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 注重禮儀

為人處世 注重禮儀

五步目迎、三步問候

在開放式的服務空間中迎接客人,要記住“五步目迎、三步問候”的原則。

“目迎”就是行注目禮。迎賓人員要專注。注意到客人已經過來了,就要轉向他,用眼神來表達關注和歡迎。注目禮的距離以五步為宜。在距離三步的時候就要問候“您好,歡迎光臨!”等。

15°鞠躬

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按照中國的國情行15°鞠躬即可。

陪同引導時的行姿

陪同,指的是陪伴著別人一同行進;引導,則是指在行進之中帶領別人。

陪同引導服務對象時,若雙方並排行進,陪同引導者應居於左側;若雙方單行行進時,則陪同引導者應居於左前方約一米左右的位置;當服務對象不熟悉行進方向時,需關照提醒對方留意。

陪同引導客人時,一定要處處以對方為中心。行進的速度需與對方相協調,切勿我行我素,走得太快或太慢。每當經過拐角、樓梯或道路坎坷、照明欠佳之處時,需關照提醒對方留意。

陪同引導客人時,有必要採取一些特殊的體位。請對方開始行進時,應面向對方,少許欠身。在行進中與對方交談或答覆其提問時,應將頭部、上身轉向對方。

變向行走的規範

所謂變向行走,就是在行進之中變換自己的方向,主要包括除常規前行之外的後退、側行、前行轉身、後退轉身等。

1、後退

需要離去時扭頭就走是失禮行為,可採用先面向交往對象後退幾步方才轉體離去的做法。通常面向他人至少退兩三步,且後退時步幅宜小,腳宜輕擦地面。轉體時,應身先頭後。若顯轉頭或頭與身同時轉向,均為不妥。

2、側行

在行進時,有兩種情況需要側身而行。一是與同行者交談之時。此時的具體做法是,上身轉向交談對象,距對方較遠一側的肩部朝前,距對方較近一側的肩部稍後,身體與對方保持一定距離。二是與他人狹路相逢時。此時宜兩肩一前一後,胸部轉向對方,而不應背向對方。

3、前行轉身

前行轉身,指在向前行進之中轉身而行。在前行中向右轉身,應以左腳掌為軸心,在右腳落地時,向右轉體90°,同時邁出右腳;在前行中向左轉身,應以右腳掌為軸心,在右腳落地時,向左轉體90°,同時邁出左腳。

4、後退轉身

後退轉身,指在後退之中轉身而行。它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後退右轉。先退幾步,以左腳掌為軸心,向右轉體90°,同時向右邁出右腳。二是後退左轉。先退幾步,以右腳掌為軸心,向左轉體90°,同時向左邁出左腳。三是後退後轉。先退幾步,以左腳為軸心,向右轉體180°,然後邁出右腳;或是以右腳為軸心,向左轉體180°,然後邁出左腳。

手部正常垂放規範

正常垂放,在此特指服務人員站立服務時雙手垂放的手勢。在一般情況下,它是廣大服務人員接觸最多的手勢之一。有時也叫做服務人員的基本手勢。具體做法有以下幾種:

(1)雙手指尖朝下,掌心向內。在手臂伸直後分別緊貼於兩腿褲線之處。

(2)雙手伸直後自然相交於小腹之處,掌心向內,一隻手在上一隻手在下疊放在一起。

(3)雙手伸直後自然相交於小腹之處,掌心向內,一隻手在上一隻手在下地相握在一起。

(4)雙手伸直後自然相交於背後,掌心向外,雙手互握。

(5)一隻手緊貼褲線自然垂放,另外一隻手則略微彎曲,掌心向內搭在腹前。

(6)一隻手掌心向外背在背後,另外一隻手則略微彎曲,掌心向內搭在腹前。

(7)一隻手緊貼褲線自然垂放,另外一隻手則掌心向外背在身後。

自然搭放規範

人們所採用的自然搭放的手勢,在其站立或就座之時,又各有一定的差異。

在站立時,將手部自然搭放在桌面或櫃檯上,主要的要求有:身體應儘量靠近桌子或櫃檯,上身挺直;兩臂稍有彎曲,肘部朝向外側;兩手以手指部分放在桌子或櫃檯上,指尖朝前,拇指與其他四指稍有分離,並輕搭在桌子或櫃檯的邊緣之處。

