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聆聽丨文山援鄂英雄“第一視角”講述抗疫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

全國上下勠力同心、決戰疫情

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

文山州39名七鄉兒女積極響應國家號召

主動請纓,毅然決然馳援武漢

衝在了武漢戰“疫”的最前線

在荊楚大地與病魔展開生死較量

為危難中的武漢注入了“文山力量”!

一起聆听丨文山援鄂英雄“第一视角”讲述抗疫

今天(4月13日)下午17:00,來自文山州人民醫院的陸宇翔、劉洪玲、蔣萬露三位文山援鄂英雄做客文山廣播電視臺新聞頻率FM97.2《文山故事》。抗疫英雄的故事感動著無數文山人,在節目錄制前,文山阿瑞蘇花店工作人員帶上精美的鮮花,來到文山廣播電視臺親自向英雄致敬。

一起聆听丨文山援鄂英雄“第一视角”讲述抗疫

回首出征武漢的戰疫經歷,在前線披荊斬棘的日子裡,每一天都發生著令人感動的故事,每一刻都值得珍惜和回憶,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感受和體會。讓我們從他們的“第一視角”,一起“看看”他們眼中的武漢,聽聽他們出征武漢後那些動人心魄的戰“疫”故事……

陸宇翔是文山州人民醫院EICU科主任、副主任醫師,出征武漢後,陸宇翔身兼數職,肩擔重任——雲南省第六批援助湖北省醫療隊(147人)醫療組副組長、專家組成員、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發熱一病區醫療二組組長、文山州援助湖北應對新冠肺炎醫療隊臨時支部委員會副書記。

一起聆听丨文山援鄂英雄“第一视角”讲述抗疫

文山援鄂英雄 陸宇翔:我從未想過會有這麼一天,以一個醫療戰士的身份再次踏上武漢這片土地。赴武漢之前,從各種媒體上我們都已得知這裡疫情形勢非常嚴峻,但遠在千里之外的我們對“嚴峻”始終沒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因為援助任務的特殊和緊迫性,雲南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147名隊員事先都不知道將會被派往武漢或咸寧,或其他哪一個城市、哪一家醫院。夜幕下醫療隊專機緩緩降落。昔日繁忙的武漢空港如今空無一人,偶爾有成隊從全國各地陸續到達的醫療隊在機場內整隊集結。站在隊伍中,遙望遠方那片燈火闌珊,我明白,那就是我們即將奔赴的戰場。眼前讓我想起電影《兵臨城下》開場那一幕:前方戰士在炮火硝煙中成片倒下、身後有成千上萬的人前赴後繼,為的是保衛斯大林格勒這座英雄的城市。我們同樣是為著保衛一個英雄的城市而來,只是將要前往的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成為瓦西里。機場到駐地的高速公路上幾乎看不到車輛,即將入城時,路邊電子屏都打出耀眼的紅色:“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我們這批醫療隊進駐的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全面接管一個病區時,大家既緊張又興奮:中心醫院?後湖院區?!這可是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呀!這裡距離華南海鮮市場不到兩公里,武漢市中心醫院一直是抗擊疫情的最前線,並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截至目前,中心醫院職工已臨床確診新冠肺炎230多人,多位副院長、科主任不幸感染。隊員們深知其中的危險,可是沒有一個人在陣前膽怯。

在中心醫院“仁術百年、精誠至善”院訓前,我們第六批醫療隊全體醫生立下誓言:不獲全勝,絕不收兵!

記得,武漢院方派來的醫生帶著我們熟悉環境,交接工作時,在隔離病房向患者們介紹:“這是千里迢迢趕來支援我們的雲南專家們,今後這個病區就由雲南的老師們全面接管了”。我當時就看見其中一位女病人,一邊激動的連聲道謝,一邊擦拭著眼角的淚水,我們說著鼓勵的話,我們明白中心醫院這些可敬可愛的同仁們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明白新冠肺炎病毒對患者肉體和精神上的摧殘。厚厚的防護服包裹下的我們,汗水浸溼衣背,淚水溢滿雙眼。

1991年出生的蔣萬露是文山州人民醫院感染科的一名護士,義無反顧寫下請戰書後,她光榮成為了文山州首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一員,為雲南省第六批援助湖北醫療隊增加了一股新鮮血液。在武漢期間,這個心思細膩的90後女孩時常記錄下在前線抗疫的點滴,向牽掛著前方的七鄉父老報平安、為掙扎在生死邊緣的患者鼓勁打氣……字裡行間中,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句句誠摯的話語,一幕幕暖心的場面令人動容。她筆下的文字和她本人一樣,如陽光般燦爛溫暖。

一起聆听丨文山援鄂英雄“第一视角”讲述抗疫

文山援鄂英雄 蔣萬露:2020年2月19日,我同38名戰友一路北上,跨越了1684公里,來到了祖國最需要我們的地方—武漢。當晚,我們連夜抵漢,到達天河機場時,看到這座沒有往昔風采,寂寥空曠的城市,我們沉默了,原本1000多萬人口的城市,變成了一座空城,武漢,真的被按上了暫停鍵,本該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不到任何一個人的身影,本該萬家燈火的樓市,卻只能看到稀稀落落的燈影,安靜極了。路過一棟摩天大樓時,滾動的屏幕上,內容異常吸睛,上面寫著:“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字樣,這是武漢給我的第一印象。我緊張過,彷徨過,但從未想過退縮。

所有工作在臨時黨支部的成立下,有條不紊的開展。2月25日,當我穿著厚重的防護服第一次進入病房,看到患者滿臉的憔悴與憂愁之時,我的心中一陣酸楚。大概這是上天對他們最大的不公了,使他們過早地體驗到了死亡的威脅。我很同情他們的遭遇,因此我想讓他們振作起來,勇敢地去挑戰病魔。當晚,我回到駐地酒店,連夜給患者寫了一份信。

