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社群收割用戶的六板斧


談談社群收割用戶的六板斧

第一次接觸社群運營是多年前,360電腦專家做平臺化的過程,我們使用社群來維護用戶。

那時還沒有微信,只有QQ群,我們給每個入駐360平臺的專家開了一個QQ答疑群,解答用戶的電腦問題。

2018年,在噠噠少兒英語負責新業務事業部,我也正式開始規模化做社群運營這件事。

一年時間,我們發展了近10萬人規模的寶媽社群,基本沒花推廣費用。

最近4個月,我開始寫公號,因為新開的訂閱號沒有評論功能,為了和大家互動也做了社群。

目前已經有12個群,5000人,並且還算活躍。

2019年之後,移動互聯網紅利不在,用戶被巨頭瓜分殆盡。

中小公司都開始重視「私域流量」,作為「私域流量」的一種,社群有高效、強觸達、易變現等特點,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最近不少創業的CEO朋友找我問社群運營的相關經驗。

回覆得多了,也抽離出了一些方法論。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些做商業社群的心得:

1

定位

從廣義角度思考,社群也是一個產品。運營社群的過程其實可以看做是做產品的過程。

做產品首先需要要做好定位。定位是獲得目標用戶和後續發展的基礎。

定位包含兩個層面:用戶畫像和用戶需求。

先說下用畫像:

在噠噠少兒英語,我們的用戶群是寶媽。

進一步定位用戶畫像:收入中下、三四五線城市、有大量閒暇時間的寶媽。

我最近做的社群,用戶群是互聯網從業人員。

用戶畫像:技術群體為主、產品運營為輔、一二線城市的互聯網人群。

再說下用戶需求:

在噠噠少兒英語,寶媽們的需求是小孩的英語提升。

而我的讀者群,大家的需求是職場進階和提升。

用戶畫像和用戶需求決定了社群運營的規則和方法。

最近有個做高端電商的CEO朋友,問我如何做社群裂變。

進駐他的社群幾天之後,我的感受是:他的群體很難用常規互聯網手段去裂變。

他的用戶群體很高端,一線城市為主、年收入在50-200萬之間、對生活品質有極高追求,這群人基本沒有擼羊毛的需求。

因此我給他建議:用心做好服務,著力於口碑裂變。

清楚社群定位,才能做出正確的運營決策。


談談社群收割用戶的六板斧

2

挖需

商業社會,做社群運營最終都是為了賺錢。

這一點毛病沒有,沒有人是來做慈善的,問題是很多人本末倒置了。

只想著割韭菜,不想著提供價值,就是流氓運營,一定沒有好結果。

其實這跟做產品一個道理。

產品的商業模式一般有兩類:增值服務、廣告收入。

不管是哪種商業模式,首先你得讓用戶長期使用你的產品,必須先滿足用戶需求。

社群裡的用戶一樣,滿足不了他們的需求,群很快會死掉。

用戶要麼退出要麼免打擾,再也不看一眼。

那麼如何滿足用戶需求呢?首先需要充分挖掘用戶需求。

基於用戶定位,儘可能的瞭解用戶需求。同時也可以做一些調研問卷、用戶群體研究。

又或者是在群運營生命週期裡不斷髮掘新的用戶需求。

我的讀者群運營2個月後,逐漸挖掘出以下需求:

  • 職場認知提升
  • 職場管理提升
  • 互聯網行業信息
  • 互聯網人脈資源
  • 專業技能提升

當然,並不是所有需求都需要滿足,但挖需一定是明確社群運營方向的必要步驟。

好比產品領域裡的用戶地圖,需求決定了大的框架。

一顆紅心、一張地圖、一個目標,這是打勝仗的12字訣。


談談社群收割用戶的六板斧

3

價值輸出

價值輸出是社群運營最關鍵的環節,沒有之一。

換句話說,清楚用戶需求之後如何滿足用戶需求?

這是個永恆的命題。

凡是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毫無例外,都死掉了。

凡是能持續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毫無例外,都很牛逼。

還有一句:凡是能創造用戶需求的產品,毫無例外,都很偉大!

比如蘋果。

毫無價值輸出的社群,只能快速走向死亡,建群的那一瞬間就是巔峰了。

在挖掘需求的基礎上,持續做價值輸出,這很重要。

最近我加入了鯤鵬會。一家做得非常出色的CTO俱樂部,以社群形態為主。

鯤鵬會社群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挖掘並滿足CTO群體的需求。

諸如CTO學習小組、CTO IP打造(專家採訪、極客時間專欄)、線下技術大會等等。

同時,圍繞CTO的需求滿足,產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實現了共贏。

另一個關鍵點:價值輸出需要用MVP的方式做快速嘗試。

用戶需求就在那裡,你能提供的東西也在那裡,怎麼匹配?

用最小代價去嘗試,且需要有數據反饋。

比如在運營 dadababy社群時,針對寶媽的教育需求,我們推出了幾十種直播內容的嘗試。

最後拿觀看人數和好評人數做判斷,固化了其中四種直播內容。這個過程,遵循了MVP法則。


談談社群收割用戶的六板斧

4

鏈接

如果說前三點,是社群的框架,那這一點,就是社群的粘合劑。

鏈接是一切關係穩定的基礎。社群裡的群體之間的關係也不例外。

同時,每個人要從鏈接中獲取核心價值,並得到情感和歸屬感。

這裡的鏈接包含以下三個方面:

