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老師不喜歡我”,孩子在學校不受歡迎,家長該如何開導?

xhide


請先抱起孩子,家的最主要作用是遮風擋雨,提供溫暖。

先不管孩子是否做錯了什麼,又或者可能是老師做錯了什麼,孩子向我們求助的時候他是遇到挫折的,則讓他體會到不安全感,所以孩子求助的時候,他是在向父母尋求安全感,請先關心幷包容他的情緒。其次才是關心他的行為問題。

接下來才是跟孩子問話的時候,問話的時候不要做明確性的引導,先從模糊性的逐漸縮小範圍。

模糊性的引導:”你遇到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嗎?“

明確性的引導:”是不是老師罵你了?“

前者會讓孩子思考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而後者只會讓孩子想起結果甚至於捏造結果,

相信沒有任何一個老師會無緣無故的不喜歡孩子,或者是不是孩子誤會了老師的某一些行為認為是不喜歡他了?

所以從跟孩子的引導性談話中獲取必要的信息,再加以解讀。

如果確實是孩子的問題,其實他通過前面的反思回答已經知道自己的錯誤在哪裡了,我們可以引導他說出接下來可能的解決辦法,並積極鼓勵他去執行。

例如他的上課的時候說話被老師批評了,那麼他肯定是知道自己錯誤在哪裡的,此時你可以問一下他下次可以怎麼樣做,上課的時候應該怎麼樣做,加強他對規則的理解,

如果是誤會,例如,作業做不好,然後老師批評了他,孩子可能認為這種批評就是老師對他不喜歡了,我們需要向孩子解釋,這其實老師是在關心她,只是老師相對來說比較嚴厲而已。


淅爸育兒記


情境再現。

上週一下午有事去妹妹家,卻發現小外甥女在家沒上學。作為老師的我對此很是敏感,問小外甥是不是病了。小外甥避開我的目光搖了搖頭,支支吾吾不肯說什麼。妹把我叫到了另一間屋子,灰心嘆氣地說,這種情況持續一段時間了,作業常常給人家老師寫不起,上課不專心聽,要麼睡覺,要麼說話,這不又讓老師攆回來了。不過,咱的娃娃也早就不想上了,老師往回一攆,瞌睡給了個枕頭,巴不得不上呢。

——妹妹的語氣能明顯讓我能感覺到對小外甥不爭氣的一肚子的埋怨和指責。

我說,那你們也不管?妹妹的回答的是:怎麼不管,為此她爸打得還少?可就是不聽!現在我們都沒辦法了,由她吧。

我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小外甥這不是要發展成了“問題孩子”嗎?如果就這樣任其發展下去,早晚會出事的!



原因剖析。

孩子在學校不受老師歡迎,確有其事。說實話,作為一名老師,自己也確實不喜歡一些學生。這類學生往往有以下一些表現:

  • 不遵守紀律。遲到是家常便飯,早操常常偷懶不上,課間操往往藉口上廁所躲避。
  • 不愛學習。上課打盹,爬桌瞌睡;自習說話,自控力極差;作業應付差事,一拖再拖,常常不能按時上交。
  • 成績很差,常常給班集體拖後腿,影響老師的班均分和及格率。
  • 調皮、搗亂、多嘴,愛招惹是非。經常和別人發生矛盾;破壞公物,影響班集體的積分;翻牆外出逃課;和老師頂嘴,不尊重室管、樓管。



有以上不良行為的學生,老師肯定不喜歡。但不喜歡歸不喜歡,就算以上行為都有,也不至於把學生攆回家吧。假如老師存在以下情況,就是師德師風問題了。

  • 成績至上,歧視差生。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縱容,即便犯錯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假裝沒看見;而對成績不好的學生,則充滿歧視,就是做了好事老師也會戴上有色眼鏡看待他們,懷疑不是他們乾的。在這樣的老師心目中,差生永無出頭之日。
  • 心胸狹窄,打擊報復。有的老師缺乏愛心,更無博大的胸懷。面對這樣的老師,學生一旦偶爾對其不敬,犯下一時的錯誤,就會對學生耿耿於懷,常常揪其小辮子,給他穿小鞋。
  • 嫌貧愛富,討好權位。也有的老師太過勢利,看不起窮孩子,偏愛富家子弟,討好有權人家的孩子。



從以上的敘述和分析不難得出結論:孩子在學校不受歡迎,絕不僅僅是孩子單方面的因素。孩子不受老師歡迎的那些不良習氣,究竟是怎麼形成的?誰的責任大?如果硬要做一個責任劃分,我的觀點是:父母70%,老師20%,孩子10%。

所以,當孩子不受老師歡迎,題主“想通過家長開導孩子”的辦法來解決,前提是家長和孩子沒有責任,也即孩子沒有上述不良行為。不過,以我多年的教學經驗,這種情況似乎不大可能,老師不可能無原無故就不歡迎某個學生。那麼,怎麼解決?

