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禮儀之爭背後隱藏著嘉靖哪些不為人知的祕密

正德十六年,正德皇帝駕崩,​由於膝下無子,造成了長達一個月之久的權利真空。在這個特殊的時期內,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太后,宦官,武宗生前的佞臣,以及文臣集團。然則由於明代皇權專制,任何一方不能獨掌大權!在此特殊時期,一場特殊的較量開始了,並最終形成了特殊的權力架構!

大禮儀之爭背後隱藏著嘉靖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特殊時期特殊權利架構的形成

武宗猝死的消息傳出之後,​內閣的機會來了!內閣大學士楊廷和:

私念危急時天下事須吾輩當之!

閣臣與宦官迅速的聯合以控制朝局!相比於武宗時期,此時的閣臣權力顯著提高!但是與宦官相比,依然受其制約!

因為在草擬新君即位詔書的時候,依然需要宦官的硃批,然則按明朝慣例,新君即位詔書必然要列舉前代弊政,而這必然要涉及到宦官害政的問題,因此妥協是在所難免的!

因此現在我們看到的嘉靖即位詔書絲毫沒談宦官害政的問題!因此這份一反常態的即位詔書間接的說明了閣臣與宦官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在此特殊時期是短暫的結盟關係!

與此同時,由於楊廷和集團與宦官集團的短暫結盟,使得文臣內部出現分裂!楊廷和集團迅速打擊異己勢力。

大學士梁儲:

結附權奸,持祿固寵

吏部尚書王瓊:

濫鬻將官,依附權幸

被罷官者達二十多人,至此楊廷和集團一家獨大!嘉靖登基之前的朝局至此形成!楊廷和集團也成為了大明最強大的文臣集團!

大禮儀之爭背後隱藏著嘉靖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嘉靖前夕的大明形勢

大明朝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逐漸走向衰落的同時,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守成之君荒廢朝政,絲毫沒有作為:

法馳而人玩,奸生而盜起!

到了正德年間

國柄潛移,權幸用事,祖宗之制度,朝廷之紀綱,蕩廢殆盡!

更有官員營私舞弊,貪汙腐敗

國家當承平殷阜之世,移心易萌,近習乘之,靡費日廣!

這些問題加劇了社會矛盾,而守成之君因循守舊,政務糜爛,國家危在旦夕!

大禮儀之爭背後隱藏著嘉靖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大禮議之爭的由來

正德皇帝猝死而膝下無子,而又沒有兄弟,由誰即位成了首要問題!即位人選成為了大明灰暗天空的一朵烏雲!

《皇明祖訓》規定:

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須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雖長不得立!

鑑於武宗無子,武宗又是孝宗獨子,因此即位人選只能往前推,在孝宗一脈絕後的情況下,只能從孝宗的兄弟之中來選擇!

而按照兄終弟及的規則來看,只能是孝宗的弟弟興獻王朱佑杬了,彼時此人已逝,那麼由其獨子朱厚熜即位當屬名正言順了!

大禮儀之爭背後隱藏著嘉靖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朱厚熜即位合乎法度,任何人無意義,就此確立!然則以什麼樣的方式繼位,成為了大禮之爭的焦點問題!

新君的下馬威

當朱厚熜進京之後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當一行人風塵僕僕即將進京之時,被告知必須以皇太子身份入京,而後再以太子身份入繼大統。

楊廷和:

請如禮臣所具議,由東安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極!不允!

朱厚熜當即不樂意了!

遺詔以吾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最終由於朱厚熜理直氣壯一再堅持之下,大臣妥協了,這一下馬威維護了新君的尊嚴,也為日後大禮議之爭爭取了主動權!

大禮儀之爭背後隱藏著嘉靖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最終當世宗朱厚熜繼位之後,天下臣民忐忑的心才得以安定:

京師老稚皆踴躍歡慶!

大禮議之爭背後的目的

楊廷和集團

楊廷和集團想借此機會,讓“意外”撿到皇位的新君對其感激涕零,從而成為他們的工具,以達到他們專權的目的!

在武宗駕崩到嘉靖即位這一段空白期,楊廷和集團逐漸掌控朝局因此有些得意忘形,在面對沒有權力根基的新君之時,想通過其權勢達到控制朝堂的目的,結果遇到了政治手腕極強的嘉靖是其萬萬想不到的!

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一個政治天賦極強的皇帝,通過大禮議之爭,打擊楊廷和集團,成功奪權!明代開國以來的文臣與皇權之爭,至此以嘉靖的完勝而告一段落!

通過此次鬥爭,楊廷和集團迅速垮臺,而新君與新臣迅速磨合,

為日後的嘉靖革新鋪平了道路!

因此嘉靖皇帝通過大禮議之爭奪權是第一步,掌控權力之後就是革新政治了!

張璁對於嘉靖的評價是:

欽定大禮之後,上銳志中興,以明聖述作為己任!

嘉靖初期的勤政得到朝臣的一致讚許與肯定,楊一清因嘉靖過於勤政而擔心,並且上書直言:

陛下常以昧爽以前視朝,或設燭以登寶座,雖大風寒無間,是固勵精圖治之心,而聖躬得無因之以過勞乎?

《明世宗實錄》有言:

諸邊奏報,臣下建言,手批立決,無滯咎刻。萬機稍暇,則又翻經史,問農桑!

早在當王爺之時,嘉靖已深深意識到大明朝局的危險性以及朝政的腐敗,必須通過革新政治,才能重新獲得生機!熟知天下興亡道理的嘉靖自然要一展拳腳!

大禮儀之爭背後隱藏著嘉靖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因此綜合來看,嘉靖通過大禮議之爭其背後的目的,就是從文官手中奪權,打擊無能大臣楊廷和等人,引進改革骨幹,進而為後來的嘉靖革新做準備!革除弊政,整頓朝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