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隋唐——徐浩

古往今來|隋唐——徐浩

徐浩

古往今来|隋唐——徐浩

徐浩是誰?徐浩,字季海,出生於703年,現在的浙江紹興一帶,是唐代有名的大書法家。其父親名叫徐嶠,也是當時小有名氣的書法家。徐浩從小時候開始,就受到他父親的教導,用功讀書,用心練字。十幾歲的時候通過科舉考試,考取了明經。唐肅宗在位時,因為他書法遒勁有力,曾授予他中書舍人的職位,傳遞給四方的詔令,旨意,都由徐浩來書寫。後來,徐浩輾轉又進了國子監負責祭酒。瞭解了徐浩是誰,再瞭解徐浩憑藉自己的書法優勢,曾經寫過《論語》和《朱巨川告身》等多部文學作品,受到了當時很多愛好寫作練字之人的好評。除了在文學上,徐浩臨摹過多部作品之外,在石碑雕刻方面,他也有著很高的造詣。徐浩最擅長寫的字體是楷書,大曆四年的時候,在今天的河南登封的嵩嶽寺,徐浩寫下了《大證禪師碑》這部作品,受到了很多人的一致好評。781年,為了紀念死去的高僧不空三藏,皇上又一次命令徐浩在今天的西安市,寫下了《不空和尚碑》,以此來讓後人記住不空三藏留下的貢獻。這也是徐浩生平最有名的代表作品之一。

徐浩作為一名書法家,他的字跡遒勁有力,不管是字形,還是字的整體構造都是有骨架的,看起來給人一種意氣風發,朝氣蓬勃的向上之感。這也是徐浩能夠盛極一時的原因所在。但不幸的是,在刻完《不空和尚碑》的第二年,徐浩便因病去世了。

徐浩生平

唐代歷史上有名的詩歌盛行的朝代,同時這一時期還湧現出了很多像顏真卿、歐陽詢以及徐浩等等這樣的大書法家,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參考的真跡,也是很多收藏家的一直追求的收藏品。其中徐浩就是這樣一個有名的書法家,下面來介紹下徐浩生平,703年,他出生於浙江紹興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中,其父親名叫徐嶠,對書法以及文學創作等都非常有研究,在父親的感染和薰陶之下,小時候的徐浩也便逐漸愛上了練字。再加上徐浩本身就是一個非常踏實刻苦的孩子,不久他的書法便在當地小有名氣。隨著徐浩一天天長大,到了能夠參加科舉考試的年齡了,徐浩在考試中一次便成功考取了明經,這時在位的皇帝是唐肅宗,由於欣賞徐浩的書法和才華,於是便將中書舍人這一官職留給徐浩擔任,凡是發佈給天下各處的詔令,基本都由徐浩來親筆書寫。後來這一職位擔任幾年後,他又出任國子監掌管與祭酒有關的事宜。但畢竟這不是徐浩的特長所在,沒幾年,在擔任禮部尚書,侍郎等多種官職後,他又一次迴歸原位,繼續擔任中書舍人這一職位。這是徐浩在仕途上的經歷。

憑藉自己的特長,徐浩在781年奉命給對唐朝有著巨大貢獻的不空三藏雕刻石碑,這時候的徐浩已經七十多歲了,雖然年事已高,但徐浩的字跡仍然不減當年,沒有半分退步的意思。而且這個不空和尚碑也是徐浩一生中留下的最後一部作品,或許是由於此時的徐浩經歷豐富的緣故,他一生所寫的碑文雖然不在少數,卻只有這一個得到了最高的評價。783年,徐浩剛好八十歲便與世長辭,結束了自己這平淡卻又踏實的一生,這就是徐浩生平,這個偉人的一生。

