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為什麼不好看了?

幽默做這門生意,在中國確實不太好做啊

幽默本身是被廣泛需要的,現在人們工作生活壓力大,看看搞笑的東西笑一笑解壓是剛需,

所以幽默有流量,幽默能帶來流量,然後進行流量變現,微博上的段子手和以前的內涵段子app等,都是流量變現,吐槽大會本質也是流量變現,節目是廣告主在出錢

幽默可以進行流量變現,但是為幽默本身付費卻並不容易

我挺喜歡看線下脫口秀的,線下線脫口秀門票大概80-100一張,一場表演120分鐘,期間有6-7位演員說脫口秀,其實這個價格真的不算便宜了,每場200人左右也差不多能坐滿,但就是這樣情況依然賺不到錢,每個演員分下來還是沒多少錢,演員單純依靠說脫口秀還是很難養活自己,據我一個說脫口秀的朋友透漏,他們團隊沒有一個是全職脫口秀演員(除了老闆)

因為段子準備週期長,脫口秀演員很難批量生產好笑的段子,臺上15分鐘的段子,可能臺下要準備半年甚至更久,所以演員很難大幅提高自己的表演頻率,除非你每次演的段子都差不多,優質內容永遠是稀缺的。根據我的個人經歷,如果半年內看同一個演員說脫口秀2次,至少會有一半的段子是重複的

想提高票價增加收入不可能,畢竟這個消費本身也不便宜,即使在北京100聽一場脫口秀也不是能被廣泛接受的價格,我也不希望他們在漲價,因為再漲價...我就看不起脫口秀了

《吐槽大會》為什麼不好看了?

擴大受眾這個道路也並不好走。由於文化因素,中國人更喜歡和氣生財,對於冒犯玩笑的接受程度比較低,所以脫口秀本身就比較小眾,甚至有的演員稍微講一點敏感的笑話就被觀眾舉報了,廣大觀眾能接受的尺度不會比文化審核的尺度大太多的,然而失去了冒犯的藝術脫口秀就失去了靈魂,段子不好笑願意付費的人就更少了。出了幾個一線城市,脫口秀表演真就很難見到了

有人會說,李誕池子還是挺賺錢的。確實,他們掙錢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李誕賺錢是因為他人設立得好,很多粉絲喜歡的是李誕的人,並不是一定要聽他說脫口秀,即使李誕不說脫口秀,他也依然會賺錢(奇葩說他的搞得不錯),脫口秀更像是李誕的一款周邊產品

然而並不是每個脫口秀演員,都可以像李誕一樣依靠人設進行變現的,普通的脫口秀演員並沒有那麼大的名氣進行變現,很多演員還是要靠演出掙錢的,但是幽默本身並不賺錢,所以說幽默的生意還是難做了點

幽默有市場,通過幽默流量變現有市場,靠幽默立人設做粉絲變現有市場,單純靠賣幽默沒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