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木蘭詩》,就要先了解府兵制。

最近電影花木蘭由迪士尼翻拍,這部電影取材於中國股市《木蘭詩》。

《木蘭詩》為什麼會出現替父出征的情況?想要讀懂《木蘭詩》,就需要先了解當時的一個用兵制度,府兵制。

想要了解《木蘭詩》,就要先了解府兵制。

府兵制是西魏宇文泰創立、北周武帝承繼發展、隋唐兩代君主不斷改革完善、最終在唐玄宗天寶年間消亡的軍事制度。公元543年,西魏權臣宇文泰大敗於邙山,西魏軍被東魏軍斬殺六萬餘人,可謂慘敗而歸。

正因為當時,缺兵少人的西魏有被東魏舉國滅掉的巨大風險。所以為了保家衛國,防止被敵國所滅,宇文泰便迅速蒐集兵源組織壯士集結成軍,即大規模招募關中隴右的漢人豪強家族子弟來當國家的正規士兵,史稱其廣募關隴豪佑以增軍旅。

想要了解《木蘭詩》,就要先了解府兵制。

這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古代軍事制度,具體表現出的特徵,可分成"兩種狀態":

一是日常情況下作為農民,耕沃土地,種植作物,趁農閒時訓練或生息。

二是一旦有軍情發生,則立即轉化成作戰單位,能以最快速度,集體動員出一支戰力不容小覷的正規軍。

另外,與傳統部隊相比,"府兵制"還有一個極其與眾不同的特點,正是參戰所需的武器與馬匹,均應"自備"。

這也就是《木蘭詩》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的由來了。

想要了解《木蘭詩》,就要先了解府兵制。

宇文泰創建府兵制的具體措施是確立名為八軍、實為六軍的總體軍制,以暗合鮮卑的八部制和西周的六軍制,藉機廣收鮮卑人和漢人的人心。

西魏六軍的編制為:最頂層設八個柱國,除總統軍權的宇文泰和充當擺設的元欣外,其餘六柱國,每柱國下轄兩個大將軍,共十二個大將軍;每個大將軍下轄兩個開府,共二十四個軍;每個開府下有兩個儀同,共四十八儀同。

想要了解《木蘭詩》,就要先了解府兵制。

公元554年,即西魏恭帝元年,推行鮮卑氏族政策,以有功的鮮卑諸將或漢族諸將,繼承鮮卑三十六國及九十九姓,原本就用鮮卑複姓的繼續沿用,改為單姓的將領則改回複姓,而改成漢姓或一直是漢姓的漢族將領,則賜其鮮卑姓。

我們可將這一舉措,理解成為"推行鮮卑氏族文化",即宇文泰認為,這樣便能最大程度鞏固府兵的內部體系,從上到下皆是鮮卑姓氏,甚至是血緣紐帶,能更加使府兵之間的關係更加親密,作戰時的默契更高,且戰鬥力更強。

想要了解《木蘭詩》,就要先了解府兵制。

存在了將近兩百年,幫助西魏,北周,隋唐開疆擴土,保家衛國的府兵制,在唐朝正式宣告土崩瓦解,它曾經見證了古代軍事體系的巔峰,也曾經作為軍事力量強大的保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