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終於不再愚蠢如豬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終於不再愚蠢如豬

2019年2月5日,將被所有中國科幻迷所銘記,這一天也必將被中國影史銘記,正如《紐約時報》說評述那樣:《流浪地球》標誌中國電影新時代到來,也是中國科幻片元年的開啟。

我們在仰望星空多年之後,終於把目光投向了宇宙深處。對許多中國科幻迷而言,或許,任何讚美都不為過。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終於不再愚蠢如豬

在此之前,中國有很多商業大片都依賴特效來完成大場面,但基本上沒多少合格的特效,有些甚至一看就假。很多號稱投了巨資,請了好萊塢特效團隊,最後卻給人五毛特效的感覺。

《流浪地球》片中除了有來自好萊塢的維塔工作室和韓國Macrograph公司協作,擔綱主製作的是國內的MOREVFX公司(墨境天合無錫數字圖像科技有限公司)。這真的是把中國電影往前推進了一大步!比方說片中重要道具——龐大的火石運載車,無論是外身還是駕駛室,包括未來感的方向盤,都挑不出什麼毛病。整個末日感營造的非常好,不管是空間站還是高聳入雲的高速公路,還是火紅天空下的上萬座行星發動機,都使人彷彿身處幾百年後的地球。可以預見,《流浪地球》這次積攢的經驗將孵化和催生出更多一流的特效。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終於不再愚蠢如豬

豬年來了,中國的科幻電影(包括商業大片)終於不再蠢得像頭豬。

在我看來,是四個維度的優異綜合表現締造了《流浪地球》的影史傳奇。

維度一:人類最頂級的科幻故事核心基底。戲核分:99.8分,幾近滿分。

大劉用氣勢恢宏的想象力奠定了《流浪地球》最重要的“故事核心基底”——“戲核”。身為世界級的科幻小說家,大神劉慈欣的核心創意秒殺了好萊塢大多數科幻大片。

用2500年的時間,十幾代人類,把地球裝上推進器,將地球駛出將要泯滅的太陽系,泊入新的星系。這是多麼無以倫比的想象力!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終於不再愚蠢如豬



近年來好萊塢科幻鉅製也都想象力嚴重匱乏,諾蘭口碑爆棚的《星際穿越》的故事核心基底也了無創新。更不用說《獨立日2》等科幻片樂此不疲地不斷重複使用一個早爛大街的爛版結局。主角們總是最後關鍵時刻幹掉敵方的母體,即刻間龐大的外星敵人全部崩盤。無數大製作的好萊塢科幻片放棄了在核心基底上絞盡腦汁的思考,以媚俗而輕鬆的方式敷衍觀眾。正義方即將崩潰撕裂的時刻來個絕地反殺邪惡大boss,自以為驚心動魄,卻是虎頭蛇尾,實際上最廉價的不過這種不斷重複使用的人造希望與感動。

我把所有電影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有“戲核”的電影,一類是沒有“戲核”的電影。所謂“戲核”就是可以用一句話說出來的該電影與其它所有電影的故事最核心區別。

例如,《無間道》的戲核便是:黑社會到警察中臥底。人類在《無間道》之前的所有電影,從來只有警察潛入黑社會臥底,從沒人拍過一個黑社會分子潛入警察中臥底。所以,“黑社會到警察中臥底”這一句話便是《無間道》的戲核。這一句話看似簡單,

其實是決定一部電影超高含金量的關鍵,也是最需要人類最頂級智商與腦洞去構思的。它讓《無間道》區別於人類之前所有的黑社會題材電影,徹底跳出了黑社會片的傳統套路。人類只有1%的電影有戲核,甚至許多廣為人知的非常優秀的好電影都是沒有“戲核”的電影,而電影史上那些極少見的“好電影中的好電影”,“經典中的經典”,往往是有“戲核”的。《流浪地球》的戲核便是:“將地球用推進器推出太陽系,泊入其它星系。”

這句話,這一句話使得《流浪星球》區別於人類之前的所有科幻片成為一個新的唯一,這句話也是大劉小說《流浪星球》的“書核”。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終於不再愚蠢如豬

維度二:“故事核心基底”上的劇情(戲肉)的編寫,戲肉分:80分。

必須承認,《流浪地球》團隊在故事核心基底上的劇情改編方面仍略顯稚嫩,這方面不如《星際穿越》。《星際穿越》真正輸是輸在“戲核”算不上人類頂級強大,因為沒有大劉這種人類科幻小說史上的不世奇才協助其打造頂級的創新。

大劉無疑是中國科幻史和人類科幻史中一顆永恆閃耀的星星。但是《星際穿越》的“戲肉”優於《流浪地球》,《流浪地球》在具體劇情(戲肉)的編寫上也弱於《盜夢空間》、《黑客帝國1》等眾多影史名片。

