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都是以自己姓名命名的派系的派閥,為何現任沒有安倍派?

方秉彝


這個問題提的很有意思,安倍晉三接二連三連任,那麼安倍到底屬於那個政治派系,這個得從二戰戰後日本的政治說起!

小泉政權時期就為安倍晉三的上場埋下了伏筆

其實,在小泉政權結束時,就應該是“溫和派”出場收拾局面,以調整各派之間的政策差異,糾正小泉內外政策上的偏差。但是,“民族派”的安倍卻急於求成地匆忙登場。他雖然也對小泉路線予以糾偏,在亞洲近鄰外交上穩住了陣腳。可是,安倍極力推行“價值觀外交”,又不可避免地與構築中日“戰略互惠關係”發生摩擦。

安倍是以小泉路線繼承人的身份登上首相寶座的,但是,面對“貧富差距拉大”現象,他無法實施繼續改革的路線。而且,他的“恢復歷史文化傳統、走向民族自尊自立”的“新日本主義”國家理念,也與小泉的“新保守主義”拉開了距離。因此,在自民黨內部,安倍既得不到舊保守派(吉田路線支持者)的支持,也得不到新保守派(小泉及其追隨者)的認可,陷入孤立境地已是不可避免。

在競選時候安倍晉三的派系所屬

  一年前的自民黨總裁競選,實際上就是“溫和派”與“民族派”之間的一次較量。不論是“森派”內部安倍晉三與福田康夫之間的“安福之戰”,還是安倍與“反安倍”派閥勢力之爭,主要都是圍繞著兩種爭論:對外是奉行“鷹派”路線,還是奉行“鴿派”路線;對內是“增長第一”,還是“協調發展”。

  作為“民族派”,安倍在外交上表現出對美“親而不從”,對華“和而不同”的日本特色。在內政上,安倍極力擺脫“吉田路線”的影響,比如修改《教育基本法》,制定了《國民投票法》,還將防衛廳升格為防衛省。

  安倍的上述主張體現了安倍的“新日本主義”理念,其具體施政方針為整合日本人的國家意識奠定了基礎。這作為安倍的政治遺產,將被載入戰後日本政治發展的史冊。

  

安倍是第一位戰後出生的日本首相,也是實現戰後“非主流保守派”(鷹派)遺願的實踐者。從岸信介到安倍晉三,戰後日本的“民族派”歷盡艱辛,終於在安倍手上出了一些“政績”。然而,由於國內外政治形勢所限,日本的“民族派”還無法盡施本領,只好暫時歸山。不過,他們代表著日本社會和民族對未來的一種渴望與訴求。

  圍繞總裁競選,自民黨的派系紛爭再次達到高潮。與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理念相似的麻生太郎先聲奪人,然而福田康夫的突然出山,打破了麻生的所有優勢。各種民意調查顯示,以“溫和派”著稱、重視發展與鄰國關係的自民黨老將福田康夫在這場競選中似乎穩操勝券。

  反觀日本國內政治,即使首相人選塵埃落定,變數依然無法估量——自民黨內部派系矛盾此起彼伏,又缺乏一個像小泉純一郎般的強勢掌舵人。

而與此同時,日益強大的在野勢力不會放過任何衝擊執政地位的機會。

日本政治是否會重演當年“短命內閣”的宿命,將成為未來最大的看點。

執政一年,除了中日關係的破冰,安倍的政績可謂乏善可陳。

日本政局的複雜,有時真讓人看得心驚肉跳。當安倍在國際上大談日、美、印、澳構成“自由與繁榮之弧”的時候,日本國內的倒閣運動已經悄悄興起。

安倍面臨的派系爭鬥

  而在國內,安倍正面臨內憂外患——黨內派系紛爭,在野勢力“逼宮”的呼聲不斷。為穩住陣腳,安倍在8月27日改造了內閣,但民意對他的支持率依舊在40%左右,並沒有多少改善。

  而安倍剛剛改造完內閣,就曝出了農水大臣遠藤武彥的金錢醜聞。

  

倒閣包圍網是從排除安倍的身邊人開始的。改造內閣時,安倍最重要的親信、官房長官鹽崎恭久,第一個被清除了出去。之後,負責媒體的首相輔佐官世耕弘成、官房副長官下村博文也先後離開了首相官邸。這些人多年來能力雖然有限,但他們與安倍知根知底,有他們在自己身邊,安倍心裡就踏實多了。

