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宗憲“他可能玩心重”的辯護可惡在哪裡?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01

知乎上有個問題:你都見過哪些三觀不正,歪曲事實的奇葩言論?

有一個高贊回答是:北大女生感謝貧窮。

此事轟動一時,寒門學子多年苦讀,終於進入夢寐以求的北大,可謂是守得雲開見月明,妥妥國人都愛看的大團圓結局。

但是北大女不甘寂寞,寫了篇“感謝貧窮”的抒情散文。

“感謝貧窮”這種論調,乍一看,很是勵志,很能感染一些人,彷彿體現了某種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

但是細究之下,就會發現這根本就是偷換概念。

貧窮造成的心理陰影,那種一生都揮之不去的匱乏感,會讓很多人陷入深深地自卑。很多人都說寫出《平凡的世界》和《人生》的路遙是窮死的,然而成名後的路遙,早已不缺銀錢,何以貧窮至死呢?

所以有人說,路遙是終身都被困在童年貧窮所帶來的匱乏感之中。

吳宗憲“他可能玩心重”的辯護可惡在哪裡?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古人說,倉廩實而知禮節,窮山惡水出刁民。郭德綱也常在相聲中說“窮生奸計,富長良心”。

可見,貧窮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北大女生真正應該感謝的是自己的拼搏,家庭的支持。

但是,這種“感謝貧窮”的論調又很容易迷惑人,怎樣才能識破它呢?

答:同樣的邏輯,換個語境。

比如,如果北大女生要感謝貧窮,那麼霍金是不是應該感謝漸凍症這種疾病呢?

司馬遷是不是要感謝宮刑呢?

貝多芬是不是要感謝雙耳失聰呢?

吳宗憲“他可能玩心重”的辯護可惡在哪裡?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清平樂》中的賈教習曾親讀此信

02

明白了這個邏輯,我們再來看吳宗憲為“小豬”羅志祥的辯護詞:只是玩心太重

這句話瞬間讓人想到了另一句名言:他還只是個孩子

“以孩子”的名義作惡的事件有多少,不用多說了吧?最近爆出來的就有好幾起。以至於人們紛紛譴責《未成年人保護法》已經墮落成了《未成年人渣保護法》。

由“法鯊”邁克爾法斯賓德主演的B級片《伊甸湖》講述了一群熊孩子狂虐大人的驚悚故事,看來令人毛骨悚然, 汗毛根兒發顫。

吳宗憲“他可能玩心重”的辯護可惡在哪裡?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麥斯·米科爾森主演的《狩獵》講述了一個小女孩示愛大叔被婉拒後,便捏造謊言陷害大叔的故事。

剛離婚的大叔原本在孤兒院工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世無爭,熱愛和平。然而就因為一個小女孩報復性的謊言,瞬間遭遇來自四面八方的火力,瀕臨崩潰。

裡面有兩句經典臺詞:

熊孩子的惡意比任何惡意都可怕,因為他們不知道後果。

我們一向認為孩子不會撒謊,但事實上,他們常常撒謊。


吳宗憲“他可能玩心重”的辯護可惡在哪裡?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以前,我一直被誤導,傻傻地認為“藝術來源生活,又高於生活”。但是我活得越久,就越發感到,藝術雖然來源於生活,但是它永遠低於生活。

生活中永遠都有就連藝術想象也無法企及的地方。

比如日本的“酒鬼薔薇聖鬥事件”和“綾瀨水泥案”,細節之處令人不忍聽聞,此處略去不表。

然而這些事件中的嫌犯結果如何呢?無一例外獲得了輕判。

理由就是“他還是隻是個孩子”。

為此,2000年,日本國會因為這次的事件,將犯罪刑責的最低適用年齡從16歲降至了14歲。

吳宗憲“他可能玩心重”的辯護可惡在哪裡?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在這裡,罪責本身還在其次,可怕的是“他還只是個孩子”這種荒謬的掩蓋。

03

同樣,如果周揚青微博爆料屬實,考慮到羅志祥數次做出反應,也沒有否認,那麼基本可以認定,周揚青所說基本屬實。

吳宗憲“他可能玩心重”的辯護可惡在哪裡?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在如此實錘的情況下,綜藝之王吳宗憲和田馥甄之流,竟然能冠之以“可能是玩心重”這種藉口,這就不僅是背離了客觀,而且是丟掉了良知。

嚴格來說,羅某人的這種行為,已經不僅僅是娛樂或情感事件,而是挑戰人倫底線的行徑。(詳情見周揚青微博)

所以,吳宗憲老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玩心重”,就是在說,這在吳宗憲老師眼裡那都是“小場面”。

同時也人更加好奇,究竟吳宗憲老師見識過怎樣更為宏大開闊的世面呢?

吳宗憲“他可能玩心重”的辯護可惡在哪裡?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

如果人們接受“玩心重”這種雖顯無力卻極易攪混水的“藉口”,那麼接下來,是不是就應該自罰三杯,含淚諒解了呢?

好在人民群眾經過和熊孩子的多年戰鬥,總結出了相應的經驗:他還只是個孩子,所以,千萬不要放過他。

那麼,對於這種“只是玩心重”的貨,就應該多多曝光,如周揚青所言:我曝光他,是不願讓其他女生受害。

否則,以羅志祥老師的時間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那要是玩耍起來,必定是杯盤狼藉,不知東方之既白!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