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曾經的‘傷疤’,如今的新名片-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


在茂名市區西北角留下了一個礦坑,面積達10.07平方公里,最深處距地表超過百米,被稱為茂名的一道傷疤。現如今那道傷疤變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整個茂名也有了新的面孔,曾經的廢棄ku已經建設成為融合山水園林礦和休閒於一體的大型開放式生態公園。

茂名曾經的‘傷疤’,如今的新名片-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


茂名曾經的‘傷疤’,如今的新名片-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


茂名曾經的‘傷疤’,如今的新名片-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


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位於廣東省茂名市區西北角,距離市區紅旗北路直線距離約800米,原為茂名露天礦採礦場。

2011年,茂名市委、茂名市政府果斷放棄該區開發高嶺土、煤炭等帶來的巨大采礦收益,作出了關停露天礦的決定。

2012年2月,茂名高新區啟動了露天礦生態公園規劃建設工作。按照修復與優化有機結合原則,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因勢利導、就地取材,重點建設“引水、修路、種樹、建館”四大工程,儘可能利用現有地形及礦區原有環境、設施。具體內容包括:引鑑江水修築近1億立方大型(水庫)人工湖,環湖及周邊道路改造約23公里,逐年植樹造林約6300畝,建設大型石油文化博物館和引資約10億元建設10萬千瓦太陽能發電項目。

通過“賞花、觀景、戲水、觀展”一系列景點佈置,創造出集工業特色糅合山水園林礦和休閒於一體的大型開放式生態公園,為市民日常休閒活動提供了一個兼具文化、旅遊、休閒與度假多功能於一體的好去處。

2013年12月31日,茂名石化公司移交給茂名市政府南、北排土場及礦坑共20.31平方公里範圍。

2014年露天礦生態公園建設全面展開,建設露天礦生態公園,是茂名市委、茂名市政府大力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惠民舉措。


茂名曾經的‘傷疤’,如今的新名片-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

茂名曾經的‘傷疤’,如今的新名片-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


茂名曾經的‘傷疤’,如今的新名片-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


曾經,露天礦是茂名人們頭上的一片陰影,幸好在茂名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建設了露天礦博物館,如今的露天礦已經成為茂名的一張新名片!

茂名曾經的‘傷疤’,如今的新名片-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


茂名曾經的‘傷疤’,如今的新名片-茂名露天礦生態公園

自2014年以來,礦區復綠面積約7000畝,大量的林木種植,有效地改變了礦區的生態環境,綠化美化了礦區。礦區植被複綠採用“見縫插針”的種植方式,選用合適樹種,大面積種植的同時也保證了樹苗的成活率。迄今,露天礦生態公園已栽下黃花風鈴、紫花風鈴、大葉紫薇、臘腸樹、宮粉紫荊等各種花木。

現在的露天礦早已不是當初的‘醜小鴨’,已然成為白天鵝了,你被它的美驚豔到了嗎?歡迎在下方留言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