我的建議。

首先,父母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要認識到,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要通過改變教育方法來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不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只是開導受委屈的孩子,是捨本逐末的做法,永遠也改變不了孩子不受老師歡迎的被動局面。像我的小外甥,我勸妹妹工作再忙,無論如何也要陪伴、輔導孩子完成好家庭作業;杜絕孩子玩手機到深夜,保證孩子的睡眠;只靠打罵解決不了實質性的問題。


其次,要多和老師溝通,多向孩子的同學打聽,切實瞭解孩子在校的真實狀態。對症才能下藥,才能針對孩子的問題進行有目的的、有效率的矯正。針對我的小外甥,事後我通過我同學的幫忙聯繫到了班主任老師,讓妹妹和班主任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妹妹也瞭解小外甥確實存在其它方面的許多毛病,比如多嘴、和同學的關係緊張,影響課堂秩序,上課不專心聽講、吃零食等等,自然各科老師都不喜歡。聽了老師的建議,妹妹也認識到了自身教育存在的問題。



再次,如果確實是老師的問題,而且老師存在對孩子有侮辱性的謾罵的行為,父母可以和老師正面直接溝通,甚而向其領導反應,以阻止其對孩子身心的傷害。

可能大多數情況是,孩子各方面表現平常,引不起老師的注意,更得不到老師的賞識,所以孩子感覺上老師瞧不起自己。做父母的就要鼓勵孩子努力,爭取發揮自己特長和優勢,讓老師和同學發現自己,以贏得青睞,自然就受歡迎了。


浮塵微草


”媽媽,教師不喜歡我“,先談談我對這話的看法。這話,並不能就說明孩子在學校不受歡迎。教師對孩子的愛,並不是放在臉上的笑和放在嘴裡的愛,而是發自內心的,針對孩子的不同情況會有不同的表現。所以,如果孩子回來說:老師不喜歡我。家長不要急著跟孩子解釋過多,很明顯的偽飾太平的話,孩子是能聽得出來的。


1.擁抱孩子,等孩子平靜下來後,聽聽他為什麼這麼說。

有時,孩子並沒有把這事情看得太過嚴重,他回來,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說過以後,他也就把這事扔在一邊了。這種情況下,家長如果對這件事過於緊張,問得太多,今天問過,明天回來再問:今天你老師對你怎麼樣?這樣一來,孩子思想上反而容易對老師不喜歡他的這個事上綱上線,強化得多了,小事就變成了大事,假的就變成了真的。

這就好比是我們在單位,有那麼個別人對我冷個臉,並不一定就意味著什麼,但是如果有個人一直在你耳邊說:這個人對你明顯有意見,你看看,他對著別人都笑眯眯的,就對你冷著臉。時間長了,你心裡肯定不舒服。孩子對老師有了成見,對孩子學習和心情是會有很大的影響的。很多時候,孩子的一兩句抱怨,並沒有多大的事情,家長不要過於擔心。

2.日常給孩子要灌輸一種觀點,就是這個社會上,並不會所有的人都喜歡你,但這不是你的問題。

這個觀點,可能等孩子稍微大一點了再給他灌輸比較好。孩子在學校,要認清一個現實,那就是,肯定不會每個老師都喜歡你,你也肯定不會喜歡每一個老師,你也不用去喜歡每一個老師。讓孩子去喜歡每一個老師,這也是很不正常的情況,不是培養了虛偽的孩子,就是培養了壓抑自己情感的孩子。明確了這一點,孩子就不會被老師的情緒帶著走。

穩定了孩子的情緒,再繼續讓孩子明白,你到學校去,不是和老師做朋友去的,是學習老師的知識的。傳道受業解惑,是老師的定位,而學習,則是學生應該有的定位。我很喜歡我孩子初中的老師,她接初三時,明確跟孩子們說:我是你們的老師,我不是你們的朋友。你們也不要把我當朋友。

當然,這並沒有影響孩子和她的感情。她罵起來很兇,管起來很嚴,教起書來很厲害。我最喜歡這樣的老師。

3.學會發現老師的閃光點。

有時,對我們板著臉的老師,只是希望我們在該認真學習的時間裡,不要嬉皮笑臉;在該認真聽課的時間裡,不要神遊萬里。

學習生涯很苦,但這個苦是人生必經的階段,我們都必須面對。所以,孩子回來的抱怨,我們聽著,試著去化解孩子的怨氣。再引導孩子們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好的一面。試著讓孩子去發現每個老師的閃光點。

比如這個老師普通話好,講題細緻,字漂亮,懂的知識多,罵起人來理由充足而且非常流暢(語言表達能力一流),改作業非常認真,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非常有耐心,等等,都是優點。每個人身上都有閃光點。孩子學會發現這些閃光點,才能更好地融入學校這個小環境,以後也才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大環境。

有句話可能很殘忍:我們不能改變這個世界時,在保有自我的前提下,要學著去適應這個世界。這其實是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


最後說一句:我不否認這世界上有無緣無故的不喜歡,如果一個老師真的不喜歡一個孩子,而且明擺在臉上去傷害一個孩子,真的是非常讓人討厭的一件事。我有一個朋友,至今還記得小學老師大冬天讓她讓在教室外面的情景。真要是遇到了,直接跟老師溝通一下,能弄懂是因為什麼最好,實在沒有辦法,我也沒有很有用的招兒了。

各位對這種沒理由的不喜歡孩子的情況,有什麼好的招兒麼?


