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事業?

三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美國統計的初請失業人數就從三百多萬直接增加到六百多萬,已經接近1929大蕭條時期的八百三十萬。人們不禁擔憂,這種劇烈變化,最終會不會影響全球經濟,尤其是中國的經濟發展。


失業=事業?


1929的陰影

我懂三種手藝,會說三國語言,工齡三年,擁有三個孩子,已經失業三個月。

但我現在僅僅要一份工作。

失業=事業?

這是1929年大蕭條之後,美國街頭的知名場景,甚至被寫入了歷史教科書。

持續好幾年的大蕭條,是美國一代人心中難以磨滅的記憶,到處都是關閉的工廠和失業的人。

如今,美國正朝著類似的場景大踏步前進。


一週之內,失業翻倍

3月26日,美國公佈了截至3月21日當週的初請失業金人數,共計328.3萬人。

這個數據,已經達到了紀錄高位的5倍。

失業人口幾乎達到了美國2%的就業人口規模。

等到4月2日,美國公佈了截至3月28日當週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這一數據已經提升到了664.8萬人。

距離當初大蕭條時期的830萬失業人員,已經沒有多遠。


胡佛和特朗普

想當初,1928年剛剛上任的胡佛總統,意氣風發地宣佈:“征服貧窮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幻想,把貧窮從這個國家驅逐的日子就在前頭”。

他還表示,要讓“家家鍋裡有一隻雞,家家有一輛汽車。”

失業=事業?

相似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曾經表示,要讓美國再次偉大。

失業=事業?

然後,他們倆就都遭遇了史無前例的大危機。


諸多機構不看好未來情況

美國經濟諮商局(The Conference Board)最新研究顯示,在接下來幾周,預計美國約有2300萬人會隨時可能會失業,佔全國就業總人數15%。

華爾街日報報道,在過去兩週內,約6%的全美勞動人口提交了失業申請,而這一數字在二月底僅為0.3%。

美聯儲官員布拉德也表示,申請失業金的人數“高漲至天際”,美國失業率可能飆升至30%,甚至比大蕭條期間更高。

美國民眾對“失業”和“經濟衰退”的關注度飆升。

3月份的前20天,谷歌搜索趨勢顯示,除了“冠狀病毒”(Coronavirus)以外,美國民眾對“失業”(unemployment)和“經濟衰退”(recession)的搜索量飆升。

失業=事業?

這二十天的搜索量,遠遠超過2010年7月(金融危機時期)一整個月的搜索量,要知道,當時美國失業率已經高達9.5%,有1460萬人處於失業狀態。

也就是說,如果粗略地認為,人們對“失業”一詞的搜索量和當時的失業率存在某種對應,那麼,真實的失業情況,很可能比數據顯示的更嚴重。

至少也是絕大多數人預測中的未來,要比現在更糟糕很多。


失業之外疫情更嚴峻

和不斷增長的失業人口數量相比,美國的疫情現狀和預期未來,更令人擔心。

就以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紐約州為例。

截至北京時間4月3日上午9時,在美國的疫情中心紐約州,累計新冠確診人數已經達到92720人,佔到全美確診人數的38%;該州累計死亡2374人,佔到全美死亡人數的40%。

在紐約州疫情最集中的地方紐約市,累計確診人數達到51809人,佔到紐約州確診人數的近56%;紐約市累計死亡1562人,佔到紐約州死亡人數的近66%。

就這還沒到最嚴重的時候。

紐約州州長表示,根據不同的數據模型來預測,以現在的隔離情況,估計疫情峰值要在一週或者一個月左右,才會到來。

到時候,紐約可能需要7萬到11萬張病床,但是目前整個紐約州,也只有5.3萬張病床,遠遠不足以應付峰值的到來。



兩萬億救不回信心

前不久,美國已經投票通過,拿出2萬億美元來刺激經濟,包括對居民的失業救助和對家庭直接派發現金。

雖然這筆錢集合起來看,會是一筆鉅款,但是一旦分散發給每一位美國公民,那麼就顯得微不足道。

每個人得到一兩萬美元,根本無法抵消失業和疫情襲擊帶來的傷害。

更無法讓美國人民對國家對股市對未來恢復信心。

想要真正解決高失業率的問題,並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應該首先撲滅新冠疫情。

對此,美國做的怎樣?