信中寫道:親愛的患者,請你不要悲傷,疫情雖然殘酷,但我們卻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心態來戰勝它;我們都無法預測到自己的生命到底有多長,但相信通過這一場疫情,我們都能清醒地意識到自己該如何生活;只要活著,就有希望!樂觀地面向世界,人生就會永葆生機。相信我們,同時請您也相信您自己,在疫情面前,做一個樂觀的治療者。親愛的患者們,他們的快樂與健康是我們每個人共同的心願,在他們與病魔抗爭時,我們的心時刻與他們緊緊相連,風風雨雨,我們都會一起走過! 春會來,疫會退。到那時,讓我們一起相約到武漢大學看櫻花,同時也邀請您到我們文山品嚐我們地道的三七雞,飲最烈的三七酒!

第二天,當我把信交到患者手中時,患者激動地留下了眼淚。在我們的精心護理下,患者陸續康復出院,在那一刻,所有的汗水及辛勞都不值一提。

在武漢支援的32天裡,我感受到了武漢人民的真善美,致敬,每一位武漢人!致敬,每一位中國人!

武漢,無時無刻讓我們為之感動!在武漢工作期間剛好趕上“三八”婦女節,那天我們收到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有女生都青睞的巧克力,女性生活用品以及令人動容的玫瑰花,後來我們得知,因為特殊時期難以買到鮮花,他們只有親手給我們製作,每一朵花瓣都代表著他們的心意,這是我收到過的最美的花。

駐地賓館前為我們站崗的志願者,多才多藝的他總是喜歡在防護服前上繪畫,他不善言辭,但他心思卻極其細膩,我見到過他畫的動物,看到過他畫過人類打敗新冠病毒的圖畫,這一天,他在防護服上畫下了一隻鹿,在上面寫著平安,最後寫著贈雲南醫療隊,我知道鹿與路諧音,他想告訴我們祝我們這一路平安,安全返回,我和他道了一聲謝謝後,便轉身坐上了回房間的電梯,這時我的眼淚在也受不住情緒的控制,不自覺的奪眶而出,16層的電梯,我在裡面足足待了五分鐘,心情久久不能平復,這一幅圖片,我會把它永遠珍藏在了內心最深處。

劉洪玲:疫情在哪裡,黨員就戰鬥在哪裡

劉洪玲是文山州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是一名“巾幗英雄”,更是一名光榮的黨員。出征前,每當看到新聞報道確診病例增加,醫護人員因高強度工作累倒在前線,她就揪心不已,恨不能立馬上前線。淚別家人上戰場後,雖然穿上悶熱不透氣的“作戰服”,但一想到自己的責任與擔當,她就渾身充滿了幹勁。在與時間賽跑的日日夜夜,她也數次被患者感動……

一起聆听丨文山援鄂英雄“第一视角”讲述抗疫

4月6日迴文山的大巴車上,陳隊長突然問起:你們出征前有多少人把銀行卡和密碼告訴家裡人了?“我、我....”大部分隊員們笑著舉手,卻滿眼淚花。出征之前,正逢疫情最為嚴峻複雜之時,面對陌生的戰場、未知的風險,大家都知道這是一場與病魔的殊死搏鬥,我們或許忐忑過、或許緊張過,卻沒有一刻反悔和退縮。

我們接管的是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發熱一病區,經過前期嚴格的崗前培訓,於2月25日正式進病區開始上班。為保證後期工作的順利開展,我作為一名黨員,率先進入病房開展臨床護理工作,協助護士長梳理工作流程,為隊友們下一步進入病區探路。一路走來,現在想想還是挺不容易的,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感受到一個團隊作戰的能力、護理管理以及風險防範的應急能力、還有對一些風險的預判都非常的關鍵。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第一次,我深刻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為緩解患友的焦慮,戰友們集思廣益:送愛心禮包、製作健康宣教卡片、心願牆,教患友做呼吸操、書寫“至患友的一封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心願牆的製作,那天早上剛好我上班,把手上的事情忙完以後,我們就開始把一張張自己繪製的心願卡發給病人,讓他們把自己的心願記錄在卡片上,在收心願卡時,看見他們在心願卡上都寫滿了對我們醫護人員的感謝和祝福,他們願我們平安、盼我們早日回家...我們幾個戰友不禁淚溼雙眼,當我們轉頭準備走出病房時,一位阿姨輕輕拉著我的衣袖說:“閨女,如果你不介意,我可以抱抱你嗎?”我仰起頭,努力憋回淚水,和她緊緊擁抱,我們不是親人,卻勝似情人,彼此的惦念和牽掛,或許是一輩子。

我們最大的幸福莫過於患者的康復與肯定,這將是此行最大的收穫!然後再把他們的心願卡都貼到了小小的心願牆上!我們真心的希望他們的心願都能夠早日實現。有人說:武漢最美的不是櫻花,而是人們感恩的心!3月20日,我們收到通知撤回的時候,病區還有9個患者,就在4月8日武漢重啟的這天,我們也收到一個好消息,孟阿姨、胡阿姨和陳大爺都發來消息告訴我們他們出院回家啦,感謝我們雲南省第六批醫療隊,並歡迎我們到武漢做客。

一起聆听丨文山援鄂英雄“第一视角”讲述抗疫

感動的故事遠遠不止這些,以上只是千千萬萬武漢人的縮影,在災難面前,所有的武漢人正用平凡、奉獻,努力,堅守著這座英雄的城市。武漢,我以後還會去看看你!

本臺記者:滿鑫

製作:王南 黃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