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企業來說,寧願卡著學歷,也不願意要個能產生更大價值的經驗者嗎?

吃吃的世界


學歷高的人很少願意去小公司,小公司也很難卡著學歷招人,只要為公司能帶來價值,小公司應該都會考慮。

一般大企業才會卡著學歷,相當於在雙方互相都不瞭解的情況進行的第一輪篩選,不管你承不承認,學歷也是一段很重要的經歷,好的學校也是通過努力考取的,研究生、博士也是付出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才獲取的,為什麼不能把這些經歷也看作是篩選求職者一個重要標準呢?

有經驗並不能代表你能為企業帶來更大的利益產出,企業招人會考慮整個公司的企業文化、投入產出以及職工後續發展的潛力

學歷更像敲門磚,光是工作了一段時間只是在社會上多磨練了幾年而已,不一定得到的經驗會對企業有直接幫助,有的企業更願意招985,211學校的應屆畢業生,他們成長更快,人力成本更低,而且能跟著企業一同發展,比較認可公司的企業文化。

大企業人才濟濟,流程和規章制度都較為完善,看重的更是長遠發展,也比較看重員工的長期發展潛力,在名校畢業生和有經驗的人之間一定會首選名校畢業生。

產生更大價值的經驗者,實力到了哪一個地步,如果僅僅只是多工作了幾年為有經驗,那在有些企業面前不值一提

如果過往的工作經驗已經使你成為了某一個領域的領先者,那學歷根本不是問題,你真正有能力為公司創造更大價值,很多公司都會為你敞開大門。

如果只是工作幾年過往取得的成績一般,在應聘工作的時候反而不會是優勢,工作了這麼久成長也就這麼大,說明這個人的工作能力、學習能力等一般,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寧願卡著學歷,也不願意要個能產生“更大價值”的經驗者的原因。

職場上多問問自己:“為企業帶來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木魚木


職場上,雖然學歷已經成為進入公司的敲門磚,但是企業發展不是以學歷者支撐,而是靠有能力者推動前進。

在這裡特別說下,經驗不足以打動企業,經驗只是過往工作經歷的表現而已,經驗豐富並不能代表能力出眾突出。企業是盈利性單位,唯一打動它的是帶來利益的能力者。

對企業來說,既要高學歷者,更要有能力者。但是企業在選拔人才,選拔幹部時為什麼會卡著學歷?

企業選拔人才,學歷為什麼是敲門磚呢?

記得幾年前,我陪朋友去相親,正如電視連續劇演繹的橋段那般,故事簡短而又淒涼。

女方:“有車嗎?”男方:沒;

女方:有房嗎?男方:家中自建房;

女方:有存款嗎?男方:不多;

女方說:“你沒錢,沒車,沒房,我憑什麼和你在一起?”,男方道“我是一匹黑馬,相信我一定可以讓你豐衣足食,且保證一輩子對你好。”

女方:“…………”拿起揹包就走。

相親和麵試是一個道理,企業方非常現實。在雙方都不瞭解的情況下,我憑什麼相信你給我帶來利潤?就靠你說的經驗?工作N年,如果沒有相應的業績支撐,充其量只能證明你工作過而已。所以,如果你有拿的出手的學歷,至少讓我相信你前期的能力。

相親中所訴“我一輩子對你好”與面試中的“經驗”來說,都是抽象的。而學歷是實實在在可以衡量的、具體的。選擇學歷,使得企業降低選擇、試錯成本。

高職位競爭,學歷為什麼是助推器呢?

國家機關,事企單位,越往上走對學歷要求就越高。其實同處高位後,領導者格局、眼光雖然不同,但是高度一致,他們都是從實戰中摸爬滾打中過來的,很難決一勝負。就如,你我能力相當、業績相當,政治水平相當,選擇誰晉升高位?為了公平公正起見,這時學歷的作用凸顯,高學歷者居上,用以證明“公平”的平衡器。

能力到達一定的高度,他人必聞香而來。

不是說低學歷者一定就沒有機會,一定永遠被高學歷者壓上一頭。

我有個朋友高中畢業。一直在4線城市打拼,輝煌的時候擁有億萬家產,但是2013年起投資連連失利、被騙,導致2014年初負債4000多萬。雖然成了負翁,但是心態非常好。我們常一起喝酒,我經常問他“你難道不愁嗎”?他說“愁有何用?只需等一個機會而已。”他每天固定見3個朋友,其餘時間就看書。

