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如何保護好嗓子?


唱歌,如何保護好嗓子?

燈塔 - 黃綺珊

--------------

唱歌嗓子痛?其實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反應,唱歌時興奮,唱完了嗓子痛。最關鍵的原因,還是用嗓過度。

我們在K廳娛樂,大致活動有以下幾種,唱歌當然是首選,沒唱歌的,一定是在大聲說話、笑鬧、喝酒、吃零食……有沒有發現,這些活動都是刺激聲帶(嗓子)的。只是,在K廳時,大都異常興奮,完全忽略了嗓子的問題,等聚會結束,才發現嗓子要麼水腫、充血了,有的甚至已經快說不出話了。

今天小編告訴您幾個小竅門,可以減輕K廳聚會後的不適。

(1)絕對的噤聲。讓嗓子得到充分的休息,是恢復嗓音的根本。

(2)使用一些含片,請自行用百度、google搜索相關藥名,再不行,您直接到藥房,醫生會告訴您哪些藥適用。

(3)倒開水一杯,將開水的水霧吸入喉部,可以緩解喉部不適。

(4)預防為主。下次聚會,別太瘋狂,就沒有這樣讓您痛苦的後果了。
會唱歌的人都知道唱歌是要用氣唱,而如何用氣就是唱歌好壞的關鍵。而氣又是從哪來的呢?如何練氣呢?其實氣是從丹田而發,而提氣上衝,嗓子只是過聲,並不是用嗓子用力喊,所以嗓子的使用率要比不會唱歌的人少。而從嗓子過氣後,衝入腦門,腦門與後腦,以及鼻發生共振,從而達到真正的唱歌。鼻音的大小可自我調整。但腦門的共振卻是非常大的,若達到一定階段,唱久後,腦門就會痛。而吸氣卻並不需要十分急促,就象聞花香一樣,輕輕的切均勻的吸氣。 而丹田氣,實際上有很多的的鍛鍊方法,如練武功,每天不停的唱也可以,天天象瘋子一樣大喊也可以。但我這裡是一種大家都沒聽過的練氣方法,用枕頭(裡面放滿沙子)然後放在自己的小肚上,躺下練聲,唱歌等。大約不久就會漸漸感覺到自己的丹田氣。

下面也是一個比較重要常識,就是唱歌前一定要開腔。所謂開腔就是,如大喊,或是象學聲樂那種(diao)嗓子,也就是從低音到高音。升降調。只有開腔後,嗓子才能達到比較好的狀態,否則有時會有種唱不開的感覺。

所謂少用嗓子並非不用嗓子,而是巧用嗓子。嗓子用的巧妙,甚至可以模仿N多人的聲音,就想吳克群那種,不過說實話,也許現場版就沒那麼特象,因為每個人的嗓子鬥會有多少限制,並不能達到完全和別人一樣的音調。很多地方的那種歌手,都是什麼歌都可以唱,並且都很象。但實際上這樣並不好,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風格。並且模仿別人的同時會傷害自己的風格,所以要堅持自己的風格。




如何保護好聲帶?——送給學聲樂的你

聲帶
  聲帶的秘密
  聲帶位於喉嚨內部,呼吸道的開口處,是人類的發聲器官。當肺部呼出的空氣,經過聲帶的快速開合震動,就會產生聲音。
  聲音經咽、喉、鼻等內腔共鳴放大,再加上唇、齒、舌等構音器官的構音動作,使「聲音」被修正成「語音」。
  聲帶位於喉腔中部,由聲帶肌、聲帶韌帶和黏膜三部分組成,左右對稱。聲帶的固有膜是緻密結締組織,在皺壁的邊緣有強韌的彈性纖維和橫紋肌,彈性大。兩聲帶間的矢狀裂隙為聲門裂。發聲時,兩側聲帶拉緊、聲門裂縮小、甚至關閉,從氣管和肺衝出的氣流不斷衝擊聲帶,引起振動而發聲,在喉內肌肉協調作用的支配下, 使聲門裂受到有規律性的控制。所以聲帶的長短、鬆緊和聲門裂的大小,均能影響聲調高低。成年男子聲帶長而寬,女子聲帶短而窄,所以女子比男子聲調高。


  如何保護聲帶
  1、儘量少說悄悄話
  「細聲說話」跟「悄悄話」的發聲方法是不同的。「細聲說話」是將音量放小,用適當的音調來說話;而「悄悄話」是不須聲帶震動而發聲,這是一種十分費力的說話方式,而且音調不當,反而容易對聲帶造成傷害。特別是在感冒時,絕對不可用這種方式說話。
  2、多喝水
  經常保持口腔、嘴唇及室內溼潤,可使發聲較容易。特別是對那些喜歡睡覺時開冷氣的人更為重要。所以,隨時補充水份,避免在口乾舌燥的情況下說話是很重要的。如遇喉嚨乾涸時,嘗試用口吸水蒸氣。
  3、當感冒時,要特別注意「沉默療法」
  上呼吸道的感染,有時會引起聲帶急性發炎、水腫而「失聲」。所以,感冒時宜儘量少說話,讓聲帶徹底休息,更不可以吼叫或說悄悄話。這時的「沉默療法」對「失聲」是最好的處方。還有在冬天、乾燥的季節,儘量避免用口呼吸。
  4、避免在嘈雜環境中說話
  在噪音過高的環境中說話,會使我們不自覺地提高音量,增加聲帶負擔。所以在嘈雜環境中宜儘量避免說話。
  5、養成慢慢說話的習慣
  假如說話急促,甚至一連串說得上氣不接下氣,會導致發聲不當,應減慢說話速度。

