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村居住治理難 這個社區“有硬招”——大邑縣青霞鎮洞口社區

管理責任不明、環境衛生差、亂搭亂建,大邑縣青霞鎮洞口小區亂象,曾經讓鎮黨委政府非常頭疼。洞口小區距縣城4公里,位於川西旅遊環線,緊鄰雲上旅遊度假區,區位優勢明顯。小區屬於“5.12”土地整理和恆悅項目拆遷安置的農民集中居住區,“前面自建區98戶330人屬於洞口社區,後面統建區368戶980人既有洞口社區的,也有仙合村7個組的人。由於治理職責不明確,管理起來很‘混亂’。”青霞鎮文化專幹、洞口社區副書記毛明星深有感觸。平安社區工程百日攻堅行動,讓這個社區出了“硬招兒”。

跨村居住治理難  這個社區“有硬招”——大邑縣青霞鎮洞口社區

入口村標

三步統領,解決“誰來治”問題

聚焦“誰來治”問題,青霞鎮黨委政府趁百日攻堅行動東風,於3月29日到洞口社區召開現場辦公會,定職責、順機制,形成“主次分明、協同運轉”格局。

現場辦公定責任。針對小區多頭管理,洞口社區和仙合村幹部充分討論後,鎮黨委政府現場拍板,“統建區紅棉小區絕大部分為仙合村居民,管理職責理應由仙合村承擔,自建區由洞口社區全權管理。兩個網格既要分家、又要相互配合。”“職責明確後,管理起來更輕鬆,兩個小區會議一起開、活動一起搞,分工不分家”社區支部書記胥敏鬆了口氣。

把握形勢轉思想。部分幹部對百日攻堅牴觸情緒大,認為攻堅行動增加新的任務,對此鎮政府進一步解讀,“百日攻堅不是增加任務,而是一個有利契機,為集中解決長久以來難以解決的事項提供機會”。職責清楚、任務明確,“開展百日攻堅對大家來說是件好事,大家都樂意幹”洞口社區書記信心十足。

對比差距變習慣。從散居到集中居住,居民生活習慣改變慢,私拉亂搭、雜物亂堆、垃圾亂扔等現象普遍存在,為扭轉“幹部幹、群眾看”局面,爭取群眾理解支持,形成共建共管共同體意識,社區首先從轉變居民習慣做起,組織居民代表分3批次到斜源太平社區、蔡場新福社區、安仁紅星社區、崇州市白頭五星社區等參觀,對比找差距、查原因,激發居民主動參與內生動力。

三線問診,解決“治什麼”問題

聚焦“治什麼”問題,堅持精準把脈,多途徑收集問題隱患,共排查小區監控不能使用、路燈不亮、電線私拉亂接、亂搭涼棚、綠化帶雜草叢生等突出問題15個,實施動態建賬、分類銷賬。

壩壩會集體會診。建賬從“先學會開會”開始,利用晚上下班時間,集中居民開壩壩會,集體查找問題。“小區旁邊那條溝被堵好久了,好臭哦”“小區沒有監控,我的電瓶車被盜,社區是不是應該賠我?”面對合理不合理要求,社區一一登記、逐一回答。“百日攻堅”行動以來,這樣的會已經開了8次。群眾最開始怨氣很重、訴求很多。到現在,提意見時,還會幫助社區想辦法”這是社區幹部最深的感受。

跨村居住治理難  這個社區“有硬招”——大邑縣青霞鎮洞口社區

微信群線上聽音。社區建立“鄰里一家親”微信群,網格員、村幹部動員每戶至少一人入群,在家群眾、異地務工群眾均能及時瞭解社區動態、獲取服務信息、諮詢辦事政策,群眾辦事不走“冤枉路”,變成呼叫社區、宣傳社區、徵集意見的線上窗口。

兩走訪流動問診。社區幹部身著“紅馬甲”,每天堅持一日兩巡,隨時瞭解群眾需求,及時發現安全隱患。“書記,我向你反映一個事,我們文藝隊每次表演,女同志沒有換裝的地方,能不能把公廁隔出一個空間,解決這個問題”,社區文藝骨幹黃大爺“偶遇”社區胥書記時提出建議。“黃大爺,我們的黨群服務中心正在改造,以後那裡就是大家的活動空間,你說的問題都能解決哈”,胥敏立即進行了解釋。

三方聯動,解決“怎麼治”問題

聚焦“怎麼治”問題,將居民需求和安全隱患梳理成“微項目”,以社區主導、居民主體、社會補充,聯動推進問題隱患整改到位。

以社區為主導滿足公共需求。對路燈不亮、監控損壞、汙水堵塞、充電線亂拉等基礎設施問題,社區主導實施“智慧社區”項目,爭取項目資金、鏈接部門資源,42個監控小區全覆蓋,6組充電樁滿足60輛車同時使用,“居民反映的汙水堵塞問題,我們用一個半月時間,完成疏通、還田沙子、安全防護欄安裝等,提前完成在壩壩會上對居民的承諾。”社區毛書記十分自豪。對公共服務問題,實施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利用社區沉澱資金和自有資金50萬元,打造“洞口幸福驛站”,提供多元服務場景。

以居民為主體實施空間“微更新”。針對亂搭涼棚、綠化帶雜草叢生等環境問題,以居民為主體實施“栽花植綠”“微菜園”“愛心亭”等微項目,以樓棟為單元,發動黨員、幼兒園學生、熱心居民認領“微項目”,84塊“微菜園”、23個“微綠地”被全部認領,6個違規搭建涼棚被拆除,17個古色古香的“愛心亭”依居民意見新建在各樓棟旁,為居民提供休閒場所。家園更優美、心情更舒暢,小區姜大爺曾經對拆除涼棚非常牴觸,用姜敏的話說“一直跟我們對到幹,但現在沒事了,還會熱情打招呼”。發動離退休幹部、教師、企業骨幹、在外經商人士共23名組建鄉賢理事會,社區熱心人士吳翔認領9個“愛心亭”建設,居民參與熱情逐漸被激發。

跨村居住治理難  這個社區“有硬招”——大邑縣青霞鎮洞口社區

文化廣場

跨村居住治理難  這個社區“有硬招”——大邑縣青霞鎮洞口社區

黨群服務中心親民化改造中

以社會為補充增強發展後勁。發動企業參與社區共建,“小區前面有一片閒置空地,為雲上旅遊度假區項目土地,原來用鐵欄杆將小區和這片空地隔斷,居民出行只能從小區後面繞出來,既不美觀也不方便”,經社區與雲上項目部協商,實施了拆除圍牆行動,修建一條長86米、寬6米的出行路,讓小區敞亮起來。同時,項目部無償提供10畝未利用土地,變成84戶居民家的“微菜園”。充分利用洞口小區旅遊地理條件,成立集體經濟組織——成都雲上洞口文化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整合小區閒置土地、房產資源再利用,打造鄉村民宿、就業大平臺和農產品深加工基地,“雲上旅遊度假區每年需要很多工人,我們對口培訓輸入勞務,實現居民就近就業。承接雲上百果、茶葉深加工和銷售,提高居民收入,是社區下一步要重點做的事”,社區幹部說出了對未來的設想。

跨村居住治理難  這個社區“有硬招”——大邑縣青霞鎮洞口社區

跨村居住治理難  這個社區“有硬招”——大邑縣青霞鎮洞口社區

修路前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