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半男孩沒有紀律父母管不了,在學校也總是受批評怎麼辦?

快樂的米小魚


5歲半的孩子,在7歲前,沒有紀律不是大事。

爸爸媽媽需要做的只有兩步。

一、反省自己

想想從2歲到現在,三年多的時間,你們做到了哪些?做到一件得1分,滿分為10分,自己評測吧:

【不管多忙,幾乎每天都抽時間陪伴】

【能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孩子相處】

【每次孩子說話都會耐心地聽完】

【經常和孩子有習慣性的親密接觸】

【每次答應孩子的事都能做到】

【瞭解孩子的需求,不盲目溺愛】

【不在別人面前批評、打罵孩子】

【尊重孩子,孩子遇到事情會主動訴說】

【平日裡一直都有注意言行舉止】

【和幼兒園老師經常溝通並配合園方工作】

二、建立規則不妥協

1、家裡不要有模糊不清,猶豫不決的規定,設立紀律一定要明確。比如,明明說了10點要睡覺,或者7點起床上學,但父母怕對孩子太嚴格不好,就變成了“儘量”、“如果可以儘可能”……這樣的結果會讓孩子不堅定,往往就會不遵守紀律。既然要定紀律,就不要有這樣的模糊界限,一定要清楚。

  2、在執行某些紀律時,可以讓孩子有代替品。比如孩子在客廳裡丟球,你可以跟孩子說,爸爸媽媽可以陪你到樓下丟球。這樣孩子能體會到,不是沒有玩的權利,只是不能在家裡丟球,他就容易遵守規定了。

  

3、要尊重孩子,他有想法的時候要理解和支持。紀律主要的是作用,不是限制他的想法,是減少他那些不被允許的行為。比如你跟孩子說晚上8點後不能吃冰淇淋,孩子很排斥這個規定。不要責怪孩子,允許他表達達想法和不滿,再去溝通,甚至這時可以一起訂製家裡的規矩。

  4、不能因為孩子不成熟的情緒讓步。在適應過程中,孩子肯定會有怨言和怒氣,你要寬容地去安撫慰孩子,但在行為上卻不能讓步,溺愛容易讓你失敗,孩子以後更不會再輕易遵守紀律了。

  5、不要輕易將威脅和懲罰掛在嘴邊,而是要學會心平氣和與孩子溝通,講解,鼓勵並引導他們去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最後,爸爸媽媽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性格和心智不一,不能一概而論,父母要通過觀察、溝通,瞭解孩子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才是保證孩子加強紀律的基礎。



danny老師


首先,孩子 才五歲,還在處在懵懵的年齡,這個年齡要改正,還是能教育好的。
第一,首先你得先立規矩,從培養良好的習慣開始,在立規矩時要求要講明,合理,要堅持,不能動搖,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家長還要跟老師積極的配合,培養遵守紀律的習慣
第二,如果給孩子制定了規定,孩子犯了錯,就會讓他們承擔,他們該承受的責任跟後果,做父母的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因為心疼而不懲罰他們,
第三,要多去陪伴孩子,發現孩子的缺點跟優點,如果是缺點的話,要慢慢的去跟他一起去改變,優點的話,要好好的鼓勵,小孩子都喜歡得到別人對他的肯定和鼓勵的
我認為在管教孩子上必須得狠心,狠下心來管教孩子才是對他們負責任的行為,要想管教好孩子,必須在12歲之前,不是有句話說的好嗎,“六歲前父母說的話是黃金,12歲後說的話是垃圾,”倘若“說”去管就不行,那麼我們可以實習懲罰,但並不是說要你狠狠的去打他,而是要讓孩子懂得做錯事情,會受到懲罰的,從而形成的規矩,我是三寶,希望回答你能滿意,請看我的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33be1cc23ea742199204b1969c55ccf6\

樂品三寶


5歲男孩沒有紀律父母管不了 到學校老受批評怎麼辦呢?歡迎來討論哦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f8d269a1b0d47a3a9593908c26f971f\

悠悠小姑涼


其實這個歲數完全不必要太擔心,孩子五歲好動不好靜,說明您的家庭氛圍相對愉快,孩子性格開朗,而且這類孩子創造力都很強,建議找個孩子真正感興趣的領域,不要過於中規中矩的剋制,這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性格養成方面不必太過著急,或者擔憂孩子會有不好的性格傾向,只要在犯錯誤時正確引導就能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希望您的孩子可以快樂長大,為人優秀