失業=事業?

對內,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並不能做到政令統一,全國一條心來抗擊疫情。

有不少州在3月20日就開始封城,但是也有一些旅遊業為支柱的州,例如佛羅里達,一直拖延到了三月末。

每個州都有每個州的憲法,有各自的州長,特朗普想要下命令,州長不同意,他也沒轍。

一開始,紐約州州長表示,我們紐約需要三萬臺呼吸機。

特朗普則表示,你們情況這麼嚴重,趕緊封城。

但是州長隨即表示,我們的情況正在好轉,封城沒有必要。

“如果強制隔離,就相當於聯邦對紐約州宣戰。”

這種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不可想象的。


失業=事業?


對外,美國無視中國抗擊疫情的寶貴經驗,並且拒絕和中國進行合作。

3月28日,美國食品藥監局FDA官網突然發出一則“緊急使用管理”公告,聲明可以滿足指定性能標準的可接受的呼吸器產品只有六個國家和地區,但不包括中國。

而就3月17日,美國CDC才公佈了一個“優化N95呼吸器供應的策略”,明確包括中國在內的七個國家和地區生產的、與N95同級別的口罩可在美國替代使用。短短十天時間,美國口徑180度調轉方向。

與此同時,美國許多醫護人員都沒有得到足夠的口罩,很多人甚至需要自制口罩,以及每天把口罩回收起來,清洗消毒之後繼續使用。

一位護士甚至發佈了視頻,哭訴說自己和朋友們毫無安全感,她決定要辭職不幹了。

而最讓我們無法理解的是,這種消息在中國有很多人討論,在美國卻淹沒在各種新聞裡,甚至都沒能激起一點浪花。

地球村村長

美國不是普通的國家,它的地位,可以類比為中國西周時期的周天子,其他國家則是各路諸侯和各地蠻夷。

或者換個更接地氣的說法,美國就是“地球村”的現任村長,管著村裡二百多個村民。

如今疫情爆發,讓美國接連遇到美股多次熔斷、失業率直逼大蕭條時期,以及感染累計確診人數幾天之內世界第一等事情,就算它是世界霸主,也有點扛不住。

有個說法是,中國是世界的工廠,中國打個噴嚏,旁邊的許多小國都得哆嗦半天。

現在,美國如果由於失業人口過多發生動盪,全世界還不知道要陷入怎樣的動盪中去。


失業=事業?


早在2019年年初,甚至是更早,就曾經有人預測,說未來的經濟發展會趨向緩慢,增長越來越小。

只是當時誰也沒料到,一場突如其來的瘟疫,讓全世界的經濟都來了一次急剎車。

很明顯,美國在這次“剎車”中,將會受到最嚴重的損失。

中國人在有關疫情的問題上,已經走出了最艱難的時候,可以帶著一種悠然自得的心態,看待大洋彼岸發生的一切。

包括他們的感染人數增長,以及失業大軍增加。

我們唯一擔憂的就是,太平洋東岸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都有可能在西岸造成颱風,美國失業人口劇增,會帶來怎樣的後果,還很難預料。

直接的干擾和影響,基本沒有,我們只是需要小心,別讓太平洋對岸的美利堅“城門失火”殃及中國這條“池魚”。


從失業到事業


失業,對於不少人來說,是可怕的。


但是對於某些能力出眾的人來說,則是一種新的機遇,他們可以讓失業轉手就變成事業。


彭博社的創始人,布隆伯格,在他39歲的時候,也曾經面臨失業的危機。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直接開始自己創業。


如今,彭博新聞社在全球擁有約130家新聞分社和約2,000名新聞專業人員,成為了全球最大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財經資訊公司。


失業=事業?


王昊說財富總結:失業是你痛苦地走上另一條軌道的過程,堅持才能獲得下一段人生的成功!

每日好文,陪你笑看世界潮起潮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