徐浩書法

徐浩是唐代有名的大書法家。他的字跡從小時候開始,就受到他父親的薰陶,再加上徐浩本身勤奮努力,因而練出了一手好字。他的名字在當時也是被很多人都知曉的。關於徐浩的書法,根據歷史上書籍中的記載,同時也有一些相關的作品出土為證,當前大部分的觀點是認為,徐浩是最擅長寫楷書的,草書和八分排名則靠後一點。這種字體風格的形成和他父親徐嶠的影響是分不開的。

古往今来|隋唐——徐浩
古往今来|隋唐——徐浩古往今来|隋唐——徐浩

徐浩書法作品

徐浩的書法風格筆力圓勁、混實,寫作特點自成一家。但每一代人對於他的書法所持的觀點,大多都是好壞皆有。在《新唐書·徐浩傳》這本書中,關於徐浩的書法是這樣描寫的:怒猊抉石,渴驥奔泉。這幾個字是說徐浩的書法非常有氣勢,有筋骨。但與此相反,唐代一位名叫呂總的人卻認為,徐浩的書法雖然精煉成熟,但卻缺少了一種趣味,看起來十分的枯燥無聊。每個人的欣賞眼光都是不同的,究竟徐浩的書法怎樣,我們也無從對此加以判斷。

但在當時,徐浩確實是憑藉自己的書法而得到了重要。其中他的代表作品《不空和尚碑》,是徐浩死的前一年寫的,至今這一石碑在陝西西安還被完好無損的保留著。關於徐浩在這一石碑上的刻字,歷代的評價都是非常高的,認為石碑上徐浩的書法成熟穩重,字體的構架有筋骨,儘管看起來有一點笨拙的感覺,卻也不失韻味。除了這部作品之外,《朱巨告身》也是徐浩書法的主要代表作之一。

徐浩

不空和尚碑

徐浩作為唐代有名的書法家,雖然留給後人的作品有很多,但其中影響最大,評價最高的還要屬他最後一部作品《不空和尚碑》,根據書上的記載,在完成這件碑文的第二年,徐浩已經到了八十歲的高齡。徐浩這一生過得極其平凡,沒有經歷過什麼大的波動,也沒有受到過什麼政治迫害,《不空和尚碑》可以說是他留給後人最成功的一部作品了。關於徐浩不空和尚碑,其全稱為《唐太興善寺故大德大辯正廣智三藏和尚碑銘並序》。相傳,在唐朝處於動亂的時候,有一位從日本來留學的和尚,名叫不空三藏。他和其他的和尚有著很大的差別,他主要研究的是佛教密教,也就是通過做法,咒語以及祭祀等方式來讓上天顯靈,幫助人們渡過難關的一種宗教。雖然這種事情在現在看來是迷信封建,但在當時,這種辦法確實幫助唐朝取得了勝利,讓天下重新歸於安定。後來這位不空三藏又重新迴歸到了日本,為了紀念他對唐朝做出的貢獻,於是唐肅宗便命人給他造了一個石碑,並命令徐浩給他刻字。

古往今来|隋唐——徐浩
古往今来|隋唐——徐浩古往今来|隋唐——徐浩

關於《不空和尚碑》,在書《金石萃編》是這樣描述的:“碑高八尺三寸五分,廣四尺一寸八分,字共二十四行,滿行四十八字”。這塊石碑修建在今天的陝西西安市,當年徐浩刻此碑文時已經是七十九歲的高齡了。《不空和尚碑》主要介紹了不空三藏所留下的佛教密宗的一個傳承歷史,也介紹了關於不空三藏的一些主要功績,對於研究中日文化交流與傳承有著很大的意義。

徐浩在展現其獨特的“官閣體”書法風格時,還可讓讀者領略其文學家的一面:“公以間氣傑出,膺期挺生,忠孝代範,親賢大名。利物可以和義,修辭可以立誠。夫其有犯無隱,措枉舉直,無形骸之私,竭股肱之力,權貴斂手,奸回沮色。是以當可言而必言,再入相而再去,良有以也……

古往今来|隋唐——徐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