SweetJuice橙


我來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5歲半,尚處於一個既對家長有依賴,又有了自我獨立意識、想要獨立自由的矛盾階段,家長應抓住這個時機,反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育方法策略,對孩子的行為習慣予以糾正。

具體應該怎麼做呢?我給出以下建議:

首先,家長“愛”孩子要適度,避免出現兩個極端:過度溺愛孩子與忽略孩子。

1. 過度溺愛孩子

每個孩子都是家中的寶貝,都深愛自己的孩子。然而,如果家長溺愛孩子,不給孩子立規矩、講原則,孩子在家是“小皇帝”,那麼孩子到了學校,對自己的行為也會沒有約束,違反紀律、犯錯就成了家常便飯,如此以來,在學校肯定會常受到批評。

2. 忽略孩子

很多家長忽略這一點。因為工作等諸多原因,不能或者極少陪伴孩子。這也極容易導致孩子做出反常舉動。從心理學上講,5歲半這個階段的孩子,特別需要父母的關注。如果父母長期因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冷落他,他就極有可能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來引起家長的注意。實際上,孩子並非壞孩子,是家長忽略了孩子的內心需求。

從事教育多年來,見過形形色色的學生,也與其他老師朋友探討過,總結出來一條規律,就是那些不服管教,自暴自棄的學生,要麼是從小溺愛過度,要麼是留守兒童或者來自離異家庭。

其次,巧用教育心理學中的“強化原則”,抓住時機誇孩子,讓孩子重建信心。

孩子經常受到批評,極容易在內心形成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是一個壞孩子。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強化原則”。具體做法就是:當孩子有正確行為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及時誇孩子,這樣能夠促進孩子下一次做出另一個正確的行為,從而一步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家長要理性的看待孩子每個階段出現的問題。這段時間不守紀律,經過糾正很可能下一個階段就成為一個好孩子,更何況5歲半的孩子,可塑性還很強。所以,平時要及時抓住孩子身上的優點,對孩子的正確行為及時讚賞,巧用心理學的“強化原則”。

最後,建議家長與孩子共同建立“成長記錄卡”,家長以身作則,嚴格監督。

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需求,與孩子共同建立“成長記錄卡”,將孩子平時需要遵守的紀律和規則都列在卡片上,然後貼到孩子的書桌旁邊,這樣便於時時提醒孩子。在實施的過程中,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嚴格監督。

總結

總之,孩子形成一個壞行為很容易,但是想改掉這些行為,需要家長與孩子付出更多的努力。改變的過程,要讓孩子的一個個好的行為堅持下來,慢慢地,好行為成了好習慣,慢慢地,好習慣形成了好的品格,再堅持下去,將還給您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孩子。


朵老師英語課堂


0~6歲的孩子也會有一個叛逆期,家長和老師同時配合,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老師的關心,我相信孩子會有大大的改變,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得到你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1b69e60bfcfe47faa6ec0cd59f18f277\

艾莎HM


您應該很長時間沒有關注你的孩子了,沒有沒規矩的孩子只有不理解孩子的父母,在你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已經給你孩子貼上了“沒有紀律”的標籤,你有沒有了解過孩子為什麼不守紀律,孩子一開始淘氣一般都是為了尋求父母的關注,但是一旦你為孩子貼上了“不守紀律”“不聽話”“不服管教”等標籤,那你的孩子就算一開始只是為了尋求父母關注,漸漸的也會朝周圍人給孩子貼的“標籤”靠近,因為這會讓孩子在心裡也覺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因而惡性循環,建議購買“如何說孩子才會聽”一書,試著改變和孩子的溝通方式,學會正確跟孩子溝通


肖家小朋友


多一點時間瞭解一下孩子,去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和閃光點。知道了孩子興趣,可以拿來“威脅”他,不遵守紀律就不能順應他的興趣[可愛]

找到閃光點是為了鼓勵孩子,幫助孩子建立自信。

適當的懲戒也是有必要的。在傷害不大的情況下讓孩子體驗不遵守紀律出現的後果。


tongni1979


家長不易,老師更不易,孩子,老師和家長三方互相多溝通。


用戶6193715814474


父母要是管不了,那就沒人能管得了了!才五歲就管不了,是不想費心好好管還是就是縱容不不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