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再現讓我重溫中國遠征軍的英雄事蹟


影像再現讓我重溫中國遠征軍的英雄事蹟

前幾天在網上收到了《中國遠征軍》這部紀錄片,用心閱覽,看了之後愛不釋手,忙裡偷閒用了五天時間看完全部。裡面的史歷情景再現,打動著我,震撼著我。在如今這個講究金錢至上的浮華的社會里,它帶給我的是一泓清泉,滋養著我的內心,撫慰著我的心靈。責任,骨氣,尊嚴,勇氣,中國遠征軍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這四個詞的分量。

保家衛國的責任,是每個炎黃子孫內心的召喚,在祖國危難之際,為確保當時唯一一條國際援華通道—滇緬公路,十萬部隊奉命開赴異國戰場,於英軍共同協防緬甸,揭開了第一次入緬作戰。入緬第一仗—同古保衛戰,200師的將士們在戴安瀾將軍的帶領下用忠誠和勇氣書寫著中國軍人的風采,接下來的仁安羌戰役,新38師在孫立仁將軍的帶領下,用一團之力將七千多英國軍民從日軍的包圍中解救出來,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軍人的雄姿與魅力。片子裡韓紹功曾說“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在國家危難之際,我們應該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作為一名中國軍人,我認為我們就應該在戰場上馬革裸屍,而不是選擇逃避”,這正是每個中國遠征軍將士的內心,勝利的取得不是偶然,那是中國將士們內心責任的召喚,是中國將士勇氣和忠誠的體現。


影像再現讓我重溫中國遠征軍的英雄事蹟

面對困難的勇氣,是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學習的榜樣。戰術上的勝利並不能扭轉戰略上的敗局,第一次入緬作戰僅五個月,終因戰略上的失誤而被迫選擇大撤退。中國遠征軍分兩路跳出日軍包圍圈,一路通過穿越野人山返回國內,一路隨英軍退至印度。遠征軍10萬將士,歸國後僅剩4.5萬人,其中大部分就犧牲在野人山。野人山裡野獸肆虐,瘴氣瀰漫,疾病流行,200師不僅要撤出野人山,而且還擔負著第五軍的掩護任務,路途艱難可想而知。

“尊嚴,藏於自己的內心,你若不給,別人是無法從你身上取走”,面對杜聿明將軍的質問,孫立仁給出了這樣的回答。在今天看來,孫立仁和廖耀湘兩位將軍的選擇無疑為中國遠征軍後來反攻緬甸保存了力量,打下了基礎。可是,正如杜聿明將軍所說,“緬甸戰役的失利,導致遠征軍潰敗,到了異國他鄉,寄人籬下,可千萬別丟了中國軍人的臉面”。事實上,撤退到印度的中國軍人遇到了英軍的百般無理的要求和不合理的待遇,在物資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中國軍人依然挺直了腰板,捍衛了屬於自己的尊嚴,獲得了盟軍的尊重和敬佩。


影像再現讓我重溫中國遠征軍的英雄事蹟

戰爭是殘酷的,它不僅摧毀了我們的家園,使百姓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而且給每個親歷者及其後代帶來抹不掉的心靈創傷,想要忘記,卻時時想起。八年的抗日戰爭,多少英雄的中華兒女獻出了青春,力量,甚至是生命,但是,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它喚醒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留給我們後代無窮無盡的精神源泉。

今天,在這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社會里,還有多少人還記得70年前的那場戰爭呢?在我們渾身解數為實現個人私利時,為實現個人權利慾望而踐踏他人的利益時,還有多少人還記得那些為了國家的存亡而無怨無悔奮不顧身的勇士們呢?

我很慶幸,又很慚愧,慶幸自己知道原來在中國軍隊裡還有這樣一支部隊,慚愧自己知道現在才慢慢了解她,接近她。當我知道,仍然有八萬之眾的遠征軍將士的靈魂飄落在異國他鄉時,我的心是那麼的震驚與淒涼。抗日戰爭勝利之後,英國人在緬甸和印度為曾經犧牲在這片戰場上的英國軍人甚至是他的印度僱傭兵修建了公墓,日本人作為戰敗國,在52年在緬甸為犧牲在緬甸的日本軍人修建了公墓和慰靈塔,而中國,作為戰勝國,卻有如此眾多的將士屍骨流落他鄉,他們有的遺棄在茫茫的叢林,有的散落在湍急的河流兩岸。希望有一天他們的屍骨能魂歸故里。

影像再現讓我重溫中國遠征軍的英雄事蹟

讓我們銘記那些為祖國獻出寶貴生命的軍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