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巾幗之花”票選,首批三位醫護“巾幗”入選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今天南沙區獲悉,南沙區婦聯公佈了第一季度“巾幗之花”票選活動的結果,這是南沙區婦聯首次舉辦該活動,投票人數達2萬人次。根據投票數,票數前3名分別為9號巾幗楊婕、15號巾幗康巧君、8號巾幗李林豔,獲得最佳人氣獎勵。其中,第1名9號巾幗楊婕以7378票當選為本季度“最受歡迎的巾幗之花”,還將獲得“巾幗之花”紀念禮盒。獎品將通過郵寄方式送達。

首期共有16名區內優秀女性代表參選。本次投票活動充分調動了各鎮街基層群眾的參與和互動,擴大了區婦聯新媒體平臺南沙女性及女性風采專題欄目的群眾影響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反饋。

值得一提的是,首批獲得前三名的皆是南沙區的醫護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中,她們義無反顧衝鋒陷陣,她們堅守擔當默默奉獻,在工作崗位中貢獻“巾幗力量”,以一名平凡的防疫醫護戰士的身份,堅守崗位、衝鋒在前,為轄內群眾築起了第一道“健康防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無數個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在崗位上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楊婕、康巧君、李林豔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正是因為她們默默無聞地付出,才為大家築起一道安全的防護牆,讓生命之花健康地綻放在每一個家裡。

楊婕:為了疫情放棄與女兒相聚

南沙“巾帼之花”票选,首批三位医护“巾帼”入选

楊婕是南沙區婦幼保健院的內科主任,也是南沙區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她所在的醫院是南沙區新冠肺炎密切接觸者集中醫學觀察場所和孕產婦兒童留觀病例集中收治單位。1月26日,院方決定建立臨時隔離病區,楊婕臨危受命,挑起臨時隔離病區主任的重擔,與12名自願請戰的來自各個科室的骨幹衝鋒前線。與此同時,前往法國看望女兒的計劃宣告泡湯。

楊婕只有一個女兒,在國外留學已有5年,兩母女平日聚少離多,今年春節,楊婕早早請了假,辦好了簽證並定好機票和當地的酒店,等著與女兒團聚,但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楊婕毅然選擇了留守醫院。“我當時微信跟她說的這個決定,她也瞭解國內的情況,她很支持我,讓我留在這邊,為國家出一份力。”楊婕說。

連月來,楊婕病區查房、在發熱門診做流調、給隔離區醫務人員做防護培訓指導,甚至隔離區醫務人員的臨時住宿地點也需要楊婕操勞,每一處細節她都要安排周到。疫情以來,在楊婕的帶領下,南沙婦幼保健院的隔離病區共收住發熱觀察病人41例,為患者取咽拭子60餘例,隔離病區全體醫護人員做到了零感染。

康巧君:全身溼透唯有入戶核查資料乾燥

康巧君是萬頃沙鎮衛生服務中心的一名護士。為了切實落實崗位職責,她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照顧好兩個孩子,但由於疫情防控責任重大,經常加班加點,甚至在晚上接到任務就要立馬趕往現場。

有一天她帶著疲憊的身子下班推開家門時,大兒子迎面遞上自己親手用報紙剪的愛心,上面寫著“媽媽,我愛您,您辛苦了!”頓時讓她的眼淚不受控制地流下,疲憊也悄然脫離。看護阿姨接過她的女兒時說:“你這麼忙,都是為社會作奉獻,你就安心把女兒交給我照顧,儘管踏踏實實去工作!”這讓康巧君感動不已。

一天夜晚,康巧君突然接到上級的緊急通知,核查同興村的3名自駕來穗人員,她立即隨組迅速前往,認真為核查對象做體溫測量和相關人員健康狀況信息登記、並講解新冠肺炎的防護知識和醫療指引等。疫情防控前線,天公不作美,暴雨連連,她全身溼透唯一干燥的就是用雙手緊緊抱在懷裡的那一袋厚重的入戶核查資料。

康巧君印象最深的是,第一次為核查對象進行採樣收集工作時,上午就要完成老人院和十四湧檢測點的採樣任務,由於採樣過程中被感染的風險會大大提升,她只能穿著三層衣服進行採樣。在十四湧檢測點時,她站在差不多30度的烈日下,連續工作將近3小時,因為是第一次在這樣嚴密的防護下工作,途中出現了缺氧的情況,但是龐大的採樣檢測工作量下,只允許她短暫地休息了不到5分鐘的時間後又繼續投入到採樣工作中。當褪下防護服時,衣裳早已被汗水打溼。“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康巧君表示,在疫情面前,作為一名醫護工作者,更應該不畏艱辛,不怕恐懼,必須時刻守護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李林豔:醫警夫婦二十餘天未曾回家

李林豔是南沙區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的護士長。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急診科就是阻止“戰火”蔓延的第一道防線,預檢分診則是最重要的堡壘,為了給科室人員一個後盾,她以身作則,全天候守在一線。

南沙“巾帼之花”票选,首批三位医护“巾帼”入选

“媽媽,你怎麼還不回來?”“寶貝乖,跟哥哥在家玩,等疫情過了爸爸媽媽就回來陪你們玩”。這樣的對話經常發生在一個兩歲多的小男孩與媽媽之間。孩子的爸爸是一名警察,2020年不平凡的春節,使的家住南沙區內的醫警夫婦二十餘天未曾回家。每次掛斷了電話,兒子的聲音還在耳邊,眼角卻有殘留的淚。轉身,穿戴好防護用品,她又從溫柔的母親變回了“戰士”,風風火火地堅守在一線崗位上。

在急診科,部分年輕的護士面對這來勢洶洶的冠狀病毒在分診及接診時,難免會有心理負擔,有些手忙腳亂。李林豔護士長為了給科室人員一個後盾,以身作則,全天候守在一線。自從省啟動疫情防控一級響應後,她就沒有回過一次南沙的家,沒有和家人吃過一頓飯。她組織大家反覆認真學習最新疫情防控指南,學習穿脫防護衣、熟記防治流程圖、叮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注意事項,帶領護士們進入發熱門診,示範各個環節的操作流程與注意事宜。

在疫情的防控工作中,各種醫用防護物資非常寶貴,為了確保緊急情況下一線人員能夠得到最好的防護,把各種防護用品用在刀刃上,李林豔鼓勵急診科護士多查資料,開動腦筋,利用廢舊的CT片自制防護面屏,既輕便又實用;利用牛奶箱的塑料提帶改善佩戴口罩的舒適性,解放了因長期佩戴口罩已磨損的耳朵。小小的改造,增加了醫護人員的舒適性,獲得了全體醫務人員的高度好評。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耿旭靜、董業衡 通訊員 陳斐曈黃癸、高玉蟬、韓豐澤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黎旭陽 通訊員 陳斐曈黃癸、高玉蟬、韓豐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