《流浪地球》所有的男女主角在劇情演繹上只是及格以上,卻也沒啥驚喜和特別之處。也就是說沒給電影加分,也沒給電影減分。

維度三:科幻美學系統(戲裝),戲裝分:95分。

必須感謝導演郭帆及其帶領的視覺特效團隊,在廢土美學、賽博朋克、機甲美學方面的造詣沒有掉鏈子。基本持平了全球電影的最高水準,在這點上遠超《海王》,甚至也超過了《阿凡達》(該片除了是電影史上第一部3D大片之外,故事和特效都只是好萊鎢常規水平)。基本持平了《黑客帝國1》、《異型》等科幻經典。一部電影的美學系統,就像一個女人穿的衣服、化的妝容,塑造著她的整體美學氣質。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終於不再愚蠢如豬

維度四:各種故事細節、演員表演、臺詞等“電影基本功構成要素”(戲基),《流浪地球》戲基分:75分。

這方面目前是《流浪地球》最弱的部分,是《流》的軟肋,也是豆瓣上有人打二三星低分的根源。好在導演郭帆帶領的團隊沒有中短板效應的詛咒,團隊還算是合格地完成了對電影來說這一非常非常重要的環節,如這一環不及格,其它維度再強也是枉然。中國導演整體在這一維度上火候尚缺。我們常說越是高質量的軟件越是需要配合頂級的硬件設備,慶幸的是郭帆沒有用不及格的“電影基本功構成要素”毀掉大劉這人類最頂級的科幻想象力。

“戲基”其實就是指一個戲的基本功,例如故事是否基本通順,是否沒有巨大的漏洞,邏輯是否侮辱觀眾智商,表演是否尷尬化,臺詞是否弱智等等等等。

馮唐說好小說與壞小說之間有一根“金線”,好電影與與爛電影之間的“金線”就取決於“戲基”。“戲基”若是超過金線,即使其他維度都比較普通,該電影仍可能被視為好電影。相反,即使一部電影在維度一二三上都非常出色,“戲核”創新前無古人,“戲裝”美學後無來者,而該電影“戲基”漏洞巨大,不過金線,則它仍然會是一部爛片。一顆老鼠屎可以壞了一鍋湯,“戲基”的破壞力是驚人的。

其實,好小說與爛小說、好音樂與爛音樂、好電影與爛電影,好藝術品與爛藝術品、好藝術家與爛藝術家之間都有一根金線。借用信用卡的分級體系,金卡之上有白金卡,白金卡之上有黑卡,全球各大銀行最高等級的信用卡基本都是黑卡。那麼,好小說與最好的小說、好音樂與最好的音樂、好車與最好的車,好電影與最好的電影,好藝術品與最好的藝術品、好藝術家與最好的藝術家之間,有沒有一條“白金線”或“黑線”存在呢?

這根“黑線”是存在的,“戲基”是四維度中衡量“金線”的標準,“戲核”則是當之無愧的“黑線”度量尺。

即是否有“書核”、“詩核“、“藝核”,是否有那麼一句話可以總結出你的作品與人類之前所有其它同類作品的巨大不同點,這句話是否能讓你前無古人。戲核的本質就是你是否有一個前無古人的核。

人類許多藝術大師或者說大師中的大師,其終身奮鬥的成就正是為了能提煉出的那一句精粹,例如“畢加索開創了立體主義藝術”、“達利開創了超現實主義藝術”,一句話便可把他們一生的成就概括。

《流浪地球》是一部偉大的電影,它雖然還未企及人類電影的至高巔峰,無法被稱為“人類史上第一部科幻大片”或“人類最好的科幻大片”,但它卻實實在在是“中國第一部科幻大片”,迄今為止“中國最好的科幻片”。


《流浪地球》讓中國科幻電影終於不再愚蠢如豬

陳冠希曾經在紐約大學中的一次演講中提到,好電影就是好電影,應該是人類統一標準,而不能是“作為一部中國電影而言,這已經算是部好電影了”。我並不妄圖打著“中國標準”的幌子給《流浪地球》放水,而是經過理性客觀的審視,真誠惻恆的認為《流浪地球》位列於人類最好的科幻片中。

不避諱的說,我本對《流浪地球》電影毫無期待,《三體》電影計劃的流產透支了寶貴的中國科幻觀眾信任度。而網上流出的《三體》電影計劃物料中令人揶揄非笑的30分水平科幻美學更是我們至今無法忘懷的噩夢。

對《流浪地球》的期待驟然提升,源於其預告片等提前流出的宣發物料,這些物料透露出其維度三科幻美學“戲裝”已基本持平了人類目前的最頂級水準。我在年初一起床後第一時間奔向影院,開場幾分種內,已覺熱血沸騰,預感電影不會讓自己失望,最終它確實做到了。

離開影院的時候,我仍沉浸在作夢般的虛幻與不真實感中,不敢相信他們終於做到了,中國電影人攜手科幻大神劉慈欣真地做到了!

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終於2019己亥新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