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花農轉型快 “改行”種葡萄

鐵嶺市清河區張相鎮石家堡子村村民佟愛東夫妻幾年前從內蒙古回到老家清河發展農業生產,當時他們選中了非洲菊養殖項目,幾年的經營讓他們獲得了成功。由於疫情原因,佟愛東的非洲菊銷售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經過考察及時調整農業轉型,用葡萄替換掉了非洲菊種植。

近幾年,清河區紮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出臺一系列惠農政策,於是,佟愛東夫妻回到家鄉,建起了8個大棚種上非洲菊,帶領村民們走上致富路。疫情發生後,佟愛東的非洲菊銷售量急劇下降,每年春節和清明是非洲菊銷售旺季,可今年祭祀和酒店的需求嚴重萎縮,他和妻子商量調整家裡大棚種植的品類。

佟愛東的妻子詹秀敏正在大棚查看葡萄長勢。

“去年這個時候一隻非洲菊的價格是1元左右,可今年賣到1毛都沒人要了,我就到瀋陽新民考察了一種叫著色香的葡萄品種,回到家後我就把非洲菊都拔掉了,準備改種這個葡萄品種。”佟愛東說。改變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佟愛東把家裡4個大棚的非洲菊全部剷除後,又花費40萬元引進了1萬顆葡萄苗,種植在4個大棚中。

每年3月末到4月初,佟愛東家種的非洲菊迎都會迎來銷售旺季。可今年他家農忙的場面變了,取而代之的是熱火朝天的種植場面,附近的村民因為不能出門也都到佟愛東家來打工,女工一小時8元,男工一天100元,大家在家門口就能把錢掙到手。


在佟愛東家大棚裡打工的村民。

“我這幾個大棚以前不少村民來打工,如果我今年菊花賣不出去大家收入也都受影響,我轉型後,雖然我個人損失了一些,但是大家和我一起幹,只要有希望大家就都能掙到錢。”佟愛東說。

佟愛東介紹,他這次選擇的葡萄品種含糖量在15%左右,而且市場價格比較穩,當年就能結果上市售賣,等到年底這批成果葡萄就能看見效益,一個大棚能產出5千斤左右的葡萄,銷售額預計在10元一斤,而且他還準備走採摘銷售的路線,到時效益會更加可觀。(作者單位:清河區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