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古浪縣曾是古戰場,近代西路軍血染疆場

古浪南有“驛路通三輔,峽門控五涼”和金關銀鎖”古浪峽,東有“控賀蘭之隘,扼北海之喉”之美譽。在歷史沿革中,都是兵家必爭,兒經滄桑的古戰場,充分說明地理位置的特殊重要。

「古浪」古浪縣曾是古戰場,近代西路軍血染疆場

據考,西周和春秋時代,西戎駐牧於古浪境內,戰國及秦屬月氏,漢初為匈奴割據,古浪為休屠王的牧地,漢武帝開拓疆土,西征割據河西的各諸侯國,第一仗就在古浪境內和休屠王進行了激烈的戰爭,雙方死傷十多萬人;遺留下不少官兵漢墓群。魏晉南北朝時期,諸侯割據,小國林立,戰爭更是頻繁,古浪更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如東晉時,後涼光武郡的公禿髮鳥孤叛呂光,建立南涼,就在古浪、永登縣境內發生戰爭;隋末大亂,李軌同曹珍等商議,舉兵滅隋,宣告獨立,軌自稱河西大涼王,金城薛舉攻李軌,軌拒戰於昌松,斬首二千級,佘眾全部被俘。


「古浪」古浪縣曾是古戰場,近代西路軍血染疆場

大足元年,涼州都督郭元震築和戎城,與吐蕃決戰,死傷數萬人,結果被吐蕃所據;相傳宗朝楊滿堂徵因,行至古浪峽,和西夏守兵激戰,幾乎全軍覆沒。元末農民起義,加之兵亂,幾經拉據戰,居人死的死,逃的逃,使和戎成為一片廢墟:;明洪武五年,床國公馮勝西征,首戰古浪,平定河西,萬曆二十六年,甘肅巡撫田樂,武威總兵達雲等人率兵數萬,血戰扒沙,趕走了蒙古統治者阿赤兔,歐扒沙為大靖;明末農民起義首領李自成部將賀錦率兵西征,首克古浪,設官治理,清順治二年總督孟喬芳又滅鋪部,佔領古浪。清同治,光緒年間,甘肅回民起風清運動,古浪縣城和大靖、土門等地,幾經血黃,死傷無數,血流成河。


「古浪」古浪縣曾是古戰場,近代西路軍血染疆場

紅軍長征時,西路軍浴血戰古浪後,打開通路,提進河西。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二,四方面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徵,甘肅會寧勝利會師,10月25日。紅四方面軍的三十軍、九軍、五軍由徐向前昌浩率領,從精遠河包口渡河,1月中央軍委決定渡過黃河的部隊組成西路軍,向河西進發,意在河西殲敵建立根據地。


「古浪」古浪縣曾是古戰場,近代西路軍血染疆場

三十軍從一條山起程繞道新堡,插馬家磨溝到大靖,五軍隨三十軍右側跟進,九軍從一條山經干城、橫樑向縣城挺進,途經干城時,在大魚溝等地,擊退守軍馬彪、馬元海等部,馬元海又率青海警備旅、騎兵並糾集民團,在國民黨空軍的配合下,向紅軍發起多次進攻,血戰數晝夜,雙方死傷殘重,最後被紅軍擊潰。紅九軍挺進橫樑山又和敵人遭遇,鏖戰一晝夜,付出很大代價,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團長張尚達、醫務主任楊少忠犧牲於此,數十名傷病員被敵人殺害。


「古浪」古浪縣曾是古戰場,近代西路軍血染疆場

11月13日九軍先頭部隊佔領縣城東側制高點,14日向縣城守敵發起進攻,經過一晝夜激哉,擊退敵人,進駐縣城,敵人退至西山川、張義堡等地,馬元海等部也隨之而來,形成對峙,16日敵人向縣城發起烈進攻,都被紅軍擊退。17日馬部又在空軍的助戰下,以“人海戰”、”犛牛陣”輪香進攻,經過一天浴血奮戰,迫使敵人退出城外。11月的古浪,已是滴水成冰的季節,經過兒天的戰鬥,紅軍彈藥有耗無補,再加單衣、草鞋難以再支持下去,11月18日,敵人傾巢出動,飛機炸、火經過兒次三番的血戰苦鬥,打退了敵人,但終因寡不敵眾,彈盡無補,古龍山,西升山先後被敵人攻陷,守衛將士全部壯烈犧性。敵人乘機向縣城進攻,展開白刃戰,紅軍利用天黑有利時機,發起全面進攻,殺得敵人屍塞街巷,全面崩潰,敗退城外,四晝夜共擊斃敵人2000人,紅軍也受很大損失,軍參謀長陳伯稚、25師師長王海青、27師政委易漢文、李明德、騎兵團長黃高宏等血染疆場,壯烈犧牲,包括陣亡2400多人連同被敵人殺害的群眾理在“萬人坑”。


「古浪」古浪縣曾是古戰場,近代西路軍血染疆場

當年古浪一戰,紅西路軍便由進攻轉為防禦,在古浪的三次戰役中紅西路軍元氣大傷,從此紅西路軍的悲劇便拉開了帷幕,最後在梨園口血戰、兵敗祁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