像跳舞一樣寫作


我認為對於孩子現在的一種狀態不能簡單的歸結為孩子在校不受歡迎,到底是不受歡迎還是孩子對去學校的另一種抗拒。孩子在學校不受歡迎有以下幾種現象:

1、孩子在學校調皮搗蛋欺負他人

對於這種孩子,多半是膽汁質型的,父母在家要給孩子進行言傳身教,因為小孩子的行為多半是一種學習行為,父母應教導孩子與人為善。如果是孩子控制不住自己,父母應帶孩子培養一些課外興趣,進行專注訓練,讓孩子學會靜下來,遇事冷靜,不盲從。

2、受欺負型

對於這種孩子性格多半內向,不喜與人交往,對人際關係沒有把握好;遇到問題喜歡退縮,不能積極的面對;膽子比較小,被人欺負時不敢反抗,總讓別的孩子形成一種定勢,這個孩子好欺負,我們就欺負他。

針對以上兩種情況,父母應弄清楚原因,如果是前者,我們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妥,引起別人的誤會,解釋清楚,矛盾自然就解開了,並教會孩子學會寬容。如果是後者父母應告訴孩子不能一味的逃避,引導他積極的採取應對措施,很多孩子一被同學欺負就找家長哭訴,讓父母覺得自己孩子不受歡迎,從來不思考對方為什麼欺負自己孩子?原因在哪?怎麼跟別人搞好關係?這時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不要只是簡單的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是指導孩子學會人際交往的技巧和處理問題的思路,培養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異鄉人vlog


每個人都渴望受到他人的重視,小孩也不例外。當小孩對自己說“老師不喜歡我”時既不能立馬站在孩子角度說老師的不是,否定孩子的看法也不合適。可以讓孩子來講。

可以這樣開始你和孩子之間的對話:“哦,老師做了什麼了,你覺得不喜歡你”?

首先,作為家長需要認真分析,理性思考,可能的原因是什麼?

大多數時候可能只是孩子的自己主觀感覺,和事實差距挺大。

有可能的原因是:

是小朋友本來挺乖,聽話,沒有過多引起老師注意。

是小朋友在家中受到過多關注,家校之間形成的落差,而產生不舒服心理。

是老師出事風格,缺乏熱情,給孩子的錯誤感覺?

也有可能是老師真不喜歡,會是孩子自身的原因?有什麼令人不舒服的行為習慣?

還是家長處事方式不對,說了什麼話,做了什麼事得罪老師了。

建議做法

首先,聽孩子盡情說,孩子願意和家長講是好事,不說可能才有問題。聽孩子講時要有理性判斷,不要一位相信孩子。

其次,安撫孩子,不是現在孩子一邊譴責老師,而是現在老師一邊化解孩子心中的疑問。切記說出“老師怎麼會這樣?太不像話了!”之類的話。永遠不要在孩子面前說老師壞話。

再次,保持和老師溝通,聯繫。瞭解孩子在校表現,存在什麼問題等。可以委婉地提出你的問題。

還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自己是不是平時照顧地過於細緻,有沒有一些不好的習慣沒有及時糾正,還是自己的言行不太恰當等。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一定是杜絕那種自私的愛,總認為我家的小孩是最好的,沒有什麼毛病,有問題都是別人的錯,這樣的“護犢子”心理。

受委屈也是一種成長,做家長不要太在乎。


平說教育


孩子想博得老師的喜歡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孩子認為老師不喜歡他,就要幫助孩子找到老師不喜歡的原因,也許孩子有一些小缺點,上課不遵守紀律?還是不愛回答問題?找到原因,指導孩子:老師喜歡守紀律愛回答問題的孩子,讓孩子儘快改正,老師發現孩子的進步就會表揚他,孩子就開心了。

如果孩子沒有任何缺點,就可能是默默無聞,不愛表現,畢竟班級裡孩子多,老師不可能顧及到每個人,而有些孩子樂於展示自己,這時,可以問問孩子,老師喜歡班裡的誰?為什麼老師喜歡他?比如有的孩子愛勞動,有的孩子寫字漂亮,這時引導孩子發揮自己的特長或是培養孩子的特長,參加繪畫比賽啦,體育競賽啦等等,同時鼓勵孩子增強自信,做個陽光上進的好孩子!





淡然369y


只有爸爸媽媽會無條件愛你,那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和本能,其他人都沒有義務去喜歡你,老師是值得尊敬的,認真做好老師佈置的任務,老師自然會喜歡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