“改造內閣以後,首相的心腹被先後清除。能外出蒐集信息的人全都沒有了,安倍真夠可憐的。”自民黨議員山本一太說。

  至於黨內、行政方面的重要事項的決定,也已經由新任官房長官與謝野馨、幹事長麻生太郎作主。“安倍首相最近已經沒有了太多的發言權。”《朝日新聞》一位熟知日本政治內幕的編委當時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日本的安倍的親信派系

町村派(所屬議員約90人)為日本自民黨最大派系,由於細田是安倍的親信,黨內有意見指出,該派實際上將演變為“安倍派”。派系內安倍的影響力增大後,安倍政府的執政根基將變得更加穩固。另一方面,因與之對抗的其他派系缺乏後勁,有意見擔憂“首相獨大”的局面將進一步加劇。

町村作為增稅支持派,在眾院解散前對安倍決定推遲再增稅表示反對。2012年總裁選舉中,出現了該派系有兩名候選人的罕見情況,一名幹部稱町村與安倍脾氣不合。

該派系一名中層議員21日在接受採訪中表示,若町村就任議長脫離派系,“對於安倍來說就沒有多嘴之人了”。另一議員指出:“今後安倍與細田將掌管派系。”

另有自民黨資深議員表示:“決定政策時,不經過充分討論就按照安倍‘向右轉’就遵從的狀態或將進一步加劇。”

日本政治變化莫測,表面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湧動。

以上是我綜合各種資料整理所得的回答,我是


黑白史


這種說法本末倒置,而且與事實不符,是錯誤的。對於自民黨而言,先有派系,通過黨內派系博弈選舉產生總裁。總裁帶領自民黨贏得大選後,自民黨在成為執政黨拿下組閣權後,推舉總裁出任首相。

(自民黨大會)

日本自民黨內部有很多派系,每個派系的政治主張和立場不盡相同,有的甚至還是對立的。它們的形成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物以類聚、人與群分”。支持同一政治主張或者主張相近的人自然聚集在一起,而且都有一定的傳承性,很多派系都是從1955年自民黨建立之初就已經存在了。

(自民黨成立)

自民黨是由自由黨和民主黨,這兩個兩個保守自由主義合併而成。當時黨內就已經存在八大派系,包括自由黨系統的池田、佐藤、石井、大野等4派;民主黨系統的岸信介、河野、石橋3派,以及併入民主黨的原改進黨系統的松村-三木派。可以說自民黨就是一個“派閥聯合政黨”,黨中有黨,派中有派,而且都十分活躍。

(自民黨位於東京千代田的黨部)

當前派系

這些派別通過不斷演進,分分合合,最終形成現在的七大派閥,分別為細田派、麻生派、竹下派、岸田派、二階派、石破派、石原派。這些派閥的名稱不是隨便命名的,而是派系會長的姓氏而命名。這種命名方式是公眾和媒體的一種習慣性稱呼,增強辨識度的同時也十分方便。因為這七大派系本身的正規組織名稱都十分冗長怪異,辨識度不高。

  • 細田派名為“清和政策研究會”,其是自民黨第一大派系,擁有62個眾議院席位和32參議院席位,會長是細田博之。
  • 麻生派名為“志公會”,其是自民黨內第二大派系,擁有42個眾議院席位和13個參議院席位,會長是副首相兼任財政大臣麻生太郎,他也是前任首相。
  • 竹下派名為“平成研究會”,其是自民黨第三大派系,擁有33個眾議院席位和21參議院席位,會長是竹下亙。
  • 岸田派名為“宏池會”,擁有34個眾議院席位和12個參議院席位,會長是前外相岸田文雄。
  • 二階派名為“志帥會”,該派系也是自民黨的極右翼派系,擁有37個眾議院席位和10個席位,會長是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
  • 石破派名為“水月會”,這個派系是自民黨內非主流派和旁流派系,其有17個眾議院席位和兩個參議院席位,其創始人就是自民黨前幹事長也是安倍的黨內勁敵,石破茂。該派別支持者是地方黨部。
  • 石原派名為“近未來政治研究會”,這個派系由前首相中層根康弘的派系分化而來,有11個眾議院席位。