到2015年在本地開互聯網公司,但是掙的錢不夠還債的利息。有一天他去成都見朋友,回來後就把公司賣了。他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公司做代理商,後來去成都3個月時間做到代理第一。17年該公司直接邀請他去做銷售部總經理,且有股份。據他說,公司就他一個高中生,其餘的夥伴最低就是本科。18年末公司成功上市,現已還清了所有債務。

能力達到了一定高度後,有資源、有人脈的情況下,學歷就相形見絀。

一個高學歷者與一個前期在業界TOP10的高能力低學歷者,你選誰?只要是正常的HR及老闆,我相信都會選擇後者。他有行業成功案例背書,在業界出名,拉來後業績立竿見影。能產生效益的人,才是企業最需要的。

如果你現在學歷不夠,不足以進入優秀的企業時,只有在行業不斷深耕下去。當自身足夠優秀,有足夠的價值時,往後就是你在選人才了。

--END--

我是鍾黑牛,歡迎評論交流!


鍾黑牛聊職場


在職場上關於要學歷還是要能力的說法,在HR與求職者中不斷引起討論,企業卡著學歷作為敲門磚到底對還是錯?我一直認為拋開學歷,學習力、能力、創造力、潛力才是衡量一個人才的標準。為什麼很多企業會卡著學歷,也不願意要個能產生更大價值的經驗者呢?

1、高學歷出現人才的概率高。

很多企業對相關崗位的招聘標註第一條往往就是學歷要求。這條不達標,根本不看你其他的條件是否相符。確實,一些大企業的崗位還是很吸引人的,從來不缺應聘者,HR的工作也比較忙,也就沒有耐心去發現適合的人才,人才錄用的機制模式化,因為高學歷出現人才的概率就是比低學歷的概率高。

2、高學歷人才可塑性強,培養價值和提升空間大。

高學歷的員工,尤其是新員工類似一張白紙,進入一家企業後可塑性強,培養價值和提升空間也很大。而有經驗的人才不一定是高度認可企業文化價值的人,短期可能會產生較大價值,但是會不會跳槽,會不會黔驢技窮也未必可知,所以有些企業不願意冒險。

3、人事部門默守陳規,凸顯自身的優越感。

首先,人事部門的員工自身就是高學歷的,為了凸顯高學歷的優越感,有些HR會對低學歷者另眼相看,即使你有能產生更大價值的經驗,在HR的眼裡你也是另一陣營階層。老闆規定了我們要招高學歷的,那我們就按領導的意思,此崗位只招高學歷的,管你是否有經驗又能不能創造更大價值呢?

4、HR多是執行者,格局不如老闆,缺少變通。

人力資源部門的員工多是執行者,缺乏了為企業發展賞罰決斷的魄力與眼光。很多時候只做了老闆的助理,沒有起到參謀作用。一味地討好老闆,偽忠企業,又害怕承擔責任,不能據理力爭,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我們規定了招聘高學歷的,即使你能創造再高價值的經驗者我們也不要。這類人反而成了企業發展的內部阻力。

以上分析或有片面性,希望大家各抒己見,HR之間互相交流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更多問題交流可以點擊關注,職場管理老師劉世祥20年職場生涯經驗與您分享。


劉世祥職場那點事


你這個問題,不知道是在企業招工的時候,還是在提拔用人的時候。

我暫且當招工吧!這個問題是相對的,我們首先要知道“能力”這個概念。能力等於態度加上技能,技能包含知識,方法,經驗。

拋開態度不說,來說說技能。一個能夠考上大學,獲得大學文憑的人,他在學習力方面就比一般的人強。雖然我們說文憑不代表水平,學歷不代表能力,這是對大學生的一個鞭策之語。但不管怎麼樣,他的學習程度,領悟能力,就要比一般的員工強。所以招進來這些,有學歷有文憑而無經驗的人,但這些人,在未來會轉化為能力人。他們轉化的速度,就比那些沒有學歷,沒有文憑的人快N倍,更好更快的為企業創造效益。