採用這種手勢時,不要距離桌子或櫃檯太遠,同時還要根據其高矮的程度來調整手臂彎曲的程度,儘量避免出現將上半身趴伏在桌子或櫃檯上的情況。將整個手掌支撐與桌子、櫃檯之上,甚至兩隻手掌都這麼做,則更不合適。

在就座時,將手部自然搭放在桌面或櫃檯上,主要的要求有:身體趨近桌子或櫃檯,儘量挺直上身。除採取書寫、計算、調試等必要的動作時,手臂可擺放於桌子或櫃檯之上外,最好僅以雙手手掌平放於其上;將雙手放在桌子或櫃檯上時,雙手可以分開、9疊放或相握。但不要將胳膊支起來,或是將一隻手或雙手放在桌子或櫃檯之下。

手持物品規範

在手持某種物品時,要做到穩妥、到位、衛生、自然。

1、穩妥

手持物品時,可根據其具體重量、形狀以及易碎與否,採取不同的手勢。既可以使用雙手,也可以只用一隻手,最重要的是要確保物品的安全,儘量輕拿輕放,同時也要防止傷人傷己。

2、到位

有不少物品,在需要手持時,應當將手置於一定的位置,這就是持物到位的含義。

3、衛生

持物之時,還要注意衛生問題。為人取拿食品時,切忌直接銷售。敬茶、斟酒、送湯、上菜時,千萬不要把手指搭在杯、碗、碟、盤邊沿,更不能使手指浸泡在其中。

4、自然

手持物品時,可依據本人的能力與實際需要,酌情以拿、捏、提、握、抓、扛、夾等不同的姿勢。不過一定要避免在持物時手勢誇張,失去自然美。

遞接物品規範

遞送物品時,應注意的問題有:

1、雙手為宜

有可能時,雙手遞物最佳。不方便雙手並用時,也要採用右手。以左手遞物,通常被視為失禮之舉。

2、遞於手中

遞個他人的物品,以直接交到對方手中為好。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將所遞的物品放在別處。

3、主動上前

若對方相距過遠,遞物者理當主動走進接物者。加入自己坐著的話,還應儘量在遞物時起身站立為好。

4、方便接拿

在遞物時,應為對方留出便於接取物品的地方。不要讓其感到接物時無從下手。將帶有文字的物品遞交他人時,還需使之正面朝向對方。

5、尖、刃內向

將帶尖、帶刃或其他易於傷人的物品遞與他人時,切勿以尖、刃直指對方,應當使其朝向自己或是朝向他出。

接取物品時,主要應注意的是:應當目視對方,而不要只顧注視物品,一定要用雙手或右手,不宜單用左手。必要時,應當起身而立,並主動走近對方。當對方遞過物品時,再以手前去接取,切勿急不可待直接從對方手中搶取物品。

舉手致意與揮手道別

1、舉手致意

舉手致意的正確做法,涉及下列四點:

(1)面向對方。舉手致意時,應全身直立,面向對方,至少上身與頭部要朝向對方。在目視對方的同時,需面帶笑容。

(2)手臂上伸。舉手致意時應當手臂自下而上向側上方伸出。手臂即可略有彎曲,亦可全部伸直。

(3)掌心向外。舉手致意時需掌心向外,即面對對方,指尖朝向上方。千萬不要忘記伸開手掌。

(4)切勿亂擺。舉手致意時,手臂輕緩地由下而上的向上伸起,而不是自上而下或向左右兩側來回擺動。

2、揮手道別

揮手道別是與人互道再會時所用的常規手勢。採用這一手勢時,主要要注意以下幾點:

(1)身體站直,目視對方。

(2)手臂前伸。道別時,可用右手,也可雙手並用。但要使手臂盡力向上、向前伸出,掌心向外,指尖一定要向上。手臂不要伸得太低或過分彎曲。

(3)揮手道別時,要將手臂向左右兩側輕輕揮動,不過儘量不要上下襬動。

(4)接待客人時,不主動先伸手與客人握手。

(5)迎客走在前,送客走在後。

(6)上樓梯走在客人的後面,下樓梯走在客人的前面。

注目歡喜的眼神

精緻化的服務能夠貫徹到眼神和表情,努力做到“眼眼睛會說話”。

服務人員陪同領導人和VIP步行,一般情況下須滯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