(安倍與黨內大佬)

現任首相安倍晉三源於第一大派系——細田派。這個派系由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創立,安倍的父親安倍晉太郎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擔任會長。這個派系屬於自民黨內部保守旁流派系,力主於改革。該派系在90年代後期前首相森喜郎出任會長後開始崛起,小泉純一郎也是該派系出身,並且在2005年成為黨內第一大派系。自民黨內有個慣例,派系會長無法成為首相。一旦某一名成員當選首相,那麼按照慣例就必須退出所在派系。如果拒絕那麼其是無法獲得黨內其他派系支持的,也就無法出任總裁。這主要為了平衡各方勢力,避免派閥一家獨大。安倍在2018年自民黨總裁選舉中,雖然其地方票方面不佔優勢,但是在中央黨部卻獲得本家細田派支持外,還獲得麻生派、二階派、岸田派的支持,從成功連任三屆總裁。

(安倍與石破茂)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


古姿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現在成了日本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廣場協議以後日本的經濟不穩定,導致日本的政治也很不穩定,首相接二連三的換。但是安倍卻能夠成為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不得不說此人卻一直有厲害之處。他的一貫作風就是綿裡藏針,鋒芒不外露,但是抓住機會絕不放手。比如說最近安倍又提了修憲的問題,而且安倍晉三把北方四島問題和修憲問題作為本屆政府的主要執政任務,這個目的在於團結日本的人民,共同面對外敵。

日本首相安倍能夠執政這麼長時間,肯定內部有自己的派系,因為日本的前首相沒有被抓進監獄,所以那些舊的官僚勢力也是存在的,你也可以說日本的革命沒有韓國那麼徹底,日本是三權分立的體制。導致安倍修憲失敗的最大責任人就是他的反對派。這個人就是日本官房長官官町村信孝,當然這個人也是議會的議長,此人的能力非同一般,自民黨前代理幹事長細田博之就任新一任“町村派”會長,我們就可以知道在日本有安倍的反對派名字叫“町村派”。

但是日本這個國家也是相當的奇葩,最後這個派別居然被策反了,現在整個自民黨的町村派逐漸被安倍晉三安插了親信。而且細田博之野核安倍晉三關係相當的不錯。在這個黨內有不滿的人指出,這個派別實際上已經演變成安倍派,這個派別的議員大概是90人左右,派系內安倍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之後,日本修憲的勢力可謂得到了進一步增強,日本突破和平憲法的目的就是為了增強國力,增強經濟與軍事獨立性。防止受到美國軍事的各種制約,現在美國向日本要80億美元的軍費,假如日本突破了和平憲法,就沒有必要向美國交這麼多軍費的,以日本的科學技術,完全可以建立起自己的軍事體系。

現在由於安倍內部的勢力不斷增強,很多人擔心安倍首相會成為一個新的日本獨裁者,在今年天皇登基儀式上,安倍三呼天皇萬歲,這讓人不得不想起二戰時期的日本。同時黨內也對他有意見,會擔心首相獨大的局面,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安倍晉三此人不可小覷,野心比韓國總統文在寅大多了,而日本也會進一步攪動遠東地區的局勢。


四十五度歷史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屬於日本自民黨,他已經成為日本憲政史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也算是創造了歷史。這樣一位名留青史的首相,在自民黨的威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自民黨有多個派系,卻沒有以安倍命名的派系這是為何?
確實,在自民黨內,有麻生派、岸田派等,他們的領導者分別是現任副首相麻生太郎和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安倍自身是屬於細田派的,這是自民黨目前最大的一個派閥,有著國會議員近一百人,安倍是細田派推出、自民黨各大派閥協調之下的領導人,並不是他一手創辦的細田派,所以沒有以他命名這個派系實屬正常。



另外,安倍的政治權威已經達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了,他沒有必要非要把細田派改成安倍派,他已經確認在2021年卸任功成身退,這樣已經足夠了 ,細田派事實上已經被安倍掌控,會長細田博之已經年老,安倍也將於一年後卸任,細田派未來還會有新的領導人人選,安倍要的是實在的,不是虛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