快遞。2019年,全一快遞業務不斷萎縮,友和道通集團痛定思痛,決定放棄全一,並裁撤了全國大部分的機構與人員。

全一快遞主攻高端航空件,與順豐速運構成了直接競爭,而順豐實力雄厚,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以搶佔市場,這讓全一快遞生存之路越來越艱難。而通達系在電商件市場強勢擴張,導致友和道通旗下速爾快遞盈利堪憂,友和道通無力繼續扶持全一快遞,間接造成了全一快遞的出局。

近年來,隨著順豐、“三通一達”、百世快遞、京東快遞等頭部企業市佔率不斷提升,造成二三線快遞企業陸續出局。究其原因,是因為快遞行業需要有一個強大的體系支撐,基礎設施、網點、人力成本等方面投入巨大,需要大量資金來維持,這對二三線快遞企業造成巨大的壓力。

據《電商報》瞭解,中通搭建全國性的網絡並保證正常運作需要上千億資金,而圓通一個轉運中心就要花費15.7億元。百世、中通、申通、圓通等獲得了阿里雄厚的資金支持,得以快速擴張市場。

此外,“三通一達”等頭部企業大打“價格戰”,以低價搶佔市場份額,造成二三線快遞企業業務量流失,業務量低自然盈利不足,出局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面對快遞行業向頭部企業集中的趨勢越來越明朗,二三線快遞企業的生存狀況將會日益嚴峻,出路或許只有兩條,向上背靠大樹好乘涼,被頭部企業收購;向下苦苦支撐,最終免不了黯然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