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關注公眾號影視獨舌【dusheme】,第一時間獲取更多精彩文章。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之下,電影院開門營業的時間不斷推遲,也讓觀眾的觀影需求轉向線上釋放。在數量眾多的網絡電影新片裡,總有一些高質量的作品吸引觀眾的眼球。

比如,由北京市廣播電視局指導,近期已在愛奇藝上線的《功夫宗師霍元甲》。

霍元甲是有著廣泛群眾基礎的人物,觀眾們對於他的事蹟耳熟能詳,所以任何關於他的影視作品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窠臼。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功夫宗師霍元甲》另闢蹊徑,從多個角度,重新講述霍元甲以及清末那個風雨飄搖的時代。在觀眾所熟悉的霍元甲形象之外,又給出了新的詮釋,這讓全片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超越了一般的網絡電影。

飾演霍元甲的戶國防,曾在《戰狼》《殺破狼2》《新少林寺》中擔任吳京、張家輝、謝霆鋒等影星的動作替身,武術功底紮實,保障了《功夫宗師霍元甲》打戲部分的精彩。

無論是長兵器和短兵器的交鋒,還是霍元甲拳法的飄忽凌厲,都有著可圈可點的表現,其完成度甚至還在一般的院線功夫片之上。

虛虛實實的故事,底色是歷史的厚重

如果說官修國史、言必有本是敘事的一個場域,那麼稗官野史、民間傳說就是另一個敘事場域。

在這兩者之間,正是藝術創作大顯身手的地方。

在《功夫宗師霍元甲》裡,主角霍元甲不論,像譚嗣同、農勁蓀、慈禧太后、大刀王五......眾多出場人物明顯都是歷史上有所記載的人物。甚至那個大將軍袁效忠身上,都能依稀看到袁世凱的影子。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譚嗣同是全片的線索人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如此豪邁的人物,雖然沒有正面表現,但觀眾們明白,無數人付出犧牲,為的就是把他送進京城。

維新變法,救國圖存,是電影裡點到為止的話題。它和霍元甲的成長曆程放在一起,一明一暗,給電影增加了歷史的厚重感。

關於大刀王五,民間傳說眾多,據說他和譚嗣同交好,曾試圖營救譚嗣同未果,後死於八國聯軍之手,頭顱被砍下懸掛於城門之上。霍元甲趁夜替他收葬,一時傳為佳話。

大刀王五在片中多次出場,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還是最後的從容赴死。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大刀王五明白譚嗣同的重要,所以他讓霍元甲趕去救援,自己留下斷後,而斷後就意味著死亡。憑著和大將軍袁效忠的私人交情,本已金盆洗手的大刀王五完全可以置身事外。

可是他來了,孤身一人抵擋袁效忠,最後死在了一群宵小之輩手中。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這點上,大刀王五和譚嗣同是一類人。

慈禧太后下令捕殺維新黨的具體細節,史書上記載含混,但是電影裡的呈現卻讓人印象深刻。

慈禧太后對袁大將軍下了指示:“天津是個好地方,山清水秀的,就埋那吧。回來的時候,記得把灰撣乾淨了,這皇城根兒啊,還是要乾乾淨淨的好。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不用前呼後擁的大陣仗,寥寥數語,就把慈禧太后那股手握生殺大權、陰鷙冷酷的形象勾勒了出來。

臺詞耐咀嚼,情節堪回味,這些虛虛實實正是影片的精彩之處,而這些精彩,全都被埋在了電影裡無處不在的懸念之中。

連環的懸念,謎底是民族的氣節

電影一開篇,就是日本武士和中國武術家之間的比試,一串行雲流水般打鬥賺足了觀眾的眼球。

大獲全勝的日本武士,公開在報紙上挑戰整個中國武術界。面對這樣的挑釁,霍元甲是否會出面應戰,上演暴打日本武士的橋段,這成了電影最初的懸念。

可電影鏡頭一轉,開始從霍元甲的青年時期講起,從和父親的爭吵到離家出走自立門戶,要在天津開武館立足。被吊足了胃口的觀眾又迎來了第二個懸念,霍元甲的武館能開成嗎?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為了開武館,霍元甲展開了激烈的比武較量,可是又落入了朝廷勢力的算計,成了殺死大刀王五徒弟的兇手,霍元甲能洗脫冤屈嗎?

一面是大刀王五的尋仇比武,另一面是朝廷勢力的步步緊逼。最關鍵的,霍元甲還要承擔起保護維新人士譚嗣同的重任,稍有不慎,一切都會失敗。

大懸念套著小懸念,在這樣的連環懸念之下,霍元甲站上了和日本武士比武的擂臺,就在觀眾期待謎底被最終揭曉的時候,影片戛然而止。

輸贏如何到底如何,給觀眾留下了無盡的懸念。這一幕場景,像極了李小龍在《精武門》結尾的縱身一躍。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精武門》裡的陳真死了麼?也許死了,也許沒有,但他的生死與否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電影裡那股不屈的民族精神已經徹底展現給了觀眾。

同樣的道理,在《功夫宗師霍元甲》中,當霍元甲站到擂臺上,和日本武士正式對陣之後,輸贏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蘊藏在霍元甲這個人物身上的品質和氣節,已經毫無保留地做了呈現。

就像霍元甲比武前和好友農勁蓀所言,“有些事,做不得。但有些事,必須得做”。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也許會輸掉比試,但絕不能輸掉陣勢,這就是武者的尊嚴,同樣也是民族的氣節。

可以說整部影片,以懸念始,以懸念終。這些懸念的營造,都配合著那個時代大勢的變遷。

家國情懷的裡子,是時代大勢的變遷

霍元甲資質甚高,但是父親偏偏在學武問題上對他進行抑制。年少氣盛的霍元甲最終和父親爭吵之後外出闖蕩。在結交了農勁蓀這個朋友之後,他漸漸明白了更多的道理,思想也發生了轉變,並在保護譚嗣同進京的問題上出力。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就在保護譚嗣同的關鍵時刻,霍元甲的父親重病,兩難之間,他該何去何從?