  6、避免大叫、尖叫、大笑和喝采
  如日常生活有太多的大叫、大笑及喝采的機會,則要避免參與這些場合。
  7、在可能的情況下,避免咳嗽、清喉嚨
  如控制不到的話,則儘量放輕來咳。清喉嚨通常可以受到控制的,如覺得非常不舒服的話,則用「吞口水」或飲小量清水的方法使黏在喉部的痰液除去。
  8、說話時,音量、速度和音調要適中
  如說話不到十分鐘,就覺得喉幹、不夠中氣、出不到聲,都顯示音量、速度或音調不適中。
  9、不要長期側著頭跟人談話
  說話時,頭要直,頭、面、頸、喉部的肌肉要放鬆。
  10、不要吃味道太濃或太刺激的食物。
  11、如有長時間說話要,則儘量坐在房的中央說話,並要在他人靜下來時才開始說話。
  舒緩放鬆運動
  肩膊及頸項上之肌肉對聲帶的運作有一定的影響。如能使這些肌肉在說話時放鬆,會使聲帶的運作更正常。
  另外,頸部按摸亦是有放鬆聲帶的作用。
  運氣及用聲訓練
  說話時的呼吸模式與靜止時的不同。說話時,我們會從口部吸入空氣,然後於說話時把空氣從肺部經過聲帶呼出。因此,要多飲開水,減少口腔及喉嚨之水份流失。在空氣汙濁的環境中,要儘量減少說話,以減低感染細菌之機會。

  要有良好的聲線,必須學習控制呼吸模式及發聲之協調。以下是一些簡單練習。
  1. 把手放於胸前及腰上,用口吸氣。感受呼氣吸氣時胸部及肋骨之活動。
  ‧ 吸氣時肋骨及胸腔會向上升
  ‧ 呼氣時肋骨及胸腔會向下垂及收窄
  2. 把手放於肋骨旁。慢慢由口部吸入空氣。
  ‧ 無聲地數一至三(以每秒一數字為標準)。
  ‧ 無聲地數一至六。
  ‧ 無聲地數一至九。無聲數數字時,應感受到空氣慢慢呼出來,肋骨及胸腔慢慢向下垂。
  3. 說「薯」「時」時應感到肋骨及胸腔慢慢垂下及收窄。
  吸氣後,從牙縫發出很長的「時」或「薯」音。聲音要維持於穩定的音量。不要突然變調或慢慢減弱。
  4.在說話時,腹肌肩負控制橫隔膜活動及呼氣的長短。而呼氣之長短及力度會影響說話時的音量。所以,需要長期用聲的人士必須訓練自己控制此組肌肉。於吸氣後,練習「時大時細」聲地說「時」。應感覺到腹肌跟隨聲量變化而收緊及放鬆。
  5. 用口吸氣後,嘆氣時要慢慢把氣呼出,千萬不可把氣噴出來。
  6. 用口吸氣,然後一啖氣數一個數字。1,2,3,4,5,6,7,8,9。跟著一啖氣數三個數字。123, 456, 789。一啖氣數六個數字。123456。最後一啖氣由1數至9。於數數字時應感覺到口呼氣,肋骨向下垂及慢慢收窄。

  7.  一面咬香口膠,一面數數字或說話會幫助說話時放鬆面部及頸部之肌肉。
  8、雙手手指公放於下巴,提示自己說話時,口部特別是舌頭要有較大之鬱動。用口吸氣後,喉嚨要放鬆地說話,不可把字「躉」出來及發出「咯咯」聲。注意,肋骨要向下垂及慢慢收窄地呼出空氣說話。
  這裡不得不提到一個名詞“聲帶小節”。長期不間斷地說話、唱歌,很容易導致聲帶小節。聲帶小節是一種疾病,常見於教師、歌手、相聲演員等。由於不注重聲帶的休息,勉強用力發音或者不科學地高聲歌唱等會造成炎症,久而久之,就形成聲帶小結這個頑疾。它會導致人說話吃力,聲音嘶啞,總覺得喉部有異物感。
  因此,科學進行聲音練習、適度安排表演活動至關重要。首先檢查一下自己的聲音狀態,是否用聲過度,是否身體感覺疲乏不適,特別是如果感冒更易導致喉腔炎症,如果有這樣的問題,建議還是選擇比較輕鬆安靜的休閒方式。
  不要超負荷使用自己的聲帶,以免得不償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