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糊塗就是大智若愚


有時糊塗就是大智若愚

有位先生和朋友去拜訪一位教授。那個教授為人嚴肅,平時不苟言笑。到了午飯時間,他們被教授邀請在他家吃中午飯,而吃飯的過程中,大家除了開頭說了幾句應酬的話,剩下的只是讓人尷尬的沉默。席間,那位先生注意到了教授家養的熱帶魚,其中幾條色彩斑斕,遊起來讓人眼花繚亂。其實他知道這魚叫“地圖”,自己也養了幾條,還很得意地為朋友介紹過,教授見那位先生神情專注的盯著魚缸,就笑著問:“還可以吧?才買的,見過嗎?”就聽那位先生說:“還真沒見過,叫什麼名字?明兒我也打算養幾條呢!”當時他的朋友不解地看著他,心想:裝什麼糊塗,你自己不是養了幾條嗎?

可教授一聽來了興致,神采飛揚,大談特談了自己的養魚經,那位先生邊聽邊頻頻點頭。教授像是遇到了知音,說說笑笑,如數家珍地給他講每條魚的來歷、名稱、特徵,飯後更是拉著他到書房看自己收集的各類名貴熱帶魚的照片,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原本打算兩個小時的拜訪,沒想到竟聊了六個小時,朋友才突然領悟到那位先生說謊話的用意。

人有聰明和糊塗之分。聰明人明察秋毫,反應敏銳,把大大小小的事都記在心裡,總要找到解決辦法才肯罷休,因此,往往心力交瘁,精疲力盡;糊塗人把什麼事都能看開、看淡,反映遲鈍,反而獲得瀟灑自如,輕鬆自得。實際上,生活中的許多事不必看得太透,更不必都裝在心裡。難得糊塗是解脫煩惱的最好辦法,這樣,你才可以集中精力去想自己應該做的事,而不是將精力耗費在如何應酬別人身上。有些人覺得活的累,人際關係不順,主要是因為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整天把心思都用在了別人身上,等到需要自己表現時,反而沒有了精力。

蘇軾說:“大勇若怯,大智若愚。”真正精明的人在應酬過程中,往往是該糊塗時便糊塗。小事情糊塗一下就過去了,在心裡不留一點痕跡,大事情卻揣著明白裝糊塗,當然,該精明的時候呢,絕不含糊,如此的應酬境界,自然可以讓他們一舉多得——面子照顧到了,利益照顧到了,人脈關係也照顧到了。

那如何在小事情上裝糊塗,更能讓你的言辭具有說服力,讓你的表現更有親和力呢?一般來說,有兩點值得注意。

一,打個幽默的太極

幽默是處理人際關係最有效的潤滑劑,也是化解尷尬與誤會的重要技巧之一,在裝糊塗的時候,可以通過一些幽默的表達方式,來委婉的表示你的“無知”,以儘可能維護對方的自尊,免於刺激對方的情緒。

英國牛津大學有個名叫艾爾弗雷特的學生,因能寫點詩而在學校小有名氣。一天,他在同學面前朗誦自己的詩,有個叫查爾斯的同學說:“艾爾弗雷特的詩我非常感興趣,他是從一本書裡偷來的。”而艾爾弗雷特非常惱火,要求查爾斯當眾向他道歉,查爾斯想了想,答應了。他說:“我以前很少收回自己講過的話。但這一次,我認錯了。我本來以為艾爾弗雷特的詩是從我讀的那本書裡偷來的,但我到房裡,翻開了那本書一看,發現那首詩仍然在那裡。”

兩句話表面上不同,“艾爾弗雷特的詩是從我讀的那本書裡偷來的”,也就是指艾爾弗雷特抄襲了那首詩,“那首詩仍然在那裡“,指的是艾爾弗雷特抄襲的那首詩還在書中。意思沒有變,而且進一步肯定了那首詩是抄襲的,表面上看是自己示弱了,其實,這種看似愚蠢的回答卻顯示出了他的智慧。所以,聰明人的糊塗反應出來的是一種修養,一種深沉與老練。

二,來點“無知”的單純

應酬時避免太過世故、老練,或是鋒芒畢露,稜角太多,那樣不但讓人難以接近,而且容易傷人。必要的時候,要單純一點,明明知道的事,可以說“不清楚”;在一些過於敏感的問題上,可以適當裝瘋賣傻;大家都秘而不宣的事,也不要急著爆料......

試想有這麼一個人,無論你想他說什麼,他都習慣回答:“這又有什麼,我見得多了。”或者說:“這件事情我早就知道了,有什麼稀罕。”幾次下來,相信你沒有興趣與他在聊一些自認為新鮮的話題。相反,如果對方抱著這樣一種態度:無論你說什麼,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並且願意洗耳恭聽:“還有這事?趕快說來聽聽。”那你對這個人的態度與評價也不會太差。

有些人明明知道某件事情,當別人主動提及時,還是會表現一副很感興趣的樣子,其實,這就是一種“糊塗”,一種人為的“單純”。通常人們也願意與較單純的人談一些新鮮的話題,因為他們不必擔心自己講的不對,或出現漏洞時會被對方及時發現並糾正過來。如果與涉世較深的精明人談這些話題,則會產生一定的顧慮。

所以,聰明人的糊塗是一種韜略和智慧。生活中,在一些事情上看似糊塗的人,實際上是真正精明的人。各種應酬場合,我們經常會見到這樣的人,他們經常不按常理“出牌”,在普通人眼中不是另類,就是愚蠢,其實真正能讀懂他們的人會明白。這其實是一種大智若愚。尤其是在一些小事情上,適當的時候讓自己揣著明白裝糊塗是一種生存智慧,也是一種做人的境界。

一般人都不喜歡謀略意識較強的人,也就是心眼太多的人。如果你事事都表現得精明過人,不落下風,那你就讓人覺得很難接近,很難相處。所以眾人皆醉的時候,你不要獨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