風雲激盪的大時代,逼迫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人必須做出選擇。在保護譚嗣同和回家看父親之間,霍元甲選擇了前者,霍元甲的父親最終沒能等到看兒子最後一眼。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這選擇太過殘忍。為了得到,就必須有所捨棄。“國將不國,家何以為家”,為國盡忠和為家盡孝的對立,是傳統“忠孝不能兩全”的現代變種。

霍元甲正是在這樣的痛苦抉擇中,百鍊成鋼。

在《功夫宗師霍元甲》中,觀眾能看到霍元甲的成長,從一個好勇鬥狠、略顯頑劣的功夫世家子弟,到最後為國事挺身而出。這其中的轉變,正是霍元甲向一代武學宗師的進階之路,並非簡單的“暴打洋人”而已。

這就是功夫宗師的成長,同樣也濃縮了那個時代的萬千熱血青年的思想轉變。他們像霍元甲一樣,從莽撞無知,到捨身許國,影片揭示的是時勢,更是人心。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明白了這些,電影開頭的疑問就有了答案,霍元甲必須站出來迎接挑戰,這不是個人的榮辱,而是國家的體面。

向四萬萬同胞推廣國術是為了振興國家,可身懷國術卻不敢站出來為國而戰,那麼這樣懦弱的民族是沒有未來的。

在影片中,傾向於維新變法的農勁蓀和朝廷的袁大將軍有過一段話,袁大將軍表示大清兵強馬壯、萬國來朝,而農勁蓀則反唇相譏,問他在這樣腐朽的朝廷裡做奴才有什麼意思?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抱殘守缺的袁大將軍最終成了時代的祭品,而投身救國的熱血青年接過了前輩們的旗幟,這就是時代大勢,誰也不可能逆流而動。

能在一部網絡電影裡看到這樣深刻的立意,讓人驚喜。

精彩打戲的背後,是用心琢磨的講究

習武之人,無論為家為國,最後都要靠功夫來說話,於是比武定輸贏這樣古老而有效的方式,就成了功夫片裡的常見橋段。

在《功夫宗師霍元甲》裡,上門踢館、擂臺比武、長街混戰等場景樣樣齊全。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模式全都不落,對於功夫片愛好者來說,算是非常過癮的享受。

打戲不精彩的功夫片,算不得好的功夫片。《功夫宗師霍元甲》的精彩之中,頗有一股徐皓峰電影的韻味,帶著一點講究的範兒。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先是規矩上講究。

想開武館必須先踢館七家。這中間繁瑣的禮節讓年輕氣盛的霍元甲心生厭煩,認為這不過是弱者的遮羞布罷了。但是再怎麼看不起,霍元甲還是得通過比武來決定自己能否在天津立足。雖然在具體鋪陳上,沒有《師父》那麼細緻,但是這個架勢是一致的。

其次是器械上講究。

電影開篇是日本武士刀對戰中國長柄戰刀,兩種兵器的勢大力沉和靈活巧妙都有所體現。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等到了踢館的比武中,花樣就更復雜了。先是手持長槍的霍元甲對戰手持八斬刀的津門武者,這是“一寸短,一寸險”和“一寸長,一寸強”之間的較量。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再是霍元甲和盲人武者之間的比試,這段霍元甲使出的“迷蹤拳”頗具詠春“聽橋”的色彩,霍元甲矇眼和對方較量,不佔人便宜,顯得堂堂正正,深得武學之禮。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霍元甲和醉拳武者的較量最值一提。兩人踩在滿地倒扣的酒碗之上,你來我往,足不沾地,既要保持平衡,又打得精彩漂亮,難度很高。

最後是鏡頭和配樂講究。

大量俯拍鏡頭的運用從電影一開始就特別明顯。電影開頭從空中俯視日本武士和中國武者的比武場面,構圖極具對稱的美感。

在霍元甲和醉拳武者的那場比武中,滿地酒碗,有黑有白,恰好構成一幅陰陽太極圖,兩人各站一端,是全片構圖最講究的一個片段。

能在網上看到一部大銀幕級的“霍元甲”,開心!

在比武打鬥的過程中,配樂多以琴箏一類的中國古典樂器來配樂,甚至有的橋段還穿插了京劇的唱腔。二胡、檀板等樂器的使用,既渲染了氛圍,還契合電影意境,這讓電影顯得格調高古,不落俗套。

文戲立意高遠,武戲精彩耐看,這部電影裡的霍元甲,是一個值得回味的人物。沒能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功夫宗師霍元甲》,實在有些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