再打個最淺顯的比方說,讀過書,會識字的人和一個沒讀過書,不識字的文盲人。作為老闆的你,會要誰?你肯定是讓讀過書的人去幹技術活,讓沒讀過書的人做苦力活。

有些人又說,你看某某,沒有讀過大學,也沒有高的文憑,一樣很出色。這類人是天賦很高,領悟很強。但這類人卻少之又少。

如果在招工上,我們稱之為有社會招,有學校招。社會招也只是針對性招一少部分管理技術人才,但也要求相應的學歷。或者招一些非常基層的工作崗位,要求職校技校文憑。而校招所招的也是針對性的。

如果一個自認為有非常豐富經驗的人去應聘,但是沒有文憑,沒有相應證明自己水平的證書或榮譽,誰認可你?

在集團公司裡面,我曾去應聘一個新公司成立的招員。在報名時,他問我的學歷,問我做什麼工作的;我說高中畢業,配料工作。報名處領導說 ,你一個高中畢業,配料工作來我們公司,工作性質不對口啊!我就說,我是集團公司的高級工人技師!領導一聽,說,你怎麼不早說,只要你們單位放人,我們立馬就要。

為什麼出現這麼戲劇性的轉折呢?當時幾萬個人的集團公司,高級工人技師只有76人。雖然崗位工作性質不對口,但是這類人員一定會擁有學習力,一定會對知識方法經驗有好的總結。遺憾的是,回到本單位跟領導一說,領導堅決不同意。

這就是對自己能力的一個認可。

在企業裡面,需要的是既有文憑學歷,又有經驗價值的員工。自己沒有文憑的時候,就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成為價值型員工。


職場功夫羊


不是所有公司都只看名牌大學的學生。據說阿里巴巴因為馬雲是杭州師範學院畢業,並沒有限制招聘員工的學習背景。paypal和youtube是一個創始團隊,也都不是名牌大學畢業。所以,多看幾家公司,應該能找到重能力,而不是重學歷的公司。

一個公司求穩,一定追求大概率事件而不是小概率事件。名牌大學的學生大概率事件是學習能力強,聰明,嚴謹,小概率事件是偷奸耍滑。普通大學的學生大概率事件是資質一般,小概率事件是勤學吃苦。所以一些公司找名牌大學學生是可以理解的。

普通大學的學生該怎麼辦?第一去考名牌大學的研究生,換個身份。或者第二去一個普通企業做出不普通的業績,在行業內知名,讓大公司來挖你。


徐如林本尊


題主提出這個問題,就說明題主看問題只看表相,沒有深度。

高學歷代表在某一領域經受過系統訓練,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而這種能力可以移植到工作中,效率自然很高。打個比方說,把人比作一個系統,是買的一個非常優秀的系統。

有人說,高學歷不一定代表高能力,其實這是比較模糊的說法,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說企業的選擇,多種原因,不能直線思考得出結論。


南拳笑傲江湖


非常高興回答您的這個問題,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在職場上,雖然教育已經成為公司敲門磚,但企業發展不是靠學歷,而是靠能力推動進步。

尤其是經驗不足以打動企業,經驗只是過去工作經驗的表現,經驗並不代表傑出的能力。企業是一個營利單位,唯一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帶來利益的能力。

對於企業來說,不僅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而且有能力。但是企業在選拔人才的時候,選拔幹部的程度如何?

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有資源、有人際關係的情況下,教育就相形見絀了。

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在行業前10名中,你會選擇誰?只要是正常的人力資源和老闆,我相信後者會被選中。他獲得了業界成功故事的認可,在業內廣為人知,並對自己的表現產生了直接影響。能夠產生效益的人是企業最需要的。

如果你沒有受過足夠的教育,不能進入一個好的行業,只有在這個行業繼續努力。當你足夠優秀和有價值的時候,你就會掌握主動權。

謝謝大家閱覽,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感興趣可以關注我!



職場小Q


有很多企業確實是這樣子,寧願招一個高學歷,沒經驗的,也不要招一個有經驗的。


過點安逸的生活


高學歷的代表更高的學習能力和更大概率的效率以及生產力。企業招人需要考慮成本,招收高學歷者可以有效降低招人成本,最大概率招到優秀的人。


千神嶽


對公務員單位來講,是這樣的


對絕大部分民營企業來說,反過來才正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