一,建立群成員和組織者之間的鏈接。

組織者要麼是公司要麼是個人。

如果是公司運作,群成員對公司和公司產品的認知,就是這個鏈接的最好註解。

即建立堅定的品牌認知和品牌歸屬感。

如果是個人運作,必須建立個人IP,且讓IP和群成員發生深度鏈接。

二,建立群成員相互之間的鏈接。

更簡單點說,是熟悉程度。那麼,社群運營需要設置話題、活動、切入點,讓大家相互熟悉起來。

這裡面有個小訣竅:儀式感。

比如進群的正式的自我介紹、發個一元及以上的紅包破冰、標註清楚暱稱等等。

在儀式感的驅動下,大家會更容易進入一種「群體認知」的狀態。

一旦有了「群體認知」,鏈接也就產生了。

再說說話題、活動,可以根據群的定位展開。

拿我那個高端電商CEO朋友舉例,他的高端群,在這塊做的非常好。

他售賣一些高端茶,會把生產過程用專人錄製下來,分享出來,引發大家討論。在輸出價值的過程中,同時完成售賣。

而大家熱烈的討論過程,也加強了相互之間的鏈接。

三,引入大佬資源,且讓群成員和大佬建立鏈接。

比如我在360和噠噠少兒英語做社群,都會找老闆站臺,也會找行業大V站臺。

再比如,我現在的讀者群,每個群都會拉進去一些大佬,他們或者是我朋友,又或者是寫公號認識的大佬。

大佬就好比網絡節點中的中心節點,能讓社群更穩固。

當然,還有一個問題,如何讓大佬活躍?

其實回到了第三點,你必須給大佬提供價值。可以是金錢,也可以是其他,這個就不展開了。

做好這三個鏈接,散狀的社群就會變成有緊密黏合的網狀結構。

鏈接越深入越廣泛,社群的生命力越強悍。


談談社群收割用戶的六板斧

5

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群如果沒有制定群規,那麼肯定活不下去。

群規一方面讓社群更加規範,讓群主在管理上有理有據。

另一方面還能有效剔除一些無效用戶,畢竟不遵守規則的人肯定對社群只有負作用。

這是良幣驅逐劣幣的過程。

好的社群,首先有一個好的群規。那麼如何制定一個好的群規呢?

首先,群規要為鏈接關係服務。而鏈接關係的背後是信任基礎。

再思考下,群規的本質是什麼?是維護社群這個產品的用戶價值。

理解這兩點,群規怎麼定就很清楚了:

凡是破壞用戶價值和用戶信任的行為都需要被禁止。

凡是有利於用戶價值和用戶信任的規則,都需要被建立。

我的讀者群,允許其他原創號主轉發:技術、認知、管理相關文章、允許資源對接、允許找工作的人發簡歷。

而禁止一切廣告行為、禁止一切招聘行為、禁止大部分閒聊話題。

為什麼?只有這樣的群規才符合用戶價值,才有利於增強用戶信任。

而群規一旦建立,任何人(包括群主)都不能去打破。

一旦打破,價值和信任都會被快速破壞。

群規大於社群裡的所有參與者。


談談社群收割用戶的六板斧

6

節奏

商業社群最重要的目標,一定是賺錢。

社群營銷這種形態,是一種非常高效的商業模式,靠的是信任。

要建立長期信任,節奏非常關鍵。

最優秀的商業活動的方式,是和價值輸出結合在一起。當然,這種更適合賣的產品本身可以拆解出:娛樂、學習等屬性。

比如在dadababy,我們的社群售賣課程,首先是請教研老師做講座,真正讓用戶獲取到兒童英語教育的核心方法論。

同時會介紹售賣的課程是如何按照這些方法論打造的。

再比如,「輝哥奇談」這個公號號主,他的變現方式是知識星球。

但他從來不硬推,而是將大家的提問寫成文章,輸出到公號和社群。產生用戶自然購買。

而他的星球,一年時間售賣了上萬份。

這種方式因為在輸出價值,而不容易被用戶反感。

如果只能硬售賣怎麼辦?

切記把控節奏。不能過度收割,這樣會迅速殺死社群用戶對商家的信任,也就失去了長期商業價值。

這個節奏如何控制?

需要觀察社群活躍度,社群活躍度會有自然下降的特點,但一定會穩定在一個點。

如果商業活動讓活躍度快速下降,那就是剋制的提醒!

這意味著社群用戶信任感在快速流失。

價值輸出和商業活動的頻次把握一定是重中之重,要讓用戶更多感受到價值,而不是推銷。

寶寶玩英語是一家在2018年發展極為迅猛的公司。而它的主要商業模式就是付費社群。

一度,寶寶玩和用戶構建了極強的鏈接。

公司的品牌和蘭心的超級IP,都贏得了用戶的絕對信任。

2019年,面對資本的壓力,寶寶玩的商業策略失控,涸澤而漁。

很快最核心的用戶紛紛流失,負面口碑迅速擴散。

而公司的收入也每況愈下,最終淪落成為在線教育公司的渠道代理。

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商業化的節奏關乎社群的生死,社群的長期商業價值遠比短期商業價值更重要。

談談社群收割用戶的六板斧

最後的話

總結下,做好商業社群運營,我們需要:做好用戶定位、挖掘用戶需求、做好價值輸出、讓用戶充分鏈接、定一個好的群規、控制好商業變現節奏。

未來的時代,一定是一個更去中心化的時代。而粉絲經濟會愈演愈烈,可以預見,社群生態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我們要把社群當作產品一樣去經營。

本質上,用戶付出時間和金錢來交換我們提供的價值,核心是: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的平衡。

無論是公司還是個人創業者,商業社群運營一定是必須攻克的坎。

作者: 易洋 前360技術總監,現任土豆教育CTO,互聯網從業11年的非典型碼農,也是一名產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