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無論是否願意,你都會“複製”母親

圖/劇照

5月3日19時,電影《春潮》作為北京電影節春季在線影展中“女性瞬間”單元的代表作品,在線上平臺公映。這次影展共有32部片,其中包括《春潮》在內的3部新片進行了“限時、限量、限設備”的放映。以《春潮》為例,平臺只發售在線電影票10000張,且觀眾只能在手機觀看。

郝蕾:无论是否愿意,你都会“复制”母亲

作為一部文藝片,能有一萬名觀眾“同場”觀看並討論,這在過去幾乎是無法想象的。放映結束後,導演楊荔鈉和主演郝蕾作為影片的“彩蛋”亮相直播,也承認網上放映確實有助於幫作品找到更多潛在受眾。

今年42歲的“中年女演員”郝蕾還在直播中剖析了她在現階段的自我要求:過去曾經喜歡的“大激情”戲碼如今已不能滿足她,她更想展現的是一種“海嘯之前”的狀態。

推開門,每個家庭都坐著一個“姥姥”

《春潮》講述的是一個家庭三代女性的故事。郝蕾飾演的郭建波是一名報社記者,同時也是個單身媽媽。她的女兒郭婉婷從小由姥姥——金燕玲扮演的紀明嵐帶大。紀明嵐曾經有過一段失敗的婚姻,這讓她總忍不住對身為那段婚姻“遺產”的郭建波惡言相向,即使如今她過得很體面,還擁有一個體貼的新老伴。

故事很多戲份在紀明嵐和郭建波母女倆的對峙中展開。大多數時候,郭建波只是默默承受,並不反抗,有一次被母親罵完後,她轉頭死死握住一棵仙人球,荒蕪的表情看不出疼痛。從彈幕看,郝蕾的這種“內斂式”演法得到了觀眾的一致認可。

郝蕾:无论是否愿意,你都会“复制”母亲

Q:為什麼選擇這樣一個故事?

楊荔鈉:我創作的靈感來源很多,有時候或許因為一首歌,有時候或許因為一位演員,有時候則或許因為生活中有一些結已經到了很痛的時候。你是忍著,還是說出來?我選擇說出來。而說出來之後,我才發現原來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其實推開中國家庭的門,或許每一個家庭裡都坐著一個這樣的姥姥,或者女兒。

郝蕾:我接這部戲的一個原因是劇本非常好。從故事來說,每個人都跟父母有很多隔閡,女兒和母親之間尤其是。從表演來說,現在我不太喜歡那種需要爆發力的“大激情”角色,在這個年紀,我想要的是一個“海嘯之前”的狀態。

孩子為何“世故”,成年人應該去反思

小演員曲雋希在《春潮》中扮演外孫女郭婉婷。紀明嵐很愛她,甚至承諾會在死後把遺產都給她,但同時,她也不自覺地把孫女當成自己對女兒郭建波進行情感控制的工具。在一次激烈的衝突後,郭建波帶孩子出去過了一夜,感到控制權受威脅的紀明嵐在女兒帶外孫女回來吃飯時,平靜地對外孫女說出了她其實並沒有爸爸的真相,還說郭建波當年曾想過“殺”掉腹中的孩子。這話不但令片中人震驚,也令觀眾發出一片“毒親”“女版蘇大強”的驚歎。

身處母親和姥姥的拉鋸中,郭婉婷擁有了超越同齡人的成熟和世故。她會對大人的話表現得言聽計從,同時在她們看不見的地方發洩自己內心的焦灼。

郝蕾:无论是否愿意,你都会“复制”母亲

Q:郭婉婷的成長會走向何方?

郝蕾:郭建波最不希望的,就是女兒變成自己媽媽的樣子,但是眼看奔著這個方向去了,這是很痛苦的。

楊荔鈉:我們拍了這個小孩最尷尬最辛苦的樣子。孩子為什麼會變得世故?多數是因為他們揹負了太多在這個年紀不應該揹負的擔子,這是成年人應該反思的。但就郭婉婷來說,我覺得她長大後會進步,既不會成為她姥姥,也不會成為她媽媽。人總會一代比一代好,不然就太悲劇了。

郝蕾:但最悲觀的想法,或許她今後既是她媽媽也是她姥姥的樣子,這太恐怖了!當然,郭建波最希望的是孩子能成為獨立的個體,因為她也希望自己能“只成為自己”,但她沒能做到。

七分鐘獨白,或許她根本就沒說出口

故事的最後,一直在控制權之戰中佔上風的紀明嵐因病倒下,郭建波在病房裡,對著窗外說出了一段長達七分鐘的獨白。這段戲讓不少觀眾怒贊郝蕾的演技,但也有觀眾認為,這段太過“書面腔”的獨白有點令人出戏。

郭建波大多數戲份裡都是沉默甚至微笑的,一直不解釋也不發洩,更多時候她會跟自己的女兒一樣默默“搞破壞”,譬如母親和她的老夥伴們在家排練時,故意搞壞水管。但如今母親力量的失去,終於讓兩人之間的平衡被打破了。

郝蕾:无论是否愿意,你都会“复制”母亲

Q:這段長獨白是郭建波的情緒宣洩,或與母親的最終和解嗎?

郝蕾:這段話或許在她心裡已經說了很多年,一遍遍地不斷重複。你可以理解為這一天她終於說出了口,但也很可能,這一幕在現實中根本就沒有發生。其實說這段臺詞的時候,我本來要求自己不能哭,但在說出那句“多少個夜晚,我都夜不能寐,我想躺在媽媽的懷裡,但大多數時間我都躺在男人旁邊”的時候,我還是沒忍住。

為什麼要有這一段?或許是因為,有些事情在現實中是無法解決的,但在電影裡,你要對角色,對千千萬萬個郭建波有個交代,讓她們有一個釋懷的地方。

不論是否願意,你會“複製”你的母親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女性題材作品。不光故事關於女性,主要創作者包括三位主演和導演也都是女性。片中的很多超現實主義意像也是很多男性主導的影片中少見的,譬如無處不在的水元素——最後,這股超現實之水流淌去了一切所在,包括姥姥所在的病房和外孫女所在的學校。彈幕眾說紛紜,有人說“因為女人是水做的”,有人說“這就是‘春潮’”。

片中還有不少隱喻。譬如郭建波曾有一次夢到母親變成了一頭羊,“咩咩”叫著被人抬走。她還跟女兒去動物園看長頸鹿,彈幕有人分析:“這是因為長頸鹿是不會叫的,跟郭建波一樣,它沒有聲帶。”

Q:如何看待女性題材電影?順便解釋一下片中的隱喻。

郝蕾:《春潮》海報宣傳語“你和你母親的關係,決定你和世界的關係”,來自德國心理學家伯特·海靈格提到過的一個論點,很適合這部戲。你面對社會的能力來自於母親,你們的關係處理得好不好,也一定會影響到你所有的社會關係。特別是身為一個女孩,你跟你媽媽之間一定會有一個更一致性的關係——你未來會是怎樣的妻子,會是怎樣的母親,不管你願意不願意複製,都會有她的影子。或許男人和爸爸之間也會有這個關係,但那就是另外一部電影探討的話題了。

楊荔鈉:當我們談論的時候不再提“女性”或者“男性”,或許才是兩性真正融合的時候。

對於水,我有個人情感。我出生在依山傍水的地方,從小就喜歡聽水的聲音。至於電影裡的水有什麼象徵意義,我不想侷限地解釋,這春潮到底是希望還是絕望?我覺得它應該有一個更深遠的象徵,觀眾覺得是什麼,它就是什麼。

郝蕾:那個夢隱喻了郭建波和母親的關係。她看著媽媽被人抓走了,觀眾甚至不知道她是擔心還是開心。

楊荔鈉:夢有時候比現實更真實,更能代表我們想的和希望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